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水平的策略

2021-04-03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上海200032

建筑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资源化骨料建设项目

何 易(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上海 200032)

1 建筑废弃混凝土现状及回收利用情况

1.1 现状

建筑废弃混凝土是指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及大中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水泥混凝土。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是对建筑废弃混凝土进行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目前,在房屋建筑和交通基础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及大中修过程中,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混凝土,对产生的废弃混凝土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天然资源,而且还会减少对环境健康发展的损害,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建筑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日本在1977年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将建筑废弃混凝土视为“建筑副产品”,并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建筑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工厂,生产再生混凝土和再生骨料。我国台湾地区,也把建筑废弃物处置列为公益事业并进行特许经营。我国建筑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工作也已起步,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建筑废物集中处理、分级利用,生产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建材产品。要因地制宜建设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基地。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提出,推广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房、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促进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强制使用制度,明确产品使用的范围、比例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无强制使用要求的,鼓励优先予以使用。

1.2 回收利用情况

建筑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途经大致分为直接填埋、再生处理和再生产品应用 3 类。

(1)直接填埋。顾名思义,直接填埋就是将建筑废弃混凝土挖坑填埋,这种方式最为简便,但建筑废弃混凝土未经处理直接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仅耗用大量的土地,还需要支付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成本,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散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1]。章玉容[2]认为填埋建筑废弃混凝土将占用 0.24 m2/t 的土地面积,考虑上填埋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计算出直接填埋的环境成本为 223.16 元/t,大大超过重复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环境成本。为此直接填埋建筑废弃混凝土对环境和土地的破坏是巨大的。

(2)再生处理。再生处理是指将建筑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作为基础回填土、铺垫路基或用作建筑基础、道路基层等。余青霖[3]认为这种再生处理手段,处理成本较低,但使用条件也十分有限。一方面规范中明确禁止一些工程使用破碎的废弃混凝土,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的要求较高,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处理,分层填埋和夯实,再经过测定,满足要求后才能运用到工程中。

(3)建筑废弃混凝土再生产品应用。建筑废弃混凝土的再生产品应用,是指资源化利用企业将建筑废弃混凝土加工成为符合标准要求的再生骨料及粉料,并将其作为建材产品原材料,制成再生制品。上海资源匮乏,每年需外省市供应 6 000 多万 t 的天然石子。随着天然矿产资源的紧张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天然石材的开采已受到限制。而建筑废弃物处理后制成的再生骨料是替代天然砂石的最佳原材料,最具有资源化利用价值。若上海能将建筑废弃混凝土有效利用,不但可以减轻建筑废弃物的处置压力,改善城市环境,每年还能替代天然石子几百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 信息化管理策略

当前各个领域均应用信息化技术助推行业管理,信息化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了管理能效。为此在建设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大平台)中嵌入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子模块)是可行的。

2.1 建立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信息管理系统

一是子模块通过和大平台联动,获得建设项目信息;二是通过建立制度,要求各建设项目报送废弃混凝土相关信息,如施工单位和建筑废弃混凝土处置企业签订的合同信息、施工单位外运(就地利用)建筑废弃混凝土的数量情况、处置企业收入建筑废弃混凝土和制成再生骨料数量的信息等。具体环节设定为再生处理合同信息报送、履约信息报送、处置信息报送、再生利用信息报送。

(1)再生处理合同信息报送。从大平台获取各建设项目信息,根据有关要求,将纳入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管理的建设项目信息导入子模块,要求将建筑废弃混凝土再生处理合同信息进行上报。通过提示、预警、暂停等机制,督促和约束纳入管理的建设项目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合同信息报送。如:对未在时间节点报送的项目暂停其使用大平台其它功能。

(2)履约信息报送。对已报送再生处理合同信息的建设项目,由施工单位按项目废弃混凝土履约的实际情况按次发起数量填报,监理单位核实后处理企业进行确认。同时,由于不同节点产生废弃混凝土的质量会有不同,须将废弃混凝土产生部位予以区分,以便优质的再生材料最大限度的物尽其用。对于履约报送的节点,可根据不同建设项目性质,在系统中予以区分,如有地下室的建设项目应在底板浇捣开始后一定时限内开始履约报送,并将地下部分废弃混凝土的履约报送截止时间与底板浇捣完成时间挂钩,并在项目竣工备案前完成包括室外总体道路在内的所有废弃混凝土的履约。

(3)处置信息报送。处理企业每处理生产一批再生骨料,每销售一批再生骨料后,应在子模块中及时登记产品数量、流向和销售对象等信息,销售对象在收到信息后应在子模块中及时予以确认。同时,处理企业在系统中可上报生产月报、季报及年报。

(4)再生利用信息报送

销售对象即应用企业在收到再生骨料后,作为原材料进行再生建材产品的生产,并进行销售。应用企业应在子模块中及时登记再生建材产品数量、应用的建设项目等信息,施工单位应对收到的产品和数量进行确认。

子模块建立了建筑废弃混凝土从产生、回收、再生产直至利用的闭环管理。通过对数据梳理和分析,将各类数据发送给相应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方便各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2.2 运用区块链技术

2017 年以来,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与关注,国家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究、标准化制定以及产业化发展。2019 年 10 月 24 日,在第十八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要把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2020年4月,区块链技术又被明确纳入新基建的范畴,目前已有上海、北京、湖南、贵州、海南、江苏、河北等多个省级行政区出台区块链专项发展政策。从发展目标上看,多地都列出了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目标。多地都提出了多个“落地”应用领域和场景,涉及金融、制造、民生、政务和通信等多个方向。区块链技术正在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新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工程建设行业普遍面临协作效率低,责任追溯难,信任成本高,数据共享难等痛点,区块链技术具有天然的多方参与,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以追溯等特性,为有效解决痛点,促进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开创性的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溯源,如将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数据上链,采用“一物一码”形式,达到来源可查,质量可看,用途可追,信息化管理,全流程追溯的结果。

坚持建筑废弃混凝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利用区块链技术,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行业自律、属地监管的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常态长效机制。针对上海市房屋建筑和交通基础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及大中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水泥混凝土,可实现建筑废弃混凝土“收、运、处、用”全流程的管理和追溯。

3 结 语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情况的动态监管,有助于强化制约建筑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不良行为,推进资源化利用覆盖面,提高利用水平。

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通过建立废弃混凝土管理及再加工溯源平台,对建筑废弃混凝土“收、运、处、用”等过程环节数据进行上链,进行全流程的管理和追溯,有助于实现建筑废弃混凝土交易货权的清晰化、透明化,最大限度保障处置过程透明性。

猜你喜欢

资源化骨料建设项目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水泥混凝土再生粗骨料与天然骨料主要性能对比分析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
骨料自动温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