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研究

2021-04-04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据库医疗图书馆

师 伟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1 引言

在医疗卫生方面,医院图书馆也需积极迎合时代潮流,转变以往传统守旧的管理理念,通过网络数据挖掘、信息采集、人工智能应用等形式,构建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医院图书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我国医院图书馆的建设量也逐年增加,促进医院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不仅能帮助医学工作者及时查找信息,全面学习医学知识,同时也能构建良好的图书馆管理体系,营造更专业的科研氛围。

2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2.1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医疗卫生领域,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在借鉴传统管理经验及方法的基础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图书馆开始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选择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图书馆内的基础数据进行储存管理,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图书馆基础设施进行保护,确保图书馆内借阅情况、书籍馆藏量等基本信息的准确性[1]。如今,医院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能为医务人员提供更便捷的书籍借阅体验,帮助医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信息及书籍。

2.2 数据库功能日趋完善

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数据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数据库的功能也逐渐完善。数据库的完善不仅能为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助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保存图书信息资料。在完善数据库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有效整合图书馆资料储存及各类信息资源,将储存信息与数据检索版块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信息检测的准确率及效率[2]。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图书馆也必须定期搜集丰富的信息内容,促进图书馆数据库功能的完善,全面提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质量。

2.3 信息安全性逐渐提高

在医院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能得到有效保障,因图书馆内储存着大量价值较高的文献数据,所以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得到充分重视。一旦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无法保障,则图书馆文献资料的管理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3]。而加强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能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更多便利,同时也能充分保障信息安全。此外,在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提高的同时,管理系统的防病毒效果也将随之提升。

3 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3.1 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意义

3.1.1 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信息化图书馆管理模式随之诞生。相比传统管理模式来说,信息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具有高集中度、高效率等特征,它能直观反映图书馆管理及资源利用的基本水平,依托于信息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图书馆的管理水准将直线上升,其作用也能得到有效发挥。

3.1.2 有助于数据服务体系的完善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据库的完善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数据信息的准确度及全面性。而在图书馆管理中实现信息化应用,也将对医院图书馆数据服务体系的完善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4]。在数据库不断完善过程中,各项医疗数据资源的更新储备也会更加及时准确。

3.1.3 有助于落实系统信息的安全防护

医院图书馆内储存的医疗文献资料应用价值较高,如若图书馆在文献借阅、归还、保护等方面并未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则医疗文献资料便极易丢失,图书馆管理也会陷入混乱状态。而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医院图书馆可凭借安全信息化的联机管理模式,为图书安全提供充分保障,该模式也能有效避免人为盗取图书资料等现象的产生。

3.1.4 有助于丰富信息获取方法

依托于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医疗人员和患者都能及时快速查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图书馆还能对特定区域范围内人员的使用需求进行全面推测,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图书信息资源,优化图书馆服务体验,充分发挥图书资料及相关信息的资源价值。

3.2 信息化应用的基本内容

3.2.1 数据库的应用

作为信息化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会向读者输送大量信息资源。每家医院都可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创建学术数据库,且各医院之间还可达成有效联动,进行数据库联名,让医院工作人员及患者通过数据库查询到自己所需的最新信息,并不断扩大服务范围,让读者了解更多学术动态[5]。

3.2.2 数字化的应用

数字化的应用是信息化图书馆的一大特色,为促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必须使图书馆步入数字化。而数字化的应用简而言之就是计算机通过压缩解压技术,将传统的书籍文献资料转换成数据资料。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院图书馆技术人员也需为本院建立完善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必须具备完整的用户界面,数据库及服务器。

4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

4.1 基础设施尚待完善

在非营利性特征的影响下,医院高层领导并未对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引起充分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尚未在医院图书馆落实,资金扶持力度相对较低。因此,医院图书馆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运行制度缺乏合理规范性等问题十分突出。在此情况下,医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发展被限制,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也难以提升。

4.2 医疗资源未实现有效利用

医院图书馆储存的医疗文献资料不仅能为医疗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能发散医疗人员思维模式,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其专业能力。但因医疗人员日常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考核相对频繁,加之大多医疗人员并不熟悉图书馆电脑的应用,医院图书馆内的医疗资源价值也难以发挥。因文献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所以医院图书馆也逐渐被医院领导及医疗人员忽视。

4.3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国内部分医院图书馆仍存在管理人才、技术人员缺乏的现象。图书管理人员多来自行政人员抽调或轮转,岗位固定性差、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一,以至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质量难以提升。

4.4 医疗资源共享程度低

目前,国内部分医院不同科室人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医务人员对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的管理运行模式也并不了解,导致医院内部存在知识资源流通不畅、资源共享程度低等现象。此外,各个医院之间也缺乏交流探讨的学术氛围,医疗文献的参考学习率相对较低。

5 提高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的策略

5.1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已逐渐受到各大医院重视。为全面提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必须增加图书馆建设期资金投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购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设备。在先进技术设备及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对图书馆储存的图书信息及文献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此外,图书馆还可依托于信息化平台和先进技术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有效医疗信息,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学界动态和领域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知识技能水平,全面发挥图书馆资源信息的价值。

5.2 丰富服务形式,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

医院图书馆可通过积极开展网上咨询服务,在构建特色医疗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咨询服务详细了解不同医护人员信息获取及搜集的需求,确保医务人员输入相关关键词后,能及时检索到所需的文献资料。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可加大图书馆服务宣传力度,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发送相关文章等方式来丰富服务形式,和医护人员达成有效沟通,帮助医务人员全面了解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管理方法、基本检索手段以及医疗资源馆藏情况等内容,并在剖析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设置专题服务和定点服务,充分提高医疗文献利用率。

5.3 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巨大的信息量。但与此同时,繁复冗余的数据信息也增加了读者检索查找所需信息的难度。因此,医院图书馆必须对国内外重要医学网址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收集,全面分类及归纳。图书馆工作人员可在固定时间收集下载医学信息资源,并通过整合加工信息等方式,完善医院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同时,工作人员也可借助相关数据库资源,就特定医疗专题进行信息筛选,并完成信息的及时更新,如建立特定的心血管病数据库、糖尿病数据库等等。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能充分展现医院的专业特色,同时也能减少相关医护人员查阅特定医疗信息的时间,方便读者实现资源共享。

5.4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构建优质管理队伍

作为影响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图书馆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在人员招聘方面,医院图书馆必须针对招聘人才制订全面的招聘需求,选拔人才时,不仅要考虑人才的思想道德情况及专业素养,同时也需充分考量其管理经验水平。其次,医院图书馆需定期对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通过特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操作水平。最后,不同医院之间也需加强沟通协作,通过业务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互相学习探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实现合作双赢。

6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只有不断丰富图书馆服务形式,加强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增加图书馆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信息技术在医院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全面提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促进医院图书馆及医院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数据库医疗图书馆
图书馆
数据库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去图书馆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