APP下载

育人体系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2021-04-06徐建飞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教学质量

摘 要:新时代要以课程育人为基础,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构课程体系;以科研育人为手段,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培育教师素养;以文化育人为导向,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注入文化涵养;以网络育人为补充,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创新技术平台;以实践育人为抓手,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场域空间。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上好什么样的思政课,怎么样上好思政课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生动阐明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是新时代条件下上好思政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行动纲领。

以课程育人为基础,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构课程体系

课程是反映人类改造主客观世界最新的科学成果,是将信仰、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有机综合的规律性认识,是帮助受教育对象掌握知识、树立观念、养成精神、提升能力等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载体。课程是育人的途径,是教育的核心,是提升教育水平的保证。大学的课程主要有两大体系,一种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课程,另外一种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1]前者主要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各门专业课,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后者是思政课。这是大学课程体系的灵魂,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情感、人格魅力,使之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课程。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构建思政课基本原理课程群、方法创新课程群、实践成效课程群,提高思政课育人的质量和水平。高校思政课的课程体系的建构要充分凸显课程育人的价值功效,发挥各门课程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既要牢固树立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地位,又要发挥其他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方面,保证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基础思政课课程,形成不同层次学习阶段相互衔接、梯次推进,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的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各高校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等,重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2]精心打造由必修課程、选修课、社会实践课程等构成的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构建以必修课为核心、选修课为支撑、社会实践课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

以科研育人为手段,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培育教师素养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的整体实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的育人质量,关系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对内壮大由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国家教学名师,专业课骨干教师,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有 影响力的思政课教师,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岗、离退休的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以及党政部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组合而成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对外统筹好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组合而成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科研是大学的生命,是高校教师的灵魂,也是思政课教师育人的抓手。思政课教师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到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厚的学术底蕴和渊博的学术修养,注定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新时代科研要为思政课教学服务,利用学科的科研优势反哺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科研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获取最新的学术资讯、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洞察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夯实理论基础、统驭知识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科研的思路反哺思政课教学理念,以科研的思维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模式,以科研的成果反哺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将科研思想转化为教学理念,将科研能力迁移为教学能力,将科研成果延伸为教学内容。

以文化育人为导向,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注入文化涵养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光辉灿烂的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岁月洗礼与磨练中开展的精神活动,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丰厚滋养。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要始终坚持文化育人的导向和理念,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养人,以先进的政治文化、价值文化、道德文化、情感文化、法治文化等内容濡化人、教育人、感化人、引导人、塑造人,将反映中华民族最本质、最核心、最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感、人格魅力的培育之中,通过“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等活动自觉地将优秀的中华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化为景,有机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深化思政课的理论涵养。

以网络育人为补充,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创新技术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早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学生的生活样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网络空间也逐渐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新阵地,网络育人也随之成为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激活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现代化水平提高,推动思政课传统教育模式同信息化技术高度融合。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依靠现代信息社会发达的先进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运用以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媒体,大力推进高校网络思政教学,完善高校思政课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网,运用云技术将高校思政课课件、案例、习题等电子资料上传到数据库或网盘,建设集时代性、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群”空间和“微”平台,并运用网络表达方式与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沟通,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价值、观点渗透到主体需要的信息中去,增强网络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

以实践育人为抓手,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场域空间

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类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也是人类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创造性活动。实践既是主观改造客观世界,也是物质实践主体意识对象化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中实践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主客观世界,提高主体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满足主体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需求,最终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实践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理念,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将理论学习和现实操练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理论涵养和操作能力,培育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情感旨趣,将科学理论转化为认知、行为和信仰的教育模式。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避免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善于将理论知识与时事政治、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内容与社会现实和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统一起来,把思政课的理论宣教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提高思想觉悟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统筹安排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实踐育人活动,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好科学理论,而且还需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实践资源,拓宽实践渠道,创新实践载体,丰富实践形式,优化实践内容,把思政课上讲解的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融入到现实场景中,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不是在原有教学体系上的简单修补,而是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存在的突出问题、遇到的现实梗堵,准确定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所处的历史坐标,总结新时代学生思想特点、性格特征和价值需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结合高校思政课供给侧、需要侧、过程侧、评价侧等结构性改革策略,优化内容供给、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工作载体,激活内在动力,从育人维度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网格化、系统化、精细化育人长效机制,形成以育人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建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8JDSZK14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项目编号:B-b/2020/01/23);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9JSJG568);202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20ZD002)阶段性研究成果;本研究得到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扬州大学“青蓝工程”资助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认准课程定位,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7.

[2]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1).

(作者单位:徐建飞,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