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技术应用于诊断肺部肿瘤中对提高诊断结果准确率的意义

2021-04-04

保健文汇 2021年1期
关键词:转移性支气管镜肺部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重工业和汽车尾气严重污染了空气,提升了肺部肿瘤发生率。就肺部肿瘤疾病而言,主要在肺间质和肺实质间发生,临床特征以咳嗽、肺部感染和发热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咯血,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现阶段,临床对于疑似肺部肿瘤患者主要选取X 线、CT、细胞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CT 和X 线存在诸多优势,如:操作便捷、速度快,且受到了广大医学者的认可并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2]。为此,本文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80 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放射技术应用于诊断肺部肿瘤中对提高诊断结果准确率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从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部肿瘤患者80 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0 例,女性患者30 例,最大年龄为75 岁,最小年龄为35 岁,年龄均值为(55.6±5.57)岁。最长病程5 年,最短病程1 年,病程均值为(2.9±0.37)年。

1.2 纳入和排出依据

纳入:可见肺部临床特征,包括: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和发热;临床资料完整;家属对研究过程知情后签署同意书。

排除:女性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精神障碍;中途退出。

1.3 方法

对80 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开展X 线与CT 检查联合诊断、痰脱落细胞与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检查。X 线:拍摄以胸部正位片为主,拍摄范围包括胸廓入口至膈面前,设置层厚和层距分别为5mm。CT 检查:所选仪器为64 排128 层高螺旋CT,对患者胸部实施平扫检查,拍摄以纵隔窗和肺窗,设置电流峰值,参数为60mA,扫描层厚参数设置在3mm,图像层厚参数设置在8mm,检查螺距参数设置6[3]。

1.4 观察指标

对80 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疾病分型包括:肺错构瘤、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转移性肺癌等,并计算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析不同疾病分型的影像学特征。

1.5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PS22.0 软件检测80 例进行观察的样本信息,分析结果中利用(均数±标准差)显示计量数据,予以t 检验。并将样本结果中的对比进行百分比展示,实施卡方计算,所有数据结果中,P<0.05,统计学有意义;反之,统计学无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比较

80 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实施痰脱落细胞检查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诊断,确诊肺部肿瘤患者有64 例,比例80.00%,其中15 例患者为肺错构瘤,25 例患者为中央型肺癌,15 例患者为周围型肺癌,9 例患者为转移性肺癌,比例分别为18.75%、31.25%、18.75%、11.25%;80 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实施X 线联合CT 诊断,确诊肺部肿瘤患者有80 例,比例100.00%,其中20 例患者为肺错构瘤,30 例患者为中央型肺癌,20 例患者为周围型肺癌,10 例患者为转移性肺癌,比例分别为25.00%、37.50%、25.00%、12.50%;对比诊断准确率,X 线联合CT 检查比例明显高于痰脱落细胞检查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诊断,数据检验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诊断结果比较[n(%)]

2.2 不同疾病分型的影像学特征

肺错构瘤:实施X 线检查形状为椭圆或圆形,有清晰的边界,阴影处可见增高,多数在肺部周边可见,少数钙化并在中心位置均匀分布,形状与爆米花类似。实施CT 诊断可见整齐的边缘,肿块及结节病变相对光滑,大的毛刺和分叶病灶未见,少数钙化,其形态与爆米花类似。

中央型肺癌:该肿块在人体肺段及以上软组织可见,实施平扫低密度改变可清晰呈现,实施CT 增强扫描后强化及形态不一,周围可见段毛刺。

周围型肺癌:开展影像学检查早期特征不是十分明显,肺部组织可见实性密度影,边缘可见较多的毛刺,部分胸膜和肺纹理可见牵拉,实施CT 增强扫描时,肿瘤强化逐渐清晰,在检查期间纵隔淋巴结肿大也会清晰可见。

转移性肺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实施X 线检查可见淋巴、间质播散性和癌栓型完全混合,部分相对单一,可见肺动脉扩张,右心房也可见增大。气管内型可见全肺不张和气管狭窄,播散型可见胸前积液和单个、数个结节。若转移性肺癌为单发,实施CT扫描时可见光滑的边缘和前分叶,周围未见子病灶,实施肺部造影肺动脉1 至4 级的血管腔内充盈较差。

3 讨论

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肺部肿瘤主要发生在肺间质和肺实质,依据来源可划分为两种,一种为继发性肿瘤,另一种为原发性肿瘤,依据生物特性也可划分为两种,分别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4]。而结合肿瘤形态可将肺部肿瘤划分为三种,包括:软组织肿瘤、间皮细胞瘤和上皮性肿瘤。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致使诸多人们出现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就吸烟患者而言,有较好的罹患肺部肿瘤几率,加之部分人们工作性质特殊存在一些致癌因子提升了肺部肿瘤发病几率,从而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5]。

目前,临床对于肺部肿瘤患者常选择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针对疑似患者而言,主要通过CT 扫描、X 线照射、支气管镜检查和痰脱落细胞检查进行,其中放射技术为CT 和X 线检查[6]。若对患者开展单一检查,不能将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和病变状况进行判定,在肺部肿瘤患者诊断中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近年来,X 线和CT 等放射技术检查凭借操作便捷、无创和性价比高的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不仅可将病灶密度、形态和大小充分体现,同时可将位置和局部受侵状况清晰显示。通过对患者开展冠状面扫描,可将肺段以上支气管状况清晰体现,如:阻塞和狭窄,大支气管的全貌也可更好地显示,若单一应用存在诸多局限,尤其对胸壁、胸膜受侵、结节显像,因此临床不能将其作为单方面诊断标准[7]。对纵隔疾病和肺门等疾病胸部CT 较为常见,可将某些普通X 线不能扫描的部位清晰显示,影像也不会发生重叠,胸部横断面图像可提供。由于本研究样本均为疑似人群,解剖结构存在特殊性,如:纵隔组织结构相对复杂,有较高的误诊率,同时会将诊断难度加大,但是实施CT 扫描可将大血管和肺门转移淋巴结部位和纵隔淋巴结部位的关系完整显示,纵膈内组织和肿大淋巴结也可清晰体现,从而对远处是否发生转移予以判断,为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8]。从本次数据结果可以发现,X 线联合CT 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痰脱落细胞与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检查诊断率,说明在肺部肿瘤诊断中X 线联合CT 检查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漏诊及误诊率[9]。

综上所得,肺部肿瘤患者应用X 线联合CT 诊断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尤其是肺部恶性肿瘤分型也有较高的诊断率,可清晰体现肿瘤大小和部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转移性支气管镜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经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效果观察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带你了解电子支气管镜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