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业建筑开发与保护的文创园区模式研究*
——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

2021-04-03周伟琦郑南李元清邱巧智吕东蔚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文创遗址园区

周伟琦 郑南 李元清 邱巧智 吕东蔚

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1 工业遗址建筑改造的背景

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那些陈旧的工业遗址建筑逐步被废弃,并且迫切的需要被重塑。但这些建筑历经时代的变迁,是某个特定时代的见证者。如果只是一味地推到重筑和拆除新建,只会加重千城一面的现状。如何留存工业发展进程中的记忆,把这些拥有特殊意义的工业建筑发掘出它们的潜在价值,使原本濒临废弃的工业遗址建筑发挥它们该有的光辉,是在工业遗址建筑的改造过程中所努力的方向[1]。

2 工业遗址建筑改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国外现状

1857年,奥姆斯特德将一块废弃地改造成公园拉开了工业遗址建筑改造的帷幕。国外的工业遗址建筑的改造历程从对矿产地区的环境进行修复,让其适宜人类生存,到对工业遗址的厂房、设备、景观的开发再利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发掘出工业遗址建筑中越来越多的潜在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并且在后续的改造中渐渐重视将这些价值体现出来。

2.2 国内现状

发展初期,我国对旧工业遗址建筑重塑的概念是非常模糊和未知的,拆除新建是当时对工业遗址建筑的改造的最主要手段。在全球化的思潮带领下,西方文化与本国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人们这才发现工业遗址建筑中还存在着未被利用的价值。到2000年以后,在土地价格逐年增长的趋势下,人们意识到了工业遗址建筑的潜在价值,为旧工业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才使得我国工业遗址建筑的改造开始慢慢步入正轨。到目前为止,改造成功案例的代表性之一就含有北京798艺术区。

3 北京798艺术区基本概况

3.1 改造现状

北京798艺术区是在是一个器材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这个座器材厂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废弃。由于校区的变迁,中央美院师生在此契机下尝试着租用旧厂房进行艺术创作,在他们的引领下吸引了大批文创工作者及艺术机构的效仿,艺术家们用他们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创作灵感,对现有的厂房建筑进行再生设计,逐步将这块废弃的旧工厂打造成艺术家们创作的圣地。如今的北京798艺术区已经形成了一个聚合体其中包含了艺术中心、画廊、设计公司、艺术家工作室、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打造了“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本句来源百度百科)[2]。

3.2 形成文创园区的条件

3.2.1 文化历史底蕴优势:作为中国古代多个朝代的皇城,北京地段从来不缺少文化历史底蕴,而文创园区的建立自然少不了文化底蕴的存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原址属于当时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1954年开始施工,在1957年竣工,此后一直为社会服务到1995年,跨越了新中国伊始工业革命的更新换代,具有划时代意义。

3.2.2 地段优势:创建一个文创园区不仅需要文化产业的引入,更需要人群对文创工作者的支持,来维持文创园区的生存与发展。创新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理论和技术的交流共享,而这些要素在高度现代化的大城市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北京798艺术区坐落于北京朝阳区,地理位置上存在着优越条件,占地60多万m2,有着便利的交通和密集的人流,这也是798艺术区能够创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3.2.3 建筑本体优势:原址上的建筑群是由德国的一家设计机构设计,具有明显的当时盛行的包豪斯建筑风格。该区现成的大量厂房建筑,保存的还比较完整,大都含有大型现浇架构和高置的天窗。并且由于当时秉承着实用性为主的原则,造型方面并未做过多的处理,这种高大的结构为在保留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与扩建提供了可能,从而来满足对展区,休息厅,工作室等不同功能的需求[3]。

3.2.4 外界因素催化:随着时代发展的趋势,全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稳步提高奠定形成798艺术区的基础。国家高速发展大大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使得人们对物质层面的追求远不如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那么迫切,对新兴创意产物的向往也逐渐发展成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对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加,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率先做出表率,增添了许多满足人民精神思想方面的产业。

