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

2021-04-03秦家一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0期
关键词:装配式效益建筑施工

秦家一

滁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站 安徽 滁州 239000

引言

从建筑的现代化发展实践分析,装配式建筑为主要方向,被广泛推广应用。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处于推广阶段,缺少丰富的经验,需积极探索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办法。在质量控制方面要围绕部品部件生产与施工作业等方面,实施严格的控制措施。

1 案例概述

以某建筑项目为例,为住宅工程,装配率>50%,示范项目面积为5.45万m2。从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15#、16#、17#、18#、20#、21#、22#均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组织开展工程施工作业。通过采取严格地技术质控措施,保障了生产的质量与效益。现结合技术的应用实践,总结技术的要点。

2 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的问题

2.1 深化设计

一般来说,PC构件浇筑之后无法改动,因此浇筑作业前,对构件用图纸要结合建筑最终的装修图纸,做好多专业的集成化分析与深化。当构件成型之后,便无法进行变更,不过后期很多业主的想法变动,很容易造成返工问题。除此之外,结构深化缺少对现场环境的衡量,设计的操作方案具体实施时面临复杂挑战,增加了作业的难度。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很多是因为设计成果转化率不高,缺少对设计图纸的了解和把握,造成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影响着工程的效益。对于此类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防范和优化措施,避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实现工程的效益目标和价值,创造更多地效益。

2.2 渗漏问题

按照作业要求,厨房和卫生间等位置不可以开展PC预制叠合板构件施工作业,因为防渗漏效果远不如现浇作业。建筑外墙的预制构件和现浇结合位置,极易出现施工冷缝,预制构件侧面要实施毛糙面的处理,同时部位外侧打胶以免冷缝产生渗水的情况。作业时要求外墙底部灌浆不可以出现漏浆或其他问题。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期间,防渗漏技术的应用质控还存在着问题,常见渗漏的情况。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既需要做好技术方案的编制控制,也要对技术应用过程实施严格控制。这需要围绕常见的质量问题,做好深度分析,提出强化技术应用质量控制的措施。

2.3 管线与构件埋设问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中,管道与线路预埋问题常见,例如预埋位置与设计位置不一致,再比如施工环节遇到阻碍或者其他问题。从建造实际分析,未做好管线材料的连接处理,或者因为管道内进入杂质等。若想有效防范此问题,要做好标准化管理,严格把控每个细节和要点的操作效果。在管理实践中缺少对施工细节的把控,使得很多施工问题未能得到严格有力控制,进而造成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影响着工程效益目标的实现。

3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策略

3.1 引入BIM技术优化装配式建筑设计

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实践分析,多采用BIM技术手段,辅助建筑设计与优化。实践中搭建协同作业平台,集成各个专业的力量,共同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经过专业协同分析与碰撞检测分析,提出设计优化的措施,避免建筑设计变更,保障建筑作业的质量与效益。通过事前的专业协同,排查质量隐患与问题,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利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模拟分析,落实技术交底,使得装配式施工人员能够对技术流程和要点有着相应的把控,切实保障每个细节和环节的效果。深度挖掘技术应用的价值,为部品部件生产提供精准化数据信息,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标准化与质量水平,减少施工误差与错误的出现。除此之外,在部品部件安装和现场布置等方面,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3.2 做好事前的各项准备

3.2.1 物资准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要围绕使用的材料和设备等入手,采取精细化控制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和质量。本次工程施工作业中使用的装配式构件,全部在工厂预制。利用三维模型设计的图纸,确定材料预制的精准参数,指导预制生产作业的开展和落实,提高建筑工程的建造水平。通过减少材料的质量影响,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达到标准。

3.2.2 技术准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有效防范,除了严格把控设计质量外,还必须要做好建造环节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控制。作业前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的环境与技术要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技术要点和难点,交代给技术人员。利用现场的VR体验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和要点以及安全操作,展开虚拟化体验,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与操作水平,最大程度上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实现技术的应用价值。

