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地质勘查标准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2021-04-04贺战朋赵祺彬李杏茹郑祎凡

中国矿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勘查环境保护标准化

贺战朋,赵祺彬,李杏茹,郑祎凡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地质勘查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既满足了矿产资源勘查需要,也为科学研究、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在地质勘查野外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工作地区的土壤、植被、水系(含地下水系)、地貌等部分或全部自然环境要素产生破坏与污染,并由于环境要素改变进而影响动植物生存,甚至对局部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强烈扰动[1]。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地质勘查工作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约束进一步增强。面对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地质勘查主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探索地质找矿运行新机制,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勘查技术方法,大力推进绿色勘查[2]。

标准化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包括标准的制定、发布、组织实施以及实施监督等。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的标准化文件,其特点决定了标准具有制定规则和传播知识的双重作用。在地质勘查工作中,标准化主要在支撑服务地质勘查管理、保障地质工作质量、推动地质科技进步和成果推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将新的技术、方法、成果写入标准,可以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因此,积极推动绿色勘查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对指导地质勘查单位及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地质勘查工作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绿色勘查标准化现状

1.1 国外绿色勘查标准化相关情况

世界主要矿业发达国家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十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除了以立法和行政审批等方式进行强制性要求外,还通过制定发布各层级的标准化文件或技术手册,对地质勘查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规范和约束[3]。

加拿大是较早关注地质勘查活动中的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早在2003年加拿大勘探开发者协会出台了《勘探工程环境卓越手册》(以下简称“E3手册”),指导解决勘探过程中的环境管理问题,经过不断实践改进,2009年制定发布了《环境卓越管理手册》(以下简称“E3 Plus”)。E3 Plus从E3手册的专注于环境管理扩展到社会责任、环境管理以及健康和安全等3个方面,为矿产勘查活动中提升环境绩效提供了经济实用、技术可靠和国际认可的最佳实践,促使勘查活动对环境和当地社区的不利影响最小化[4]。E3 Plus得到了国际矿业金属理事会的支持,是全球开展绿色勘查的实践指南[5]。

1.2 现行标准中的环境与生态保护要求

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144项,行业标准253项,基本覆盖了当前地质工作全领域。在地质勘查工作的诸多服务领域和方法手段中,以围绕资源勘查工作开展的探矿工程(钻探、槽探、浅井等)对环境和生态产生的扰动最为强烈,破坏也最为严重,其他地质野外工作则主要涉及线路调查和样品采集过程中对植被的压覆和浅表地层的土壤破坏。本文对与地质勘查野外工作部署和实施直接相关的(术语、图式图例、储量分类及估算、信息化、地质实验测试、设备产品等标准不直接涉及地质野外工作)现行地质勘查标准(共115项)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有关的要求进行梳理,总体情况如下所述。

2) 探矿工程标准。2010年发布实施的《地质岩心钻探规程》借鉴国家相关标准和石油钻井先进技术成果,率先在钻探施工中引入“HSE管理”理念,强化了施工人员健康、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环境保护方面,对钻前、施工、终孔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农田及耕地占用、植被破坏、“三废”及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作出了要求。此后发布的钻探标准,均参照该标准引入了“HSE管理”理念,个别标准还提出了更加具体、细致、可操作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绿色勘查”的接轨。发布于20世纪90年代的《工程地质钻探规程》《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规程》《地质勘查坑探规程》等3项标准则无环境保护相关条款。

3) 其他与地质野外工作相关的标准中,大部分限于标准研制时地质工作背景,多数标准未将保护生态环境内容纳入其中,个别标准虽然提及环境保护的内容,但也仅以原则性要求为主。

1.3 绿色勘查标准化进展

在实施绿色勘查过程中,部分地质勘查单位和企业通过先行先试,积累了实践经验,并通过标准化方法和途径将其推广应用,取得了积极效果,为深入推进绿色勘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6]。目前,全国推进绿色勘查势头良好,贵州省、青海省、甘肃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20多个省(区),相继开展了绿色勘查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级地质勘查管理部门在总结提升绿色勘查模式的同时,启动并积极推进绿色勘查相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标准化成果。

2018年6月,中国矿业联合会发布了《绿色勘查指南》,该标准规定了勘查工作中开展实践绿色勘查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施工作业管理、勘查工作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恢复治理、和谐勘查等内容,适用于矿产勘查工作中的绿色勘查活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勘查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7]。

贵州省于2019年制定发布了《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该标准是我国绿色勘查领域第一个地方标准,对绿色勘查施工、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恢复治理、和谐地勘环境等进行了要求,贯彻了生态优先、绿色勘查的理念,兼顾了当地的地质、自然地理及地下水等特点,对严格落实勘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各项勘查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

目前,在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的指导下,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联合有关单位,在总结近年来国内绿色勘查实践及试点成果和借鉴国外矿业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完成了《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行业标准送审稿,并通过了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查,待进一步完善后报批。该标准规定了陆域各类地质勘查工作中在道路修建和场地平整、驻地建设与管理、勘查施工、环境修复等方面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拟作为地质矿产勘查通用技术标准,与其他地质勘查相关技术标准配套使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绿色勘查标准化对象认识尚需统一

