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1-04-04黄晓清田美艳叶勇健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工匠课程体系

黄晓清,田美艳,叶勇健,谭 超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厦门 361100)

1 引言

进入21 世纪之后,我国计算机行业迎来了大发展,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扩张,推动很多高校建立了计算机专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可知,截至2019年6 月,全国高校总数为2956 所,其中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的院校至少有900 所。相当于30%左右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是由于一些院校培养模式不健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不一致,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并不能寻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时,计算机本就是发展革新非常快速的行业,很多高校的人才培育模式发展还不能跟上社会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改进空间较大。如何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育水平,是每个高校及专业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工匠精神概念的兴起,似乎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突破口。推动工匠精神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理念融合,探索构建以工匠精神为重心的人才培育模式,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课程体系庞杂

目前,有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的教学专业,但是这些学校中,很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有部分院校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时,参考的是研究性学校的标准;还有部分院校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时,是依据其他专业的建设经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存在一定弊端,即过分追求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希望开设的课程能够涵盖所有的计算机知识理论。这样的课程设置,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计算机专业特点。因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课程,还需要学习其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过于庞杂,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每门课程都难以精通。同时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仍然是技术,课程体系过于庞杂,也会压缩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不利学生职业发展[1]。

2.2 人才定位模糊

随着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致力于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扩大招生,同时增加就业率,很多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但是很多学校在开设计算机专业时,由于经验欠缺,加之没有重视调查,故而对于计算机的人才培育标准、定位等问题十分模糊,或者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但是很多学校为了表现创新性,在计算机技术专业之外,还设置了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技术等新专业。每个专业除了名称不一样,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都大同小异。最终培养出的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十分茫然,实践能力也不足。同时也引发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过剩,但是实力人才匮乏的问题。

2.3 教学方式单一

就当前现状来看,很多院校计算机专业,还面临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计算机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出现得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不能掩盖基础不牢固的缺陷。很多院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却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故而只能按照其他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采取以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机会。同时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迫接受知识。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可能考试能力非常强,但是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却很弱。近年来,虽然有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会邀请企业导师教授学生实践课程,但是总体上看,企业导师的比例还是很小,安排的课程也不多,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有待进一步加强。

2.4 工匠精神缺失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理念,具体包含了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岗位负责、工作态度认真严谨、不断寻求进步等内涵。计算机专业与工匠精神其实有很强的融合性。因为计算机专业与其他的专业不同,对实践性要求高,学生后期的工作也时刻与技术打交道,本质上符合工匠的身份设置。同时,计算机技术又是当前社会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种类之一,对于从业者的要求十分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要想在计算机行业内部立足,并取得良好的成就,就必须态度认真严谨,不断精进技术。工匠精神,应当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精神特征。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明显存在工匠精神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擅长考试,不擅长实践;日常接受着专业培育,但是无法做出清晰的职业规划,对计算机相关工作也没有表现出强大的热情。

3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养模式构建思路与目标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育模式是不完善的,无论是课程设置、人才定位,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出了很多问题,同时也不符合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求。故而,需要对现有的模式加以改进,构建起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高校在构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当优先做好两点工作,一是充分掌握院校内部情况;二是掌握社会现实情况。首先,高等院校在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前,应对内部条件进行分析,明确学校师资队伍状况、实践基地建设状况、课程体系设置情况、经费能力等。为了保障模式更加完善,院校也可以与其他在计算机人才培育方面表现出色的学校进行交流,精准掌握自己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育活动的短板。其次,高等院校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当前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岗位安排、实务开展情况。同时也要分析国家对计算机人才的培育要求、政策与推进方向。工匠精神一词已经被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也是当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育的主流趋势之一。故此,高等院校尤其要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明确工匠精神与计算机专业的联系。在内部外要素均已掌握的情况下,再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作。

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设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继续追求大而全,而是要追求小而精。具体而言,要坚持培养出技术精湛、实践能力扎实的人才,而不是理论知识全面但什么都不精通的人才;要向社会输送与计算机行业需求匹配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应试型人才;要培养出对计算机事业有热情、有追求、自我要求严格的人才,而不是投机型人才。基于此,高校在构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以实践、精通为标准,以网站开发、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建设维护、网络安全管理等技术实践为核心。

4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4.1 重塑教学观念,融合工匠精神

教学观念是意识形态上的事物,不能直接对人才培养活动产生影响,但是会引导人才培养的方向。在现有的教育实践中,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育之所以缺陷多,与院校的教学观念落后有很大关系。各院校要想构建出完善的培养模式,就必须对原有的观念加以革新和重塑。首先,院校管理者要树立现代化、实践性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意识,在设置专业方案、课程体系时,一定要以现实为依据,以技术为核心,不能盲目参考其他传统专业的设施方案。其次,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树立健全的文化教育意识。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职业价值观念,核心是专著、认真、精益求精。教师如果能够具备这些精神特征,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表现,感染学生,必然能够促进工匠精神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2]。

4.2 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工匠精神

教学方法单一是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显著问题,也会造成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发展潜能缺失等严重后果。故此,高校在重新构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重点改善教学方法。首先,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一直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高校的培养方案也要以此为重点。但是现有的书本教材内容,无法跟上计算机专业发展水平,不利于培育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补充,拓宽学生思路。其次,丰富教学手段,提升知识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十分重要。教师必须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实践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小组制作项目等方式推进。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强化逻辑思维,还有助于培育精益求精、寻求突破的工匠精神。再次,利用翻转课堂,培育学生能动性。计算机行业是一个追求创新突破的行业。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是要求人具备自主追求的精神特质。所以,重新构建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不能再以教师主导为核心,而是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建立方式体系时,可以加大翻转课堂等教学比例。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者,自主学习,自行突破,从中养成不断追求创新、不断追求发展、乐于动手的精神。同时建立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校企合作仍然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为计算机行业培养实用人才的主要手段。各院校在培养模式中,都要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建等内容作为重要环节,从市场需求角度培育人才。

4.3 注重多维评价,提升工匠意识

评价是检验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意识的主要途径。任何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应当设立评价内容。具体实践中,要注重评价的多维性,不能以教师评价为主,而是要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也不能以考试结果为重点,同时也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技术操作规范性、技术创新能力、学习态度、作品精准性等,实现全面评价。这也能帮助激发学生追求完美的意识,使其工匠精神提升[3-4]。

5 结语

在计算机领域内,学历、学识等都不是选拔人才的重点要素,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工作态度认真严谨,能够不断取得创新突破的人,才能真正在其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故此,各院校要努力构建起以工匠精神为价值主导的培养模式体系。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工匠课程体系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工匠神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工匠赞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