3.2.3 作业现场的准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工地施工作业现场的模式,使得作业现场的施工内容减少,减少了作业现场混乱问题的发生。不过组织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前,还必须要做好现场的布置。根据作业的需求,及时组织物资进场,严格把控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益。

3.3 做好技术要点的把控

3.3.1 吊装作业。使用适宜的塔吊设备,例如选择臂长为30m的装置,实现对整个作业区域内的全面覆盖,满足吊装的重量需求,保障吊装作业的质量与效益。在安装操作期间,做好安全防护,检查墙板的正反面和地上垫块的厚度等,消除对吊装作业影响的因素,切实保障吊装作业的质量与效益。

3.3.2 叠合板。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技术指标检验检测,开展精准测量与分析,按照生产作业的标准与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以免产生质量问题。在安装环节督促操作人员按照技术标准与规范开展,保障安装的质量与效益[1]。

3.3.3 PC板。一般来说,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中多使用机械吊装作业方法,减轻了作业的强度,同时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支持与保障。在实践中操作,因为PC板浇筑后无法返工,在加工和安装环节要做好精准控制。利用BIM技术进行图纸设计,可精准确定预留位置,以免产生遗漏或者偏位等情况。吊装作业环节,围绕荷载能力和吊装精度等技术指标,做好严格的把控,保障安装的质量达标。完成技术操作后,要进行质量检验检测,排查存在的问题,保障建筑工程建造的质量[2]。

3.3.4 拼接缝。作业现场拼装作业中要严格做好细节和要点的控制,墙板之间竖向连接缝现浇;对于上下墙板间主要竖向受力钢筋灌浆套筒连接。严格按照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流程和标准操作,切实保障工程的建造质量。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渗漏措施,落实到建筑工程实践中,防范渗漏问题的出现,切实保障技术应用的价值[3]。组织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每个细节和环节进行质量检验检查,分析作业是否存在隐患和问题,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达标,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通过采取完善的措施和办法,消除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隐患,实现建造的目标。

3.4 引入智能化技术手段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有效防范和应对,引入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智能化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BIM技术能够支持管线与土建的碰撞检测分析。采用RFID技术与二维码技术手段,辅助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围绕规划和勘察以及设计等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把控措施,提高数据信息的共享度,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价值[4]。从技术应用的优势分析主要如下:①优化设计。建筑结构的组成,包括多个系统和专业,需做好专业协同设计,保障整体设计的质量和效益。在设计环节利用三维模型技术,搭建多个专业的协同平台,分析建筑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方案的优化措施,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达标。深度分析之后,全面排除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隐患与问题,实现高品质建造效益目标[5]。②三维技术交底。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的开展,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手段,辅助技术交底的开展和落实,可提高技术交底工作质量与效率,指导生产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开展落实,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流程和技术重难点展开全面分析,通过模拟分析,使得工程技术方案得到优化。结合运用现场的VR体验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作业的能力水平,减少施工错误的出现,保障作业的质量与效益[6]。③信息化管理。基于智慧化建筑工地背景,充分利用现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设施,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搭建机械设备、人员等的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施工作业情况的动态化掌握,精准分析存在的问题与隐患,采取消除措施,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造目标实现[7]。

3.5 做好技术应用的精细化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防范和有效应对,必须要做好细节和要点控制,消除潜在的隐患和问题,保障技术应用的效果和效益。从施工前期入手,围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方案进行会审和分析,围绕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和改进的措施,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的效果。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期间,组建技术小组,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方案进行分析,明确技术应用的重难点,指导作业人员精准把握图纸内容,做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8]。完成施工作业后,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内容和具体情况,按照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规范,组织开展质量检查,分析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消除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的隐患,保障工程建造效益目标的实现[9]。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要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引入BIM技术做好设计优化,提出高质量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指导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作业期间严格贯彻落实质量管理制度,把关每个细节的效果。通过采取全面化管控措施,把关装配式建筑工程效益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装配式效益建筑施工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