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音乐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文化的视角

2021-04-06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粤港澳澳门香港

张 宇

(广州理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粤港澳高等音乐教育的特色

(一)以形式多元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高校的音乐类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虽然几乎每所高校都强调以生为本,但具体的形式和内涵有所不同。

第一类属于专业院校,省内只有一所星海音乐学院,其办学目的为交响乐团、歌舞剧团、文化局等部门输送表演类人才。这些单位对于学生的技艺的要求相对而言是比较严苛的,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可以通过适当加大专业课程的分量、带领学生去国外参加音乐节、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师授课、开讲座等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力和专业修养。

第二类是高等师范院校,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它们以培养未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为己任,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一专多能的同时,较为注重对于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学生在研习主修专业之外,还必须学习声乐、舞蹈、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四门课程以及与岭南音乐相关的特色课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对于师范学生的要求。

第三类是高职高专院校,包括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等。学生特点在于:专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根据这种情况,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开设与营销、演讲与口才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小学、琴行以及辅导机构从事教学工作,还能胜任销售钢琴、琴行前台等与音乐相关的工作。

再来看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由于回归前的港英政府一直以来贯彻“殖民性”教育,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包括香港大学音乐系、香港演艺学院、浸会学院)在半个世纪中关注对象是西方音乐文化,使用的教学语言大部分是英语,学制大部分也是英式的3年制。回归以后,学校要求学生学习广东话、普通话与英语,并且注重聘请研究中国文化的教师前去授课。学制也与内地保持一致,改为4年制,除少数课程是5年制。①由此可见,香港的音乐教育逐步走向了中西合璧的发展方向,长此以往,中国璀璨夺目的音乐文化对于香港学生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涵养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再将视线聚焦在澳门高校音乐教育方面。为了配合澳门音乐教育的发展,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水平,培养音乐教育方面的师资,1993年,葡澳政府在澳门理工学院开设了视觉艺术学校,并于2009年正式设置四年制学术本科教程。作为澳门第一所可以颁发音乐学士学位证书的高等学府,澳门理工学院现今开设五类课程,比如,音乐基础类、音乐教育类、音乐技能类等。现时共有8名教师,团队来自海内外,均具有丰富的留学和任教经历;生源为音乐爱好者、应届毕业生、音乐教师进修。7成毕业后任职澳门中小学音乐教师,1成选择海外继续深造。②

(二)以融入合作为载体的交流与合作模式

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合作在形式上主要有跨境招生、学分与学历互认、合作办学、学术交流与科研4种。

具体就音乐专业来说,学术交流与科研目前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比如,2020年12月下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邀请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的代百生教授为全体师生开设了为时一周的关于音乐论文写作、钢琴教学特别是中国钢琴音乐的分析与研究的讲座,师生受益匪浅,同时对两所学校之间的互通往来也有所助益;香港的钢琴教育家何司能教授数次赴汕头开设关于钢琴作品风格定性、古典主义奏鸣曲的演绎以及踏板的使用原则的大师班,汕头各琴行、机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纷纷前往聆听讲座并认真地做记录,此举对于他们其后的音乐教育生涯有一定的鞭策作用。

再看合作办学方面,经中央批准,香港浸会学院在珠海市建设新校区,并正式投入使用,里面开设了音乐专业。浸会学院作为香港第一批获得音乐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高精尖的师资队伍与优质的办学资源,珠海则可以建造美丽校园,改善香港高校长久以来办学空间狭小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能够安心读书、锻炼身体、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暨南大学是侨办大学,本科生里面三分之一是港澳生,是粤港澳三地联合培养人才的明证,彰显了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国家对于粤港澳三地高等音乐教育的全力扶持。暨南大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在两岸四地大学中的排名不断攀升,为粤港澳三地的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三)以发展定位为导向的教育服务模式

粤港澳三地的未来发展定位是粤港澳三地高校精耕细作,以优质的服务来建设社会。

音乐专业服务社会的方式主要为三种:其一,以举办音乐会、晚会供人们欣赏的形式,丰富老百姓的文娱生活,提高国民的审美趣味;其二,以在中小学开设课后兴趣班、组建管弦乐队、舞蹈队、合唱团的形式,增强孩子的合作能力、创造力,培养敏捷的思维,、同时也活跃校园文化;其三,协助政府建立旅游休闲基地,在河源、梅州、佛山等地以文化旅游为旗号,打造类似“印象客家”的山水舞台,让旅行者在领略优美的风光之时,了解岭南音乐文化,在带动三地的餐饮业、旅游业、酒店客栈的发展的同时解决部分高等音乐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二、粤港澳高等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一)推动互联网+,建立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网络

