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院层面不同BMI人群维生素D水平差异的研究

2021-04-04

保健文汇 2021年1期
关键词:对象人群维生素

作为固醇衍生物的一种,维生素D 对机体的钙磷代谢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可以维持骨骼健康。维生素D 受体在人体的效应T淋巴细胞、胎盘、胰腺以及乳腺和皮肤等各种组织当中都有分布,同时糖尿病、肥胖、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都与维生素D 有着密切联系,现阶段医学界也在重点关注和研究维生素D 和哮喘病之间的相关性[1]。因为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再加上膳食习惯的影响,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维生素D 缺乏的情况,特别是低龄群体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更高。由此可见维生素D 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出很多疾病和身体健康问题,对此展开此次研究,深入分析不同BMI 人群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2]。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回顾分析2019 年7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50名患者检查资料,所选研究对象均为云南地区长期居住(>10 年)的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年龄18-80 岁,所有研究对象近期体重稳定,排除心、肝、肾、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其中男性和女性研究对象的数量分别是82 名和68 名,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 所示。

1.2 方法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液2ml 之后放入EDTA 抗凝管当中,然后借助罗氏公司Elecsvs2010 型电化学发光仪及配套的25羟维生素D 试剂盒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BMI、血清维生素D 水平及其相关性。

1.3.2 评价标准

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中毒标准为>100ng/ml,充足标准为20-100ng/ml 之间,不足标准为12-20ng/ml,缺乏标准为<12ng/ml。体重指标评价标准:超重为+1SD,肥胖为+2SD[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获取的数据需要借助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分析,()表示计量资料,以t 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 时,存在明显差异性,统计学具有意义[4]。

2 结果

2.1 体检人群维生素D 水平

此次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维生素D 水平范围为3.00-73.40ng/ml,均值为(16.44±9.14)ng/ml,其中男性和女性血清维生素D 水平以及详细情况见表2。

2.2 维生素D 水平和体检人群基本情况的相关性

观察表3 可以看出,所有研究对象中,观察各群体之间的维生素D 水平发现,超重人群与正常BMI 人群血清维生素D 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人群与正常BMI 人群血清维生素D 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2.3 维生素D 水平与BMI 相关性

本次研究当中,所有研究对象的BMI 数值范围为18.17-44.50kg/m2之间,均值为(25.87±4.25)kg/m2。维生素D 水平与BMI 呈显著负相关(r=-0.210,P=0.009)。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表2 研究对象维生素D水平()

表2 研究对象维生素D水平()

表3 维生素D水平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的相关性

3 讨论

根据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肥胖群体的人数已然是原来肥胖人数的两倍。肥胖问题已经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14 年,全世界已经有近4100 万低龄群体身体呈现超重或明显肥胖的状态,这种现象一开始在发达国家较为普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从现在的调查结果看来,亚洲地区这种现象较为严重,目前超重的人数已经占总人数的1/2。种种超重的数据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相关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上个世纪末期,国内肥胖或超重的人数在急剧增多,儿童超重或者肥胖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5]。截止到2014 年,国内7 岁以上的儿童超重率已经从原来的2.1%上升了近十个百分点,而肥胖率也增长了7%,成人超重或者肥胖的人数也已经提升了12 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在警示我们要尽早地采取措施,改变超重或肥胖的现状,还人们健康的身体。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这种情况,相关研究人员预测到2030 年,我国超重率将增长到6.0%,从国内人员的总数来看,肥胖或超重的人数将直接增长到660 多万;超重率将增长到28.0%,从国内人员的总数来看,肥胖或超重的人数将直接增长到1950 万左右。这些数据让我们为身体健康感到担忧,若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前对身体肥胖的情况进行预防[6]。

对于初接触校园生活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急需维生素D。根据目前各界对儿童肥胖情况的研究我们发现,身体内维生素D 的严重缺乏,会导致儿童和青少年极易生病。根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 与儿童和青少年身体肥胖或超重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虽然现在不能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但是维生素D 对儿童和青少年身体肥胖现象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反观成人肥胖情况来讲[7],在2013 年,美国研究了维生素D 与肥胖或超重人群之间的关系,从研究数据上来看,正常体重的人群身体缺乏20%-22%维生素D,而超重和肥胖的人群身体缺乏维生素D 的含量呈现持续上升的现象,尤其是重度肥胖的人群,维生素D 的缺乏量已经接近总需求量的一半,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人群的身体越肥胖,身体中维生素D 的缺乏率就越高。高捷等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与正常体重的人群相比,肥胖的人群体内的维生素D 含量较低,而维生素D 的含量与BMI 有直接的关系,当BMI 值越高,维生素D 的水平就越低。

从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维生素D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群的身体肥胖,但是其中具体的影响尚不可知,因此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在20 世纪70 年代,已经有研究人员将维生素D 以注射的形式运输到人体内,采用同位素追踪的方法观察到维生素D 在脂肪中放射性极强。维生素D 是一种能够溶解在脂肪中的物质,因此将维生素D 直接注射到人体内,维生素D 就会在脂肪中溶解。所以这种直接注射的方法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况且肥胖人群普遍的特征就是不愿运动,因此学术界用小鼠进行试验,发现肥胖的小鼠身体中维生素D的水平同样呈现较低的状态。我们发现肥胖人群的肝脏脂肪逐渐变性,维生素D 需要在肝脏处转化为25 羟维生素D,一旦肝脏的脂肪出现变性,25 羟维生素D 的合成也会受到影响。维生素D 在人体内的作用是很大的,一旦维生素D的含量不足,就会引起人体内线粒体和胰岛素的紊乱,导致体内各项调节功能下降,造成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直接转化为能量,进而促使身体出现肥胖现象。维生素D 水平降低,新陈代谢功能紊乱,脂肪大量堆压在肝脏及全身各处,这会对身体的各器官造成一定的压力,导致相应器官出现功能下降的情况,进而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损害。因此我们要及时预防人群的肥胖和超重,及时补充维生素D,确保体内维生素D 含量充足,水平稳定,让人群拥有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和生活[8]。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研究可以看出,BMI 水平和维生素D 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这就表示肥胖会导致维生素D 水平下降,体内维生素D 水平会随着机体BMI 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猜你喜欢

对象人群维生素
脱发、疲惫、常感冒、抑郁…… 或是缺维生素D
维生素的新观念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维生素D或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