绿色勘查的本质是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地质勘查全行业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改变传统勘查理念和工作方式,进行自我革新、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标准制定的对象是产品、过程和服务,不能将一种理念作为标准化对象来制定标准。当前一些标准将“绿色勘查”总结为一种勘查方式或勘查模式,从而对其进行标准化,对于从事某一类地质勘查活动的企业或团体而言,这类标准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职责的角度,则在标准化对象的认识上有其局限性。

现行的近400项地质矿产勘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同构成了服务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标准体系。在推进地质勘查行业绿色发展的新阶段,其标准化对象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以标准化途径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既要围绕解决新问题、满足新需求来制定新标准,也需要推动全面“绿化”,才能实现对绿色勘查工作的全面支撑与保障。

悬臂式掘进机可视化辅助截割系统利用捷联惯导定位掘进机在巷道中的位置,捷联惯导再结合激光传感器和超声传感器获得掘进机机身位姿[10-11]。通过定时采集红外标靶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等操作得到截割头的姿态角。再将得到的截割头姿态角转化到断面坐标系,最后以可视化界面的形式显示出来,为操作人员提供直观、精准的决策依据[12-13]。

2.2 多数勘查标准“绿色”要求不明确

上述与地质勘查野外工作部署和实施直接相关的现行地质勘查标准中,50%以上的标准发布于2016年之前,且有一部分发布于20世纪90年代的标准仍在使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资源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首要目标和核心目标,因此,标准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较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标准,主要定位于对实现勘查目的的技术方法提出要求,很少甚至未涉及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同时,实施绿色勘查以来,主要聚焦于资源勘查和探矿工程领域,除2020年发布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一批资源勘查领域的标准外,近几年发布的多数标准中关于绿色勘查的要求也不明确。

2.3 标准的适用性、协调性有待加强

当前,绿色勘查标准化研究和标准研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绿色勘查及相关要求逐渐写进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之中,但在适用性、协调性方面仍有待改进。一方面,已有标准中对绿色勘查的要求,多以原则性、方向性要求为主,强调了标准制定规则的属性,在发挥标准传播知识的作用方面有待提升,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和指标要求仍需完善。另一方面,为保障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资源管理和储量评审等工作对探矿工程施工方式和工作量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实施绿色勘查必须以较少的工作量投入实现更高质量的数据获取,以满足矿产资源管理与保护利用实际需求,这既需要通过标准切实推进绿色环保、准确高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和实际应用中的有效衔接。

2.4 标准中已有“绿色”要求执行不到位

地质钻探作为应用最为广泛,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探矿工程手段,早在2010年率先将“HSE管理”理念引入地质工作中,对钻探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要求,但由于当时处于矿业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整体薄弱,地质勘查工作以经济效益优先为目标,标准的宣传贯彻不到位,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对标准约束力认识的不一致,也是导致标准执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部分从业人员认为作为推荐性标准,约束力刚性不强,可以选择执行或不执行,对标准的具体内容也可以选择性执行,例如在钻探标准应用过程中,涉及对地质工作本身的要求执行的较好,环保方面的要求则被选择性忽略。

2.5 标准实施的配套政策和预算支持不足

在当前地质勘查工作执行的预算定额标准中,没有专门针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预算科目,项目预算中列支的“临时占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等受预算比例限制,无法满足绿色勘查要求下的地质工作实际需要。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各项地质工作手段的成本和施工难度大大提高,现有的各单项工作手段预算定额标准偏低,不利于绿色勘查要求的贯彻实施。

3 推进绿色勘查标准化的“6R”原则

绿色勘查作为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尚处于探索发展之中,在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定义。但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绿色勘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是绿色勘查的核心,笔者在借鉴循环经济发展的“4R”原则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推进绿色勘查标准化工作的“6R”原则,以期为标准更新升级和标准化工作不断改进,进而促进绿色发展理念在地质勘查活动中贯彻应用,全面推动绿色勘查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3.1 减量化原则(Reduce)

以减少工作量部署、提升地质勘查工作效率为原则。一方面,当前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要求下,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已实现对接国际,以结果为导向,资源勘查工作亦具备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在按照现行标准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资源勘查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将适应市场化需求,尤其是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资源勘查工作新模式写入标准,在满足勘查成果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储量估算和评审中的地质野外工作量要求做“减法”。另一方面,当前地质调查工作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传统“点、线、面”的地质调查填图工作模式正逐渐被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的“科学家填图”所取代,强调多专业结合和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将大大减少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野外工作量,标准制修订工作应积极贯彻地质调查工作新理念、响应新需求,重塑标准制定格局。

3.2 重复利用原则(Reuse)