作为信息化发展风向标的《地平线报告》显示,以MOOCs、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在互联网新技术不断为教育提供支持的时代,粤港澳三地高校应该未雨绸缪,思考如何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网络。③

粤港澳高校可以先尝试开展一些基础科目的线上教学,包括即兴钢琴伴奏、演奏与弹唱以及作曲、西方音乐史等,再逐步过渡到所有课程。配合翻转课堂的使用,一方面,把固有的教学模式改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另一方面,其他地区的学生也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此举一定程度上改变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的现状。未来,粤港澳高校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传承新时代美育内涵,重点支持一批基础扎实、成效突出、特色鲜明的课程,为国家培育更多卓越拔尖的艺术人才。

(二)创新合作模式

创新合作的前提,在笔者看来莫过于找到粤港澳三地在高等音乐教育方面的优势所在,如内地专家教授对于中国音乐史、岭南音乐概论、民族舞的编排等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香港、澳门两地的高校教师则比较擅长教授西方音乐史、和声学、作曲等具有浓郁的西方特色的课程;敲定特色课程之后,鼓励内地的教师去港澳两地传播音乐文化,同时鼓励香港、澳门的教授赴内地进行技巧课以及西方理论课的教学。民国时期的上海国立音专人才济济,正是因为校长萧友梅聘请了大批国外的专家学者,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以及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外力作用,好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学业方面,还渗透于学生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之中。

围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一定位来探讨音乐教育的问题,多元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展定位,在于香港、澳门两地东方与西方共存、现代与传统并列的相对比较特殊的人文环境。毋庸置疑,岭南音乐文化是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需要弘扬、传播的主体文化,但西方音乐文化、葡萄牙音乐文化与中国文化在长达数百年的融合交汇中,形成了多元音乐文化。这样的多元音乐文化需要我们借助教育的效用让它传播开去、传承下去。

(三)提升特色学科发展影响力

专业院校的音乐专业细分为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科技和音乐管理五个方向;高师院校一般只有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两个方向。音乐专业一直以来都有主观性强的问题,不论是考级、期末考试还是比赛,都是教师个人打分。这个分数不仅代表了学生的水平,有时候也与教师的审美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立相关课程统一的评判标准势在必行,一方面避免了因评分标准不统一导致的学生技术水平和得分不相称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专业课程的标准规范,保证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这也一定程度上地提升了粤港澳三地音乐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不论专业院校还是高师院校都担负着传播岭南音乐文化的重任。传播音乐文化的途径包括:组织专业优秀的学生分赴粤港澳三地举办专场音乐会及文化汇演,作品的选择涵盖客家、潮汕、西关等地的音乐元素;修建岭南音乐文化展厅或者展馆,建成后组织师生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参观、学习;在岭南音乐的教学方面颇有建树的高校可以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以此获得教育厅对于该项目的支持,再将资金投入课程的后期打造中,形成良性的循环圈。

(四)加强对彼此的软实力的认知

无论是内地还是港澳,都应加强对彼此的软文化认知。比如说,现在很多香港人学会了讲普通话,但却没有深入了解普通话的精髓和言外之意,容易忽视言语中的细微差别,最终会错失许多为自己创造新天地的机遇;与此同时,在香港居住、工作的内地人,由于未能深入了解广东话话内和话外的细微差别,也较难融入香港主流社会。④

自2020年开始,广州市区的小学掀起了“唱粤语童谣、讲白话”的风潮。近些年来,广州出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祖辈父辈都是老广,但是到了孩子这一代,却不会讲白话,只会说普通话。究其原因,与教师的引导、学校的氛围是分不开的。在新中国建国之初,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特许广东的电视台新闻主持人采用粤语读新闻。此举对粤语的传承无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想粤语歌曲以及白话得以传承下去,学校的引导非常重要。因此,将粤语歌曲以及粤剧的学习纳入内地及港澳的高等教育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中,是作为教育者急需去解决的问题。语言上的共通,带来的必将是文化上的互认以及感情上的更深层次的交融。

三、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音乐教育协同发展是一个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课题。它要求我们顺应湾区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趋势,推进湾区高校融合发展。诚然,国际其他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有值得借鉴之处,但是,粤港澳大湾区有自己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注释:

①宋群芳.香港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3(05).

②金羿村.澳门音乐教育[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7.

③张红峰.澳门回归二十年来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19(12).

④梁海明.香港回归20周年的不变与变[N].金融时报,2019-6-30.

猜你喜欢

粤港澳澳门香港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之旅
展与拍
香港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