4 北京798艺术开发与保护的手法

4.1 立面改造

4.1.1 绘画涂鸦:北京798艺术区的原址建筑属于20世纪的产物,所使用的材料早已产生了历史的痕迹,锈迹斑斓的钢管,苔藓遍布的红砖和凹凸不平的混凝土墙体。艺术家们巧妙地将这些“历史遗物”与艺术相融合,充分利用人们对色彩的敏感度,用绘画涂鸦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多彩的艺术画和陈旧灰白的厂房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人们置身于此,仿佛正经历着新旧两个世纪的碰撞。

4.1.2 留白凸显:虽然沧桑的墙面很有年代感,但大量存在破旧的立面失去了现代生活的气息。园区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的样式下,在立面的某个位置增添新的表皮建筑物,将原有建筑的色彩或纹理融入新设计的立面上,新旧的实物既形成对比又具有一定联系。增添位置主要是对窗户,入口,转角等区块进行重点装饰,比如在入口处加置一片竖向木条,突出强调入口;也有使用钢筋混凝土片墙,或玻璃幕墙进行遮挡形成对比[4]。

4.2 形体改造

4.2.1 内部空间改造:通过现代物件装饰改造内部空间无疑是使旧工业遗址建筑焕发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建筑的改造必须要考虑到功能是否适合空间,即从功能出发。798艺术区结合原址上的厂房是应用了大跨度框架结构,部分墙体可以拆除而不会影响整体的承重的特点,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在其内部剥离出一个新的空间。从大方向上进行规划再用各种类型的隔墙等隔断材料进行功能分区划分。从外部看来,它就是一个旧时代的建筑,而其内部却是置入了几个崭新的现代风格空间,胜似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2.2 发散式扩建:工厂建筑群之中难免存在一些高度较为过低或者宽度过窄的(设备站,服务楼),不能满足新置入功能所需空间的建筑,设计师们采用向外发散扩建的方式,即在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进行扩充建造,使其形体上看起来比较均匀,扩大了它的有效可用空间,来增加了它的存在价值,达到满足新功能的需求。

4.2.3 联合加建:原址中不乏有一些零碎的独栋建筑,拆之可惜,留之无用。通过在这些独栋建筑之间建造一个连接体(新建筑空间,玻璃钢桁架构等),将这些建筑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新”的建筑。在材料色彩选择方面主要以融入原有建筑的基调为主,并未过多的标新立异。该种方式既不用拆除建筑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历史记忆流失,还能形成一种新旧文化的碰撞的感觉,是工业遗址建筑开发与保护手段中的极好借鉴[5]。

5 文创园区模式下的建筑工业遗址建筑的开发与保护的优缺点

5.1 保留了大部分原有建筑

园区改造的大方向上以保护留存主体为主,只进行小规模的拆除,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历史印记。同时引入的商业模式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为原有建筑群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源泉,不仅促进的经济发展,还能将当地所具有的历史记忆弘扬出去[6]。

5.2 符合绿色生态理念

北京7981艺术区的创建,不同于那种完全拆除后重新规划的模式。这种建造模式是小规模的改建,期间所投入的资源少,建设进度也比较平缓,不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完全符合当今所盛行的绿色生态理念,保护了现有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的做到了人与生态共存的状态[7]。

5.3 过重的商业气息蔓延

随着文创园区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其商业价值被体现了出来,至此吸引了越来越多商人的眼光。在逐利的驱使下,忽视艺术行为只为获取利益,使得原来低廉的废弃厂房被哄抬到现在的寸土寸金。原本浓厚的艺术创作气息慢慢消散,一开始只为艺术而生的园区逐步被取而代之,只剩下一副徒有其表的空壳。

6 结束语

土地资源的价值在人口与经济日渐增长的中国逐步被放大,使得工业建筑的开发与保护迫在眉睫。人们也不在仅仅满足于物质文化的需求,转而去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共创的生活模式,因此将工业遗址建筑做到保留原来历史文脉与减少资源浪费是十分有意义的。

北京798艺术区将工业园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顺应时代需求,融合自然与人文,不失为工业遗址建筑改造的一种指向性的策略:基于开发与保护的原则下对工业建筑进行最大利益化,公益化,节能化的发展,让原有的建筑群继续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文创遗址园区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陶溪川文创街区
辽上京遗址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