以已布置工程的重复使用和地质资料的再次利用为原则。一是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在钻探标准中,鼓励“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等[9]先进、成熟的技术方法应用,减少搬迁,保护环境;工作目标允许的,鼓励“一孔多用”,一次钻探完成多指标数据采集,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钻探工作量部署。二是积极推动对地质资料的再次利用,避免同一地区重复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标准加强对地质资料服务的技术支撑,丰富地质资料产品,以信息化手段等拓展服务渠道,强化对地质资料的质量要求。

3.3 拒绝使用原则(Rejection)

以拒绝使用低效率的工作方法和高污染、高排放的技术装备以及难处理的产品为原则。例如,在钻探施工中,拒绝油基泥浆和其他非环保泥浆的使用,对于可以实施以钻代槽工程的情形,拒绝使用槽探工程等。

3.4 更新原则(Renew)

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大力推动先进技术、新型高效设备和对环境影响小的产品使用,坚决淘汰落后技术、低效设备和对环境影响大的产品。

3.5 修复原则(Repair)

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修复,并明确修复工作要求为原则。对各地实施绿色勘查工作过程中,采取的防压网、防渗布、“三废”处理等有效做法,认真总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写入标准进行推广,针对不同气候和地貌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分类提出切实可行的明确要求。

3.6 再思考原则(Rethink)

对当前标准化管理和工作机制进行反思。为了确保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遵守较为严格的标准制定程序,在保障了标准质量的同时,也使得标准供给效率滞后于需求,不利于绿色勘查标准化工作推进。此外,除“标准”之外的标准化文件制定工作在地质矿产勘查领域尚未有效开展,标准化文件供给形式单一,也是制约绿色勘查标准化发展的因素之一。

4 加强绿色勘查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4.1 统筹部署,全面开展“绿色勘查”标准制修订

一是突破当前绿色勘查标准化认识的局限性,以推动地质勘查行业绿色发展为最终目标,进一步明确标准化对象,全面开展已有地质勘查标准修订和新需求标准制定,系统、科学地贯彻落实绿色勘查新理念,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二是系统梳理现行地质矿产勘查标准,对凡涉及野外工作却没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或有相关要求但不具体、难以操作的标准,提出修订计划,更新、淘汰现行标准中无法满足绿色勘查要求的落后技术方法和指标要求,大力推动制定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绿色”技术方法新标准,细化指标要求。三是通过加强有关业务司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技术支持,有效提升地质勘查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由于标准技术指标落后、方法适用性不强,标准间协调性不够等原因,制约绿色勘查贯彻和实施进程。

4.2 多措并举,切实推动标准宣传贯彻与实施

只有将相关标准用于指导地质勘查实践,才能切实发挥标准在推广科学技术、传播先进经验、保障工作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加强已发布实施标准的宣传贯彻,提升标准在行业内的认知度和权威性,开展重要标准及其技术方法的培训工作,推动部门规章和文件中对技术标准的引用,促进其快速贯彻应用。另一方面,加强标准的实施监督,提升标准的刚性约束力,既是推动标准实施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促进绿色勘查理念落地、生根、发芽的关键举措。同时,在标准的实施应用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技术创新和经验积累,进而推动标准的不断更新与升级。

4.3 公益先行,大力开展绿色勘查标准化试点示范

当前,我国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仍以财政资金为主,根据《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中的数据显示,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占到了2019年度全国地质勘查资金投入的67.5%[10]。与传统地质勘查工作相比,绿色勘查导致地质勘查项目实施的预算成本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推进绿色勘查工作过程中,应坚持公益先行、标准引领,在财政资金投入的地质勘查项目中,优先开展绿色勘查标准的试点应用,及时总结经验、积累成果,形成切实可行的绿色勘查推进方案,进而引领、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工作。

4.4 多方协同,积极推动标准实施相关配套政策与制度制定

绿色勘查的全面实施,需要政策、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标准的制修订与宣贯,是技术层面对绿色勘查理念的有效贯彻,推动其实施应用,还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与经济保障。一是各级政府和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单位,要积极推动将绿色勘查有关内容写进相关部门规章和管理办法之中,为实施绿色勘查提供制度依据,并给予实质性的政策激励,减少政策和制度阻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地质勘查单位的审计风险;二是要及时制定符合绿色勘查实际的预算标准,充分考虑绿色勘查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需求,科学设置预算科目,合理确定各科目定额标准,为绿色勘查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4.5 实践探索,优化创新标准化文件供给机制

一是探索丰富标准化文件供给形式,引导不同标准制定主体在不同标准层次制定适用于各自范围内的标准化文件,激发标准化工作活力,推动卫星遥感、航空物探、智能化地质填图等高新技术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标准化文件推广应用,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二是改进标准制修订工作方式,进一步压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咨询和把关作用,由被动接收标准立项建议和审查申请,转向统筹部署、指导标准起草单位进行标准的立项、起草和征求意见工作,将标准研制和审报批可能遇到的问题处理过程前置,提升标准审查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快标准审批发布进程。

猜你喜欢

勘查环境保护标准化
环境保护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标准化简述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