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探析

2021-04-06毛晖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表现力人工智能

毛晖敏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前言

互联网不仅加速了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同时也促成了各种行业的互相融合,对于调整社会结构、创新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促进不同产业、不同领域的深度融合,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自身技术优势。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的发展重点,对于音乐创作也具有积极意义①。

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随同社会共同进步,对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行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行业发展都注重在自身的领域内进行精细化提升,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业细节度不断提升,但却没能将自身行业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或者是行业之间的壁垒难以逾越,“互联网+”的概念就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AI等技术,实现实体业之间模糊边界,促成不同行业的融合,是技术革命的重要趋势,实现了跨行业的互联互通。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智能化技术促成了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而我国在这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也是我国行业发展以及跨越阶层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充分注重“互联网+”对于整个社会业态的影响,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注重智能化技术的提升,从根本上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变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②。

首先,随着当前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目前的网络发展瓶颈在于硬件方面,但由于个体用户的硬件耗能较大且比较分散,因此整个行业正在集中关注云计算以及云物联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政府层面也加大了相关的科研攻关力度,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机以及云应用都指日可待,其运行速度更快、耗能更少,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同时个体用户无需携带较为笨重的传统计算机,只需一个移动接口即可。其次,众所周知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也被称为计算机的心脏,随着当前工艺的发展已经在不断地突破纳米技术,未来的芯片发展更趋于立体,打破了传统平面芯片的晶体管构造,其计算能力也会提升数十倍,这为网络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强的运算能力。

三、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与需求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被传承和发扬,主要是来源于它自身的巨大魅力,音乐并非单一性的创作技巧表达,而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能够让音乐以及创作者的舞台表现力给观众一种自由想象的空间,通过音乐所营造的氛围,让人们眼中音乐主题进行自我联想,而这种音乐情感是人们主观意识形态中的思维形式,同时这种主观意识形态需要客观事物予以激发。音乐的世界广袤无垠,但是个人的情感经历有限,因此无法将所有的音乐表达形式都与自身的经历进行关联,因此需要相关创作者认真体会音乐中的情感意义,尽量以贴合的方式体现出情感传递的真实性,同时流行创作具有很强的市场效应,需要创作者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的听众了解,并将自己的审美体验与观众进行交流与分享,既要感染观众,同时也要通过声乐将情感完全表达出来③。

音乐在不同的音乐人心中有着不同的主题思想,这与人们的生活阅历以及观察角度有着密切关系音乐的创作,就是创作者根据自己心中的真实情感以及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具有一定的个人化色彩,在相同的歌曲上,很多歌手也能演绎出不同的韵味儿。在音乐创作前,都需要对音乐进行反复研究和考量,追求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同时能够将自身的最真实感受用音乐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创作方式更容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而很多流行创作者之所以被大众所熟知,正是因为其音乐具有自身的特点。从音乐角度而言,这种极具个人魅力的创作特点就是个人情感与音乐技巧的完美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深入地进行音乐创作分析,提高音乐的综合表现力。

四、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要点

现代音乐正处于变革阶段,因此音乐的进步也显而易见,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出现了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民谣、摇滚、电子乐等都与之所处时代有着密切关系。而如今的音乐创作,则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作,创作者应该注重不同情感元素的综合运用。以往的音乐,可能在一首歌曲内只有一、两种情绪,例如豪放、激情、柔情等,而现如今的音乐情感更加复杂,在一首歌曲中会有多种不同的情感元素掺杂其中,因此创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素养,对歌曲进行深入了解,注重不同情感元素的衔接与过渡、把握好歌曲的强弱音转换,这样才能更好地将音乐作品情感表达出来,以此提升音乐的艺术造诣。通过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有助于提升音乐的综合表现力④。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音乐创作,不能忽略情感要素。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诞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创作者要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情感陈进,情感把握得越深刻,其表现力也可能越强。所以在作品创作时要充分考虑各类综合影响因素,将自身的音色特点以及旋律把握融入到情感中,同时还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只有贴近于观众内心的真实音乐,才能更有表现力,同时也能让经典音乐长久流传。音乐情感表现力的综合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创作者深入分析并在自身的学习以及实践中更精准的把握歌曲的创作方式,促使创作的情感表达更加淋漓尽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分析,更容易找到受众更为广泛的音乐创作模式,提高音乐作品的综合情感表现力。

五、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策略

目前的音乐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听众市场,但是很多流行创作并不能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是紧紧依靠娴熟的创作技巧以及特色的发声习惯,但是缺乏丰沛的情感交流,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缺乏心灵沟通的渠道,很多音乐昙花一现,为了更好地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应注重流行创作过程中的技术应用,下面根据作者的相关思考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音乐内涵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音乐创作,更多是迎合市场的音乐品味,提升音乐作品的受众范围。近些年来,在各大媒体上各类的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而很多评委都看重音乐创作是否可以打动内心,这也是流行创作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很多时候并不是创作者具有精巧绝伦的创作技巧,就能获得观众的青睐,而是具有充沛的情感,并能将这种情感展现给观众,才能让音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作,需要创作者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并激发自身的情感表现力。创作者必须将自身的情感完全沉浸到作品当中,并让自己的创作技巧与歌曲内涵形成火花碰撞,这样才能获得观众的深刻印象。需要创作者深入了解作品、运用的叙事歌词风格以及音乐节奏类型,分层次地理解音乐情绪,然后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以此激发情感表现力。

此外,当前的艺术发展还注重了通过视觉体验提高音乐表现力,因此音乐创作者不仅要自己具备扎实的创作功底,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在文化层次及知识修养方面如果有所不同,那么在了解和分析不同音乐作品的时候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角度。

(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营造创作意境

随着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愿意接受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很多音乐在制作过程中强调不同的意境营造,创作者也需要通过自身的想象力营造创作意境,以此促进情感空间的拓展。“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此可以看出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和个人的经历以及想象能力有关,所谓的创作意境就是将音乐作品作为开启个人想象世界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作品传达的主题思想,但是一个音乐作品只有主体框架仍然不够,还要需要有丰满的细节,将作品中鲜活的形象进行自我构思,并与音乐主体框架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且生动丰富的作品,与此同时要求创作者和表演者也要将自身设置到所营造的创作意境当中。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作,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歌曲内容,通过自身的联想营造意境、促进情感空间拓展,并在想象世界中塑造合理化形象,将自己的思维沉浸其中,然后与观众假期情感交流的“桥梁”。

(三)实现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音乐的创作需要进行歌曲作品理解和感情融入,但是有的时候歌曲所描绘的场景与实际生活并不相符。当前的音乐领域有仿佛大浪淘沙,不断有新人涌入,但同时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下,被人所能深刻记忆的仍是一些经典曲目,这些曲目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创作更加打动人心,而创作者也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而获得了自身的灵感,再把握了歌曲深入内涵后融入自己的情绪,让音乐品质具有了更好的表现力。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过程中,既要包括感性认知,也要包含理性认知,这样才能让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贴切生活且精准,如果音乐创作不能将感性与理性进行合理融合,只注重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不仅不会完全让观众所接受,还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情况,观众与音乐之间无法达到情感共鸣,让原本应直击人心的歌曲也会大打折扣。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音乐创作,可以将音乐的独特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因此创作者应深入分析音乐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为音乐创造有利条件,更有助于发挥音乐创作的优势。

注释:

①陈世哲.浅谈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J].音乐探索,2020(01):125-132.

②人工智能变身音乐创作“得力助手”[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0(11):34-35.

③王梓宸.人工智能在音乐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22):211-213.

④李金芳.人工智能音乐作品著作权初探[J].艺术科技,2020(20):96-97.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表现力人工智能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人工智能与就业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