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2021-04-03王权民田龙

关键词:海绵体海绵雨水

王权民 田龙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七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71

城市暴雨积涝问题一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问题,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区建设年代久远,其排洪系统不够完善,加之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容量增加,从而导致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所以,打造“海绵城市”对于我国城市总体发展极为关键,本文立足于生态城市基础上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分析探究。

一、“海绵城市”定义、作用以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一)海绵城市概述

毋庸置疑,“海绵城市”形象地将城市比喻为海绵,是对城市雨水处理、利用的功能性概括,该理念在国外被称为“低影响开发”。城市在遇到降雨时,通过相关设施对雨水进行吸收、存蓄、净化等,使得城市地下水得到补充,对于水循环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城市遇到干旱问题时,可以将预先蓄存的水利用起来,使得雨水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水环境的“调节剂”。不仅如此,“海绵城市”建设也强调与城市景观协调,在满足城市基本环境功能基础上,打造更为适合人们宜居的城市。一旦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体系成熟,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方式等将会产生巨大变化,人类活动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城市发展将会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二)海绵城市作用

首先,打造“海绵城市”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围绕着“海绵城市”对城市总体结构进行规划,可以科学地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目标,使得城市水资源调节功能增强,减少不科学规划给城市生态系统造成的伤害;其次,能够使得城市水生态重新达到平衡,通过研究“海绵城市”规划内容可知,生物治水、净水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化学治水、净水给水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生物技术能够实现城市水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提升城市水系统利用效率;对于整理城市洪水内涝有着突出作用,切实将“海绵城市”规划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之中,能够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使得城市地下水管道最大作用发挥出来,特别是遇到特大暴雨天气后,城市不会因为泄洪能力较差而出现洪涝灾害;最后,“海绵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开发对城市造成的破坏降低,城市规划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大,而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过程中,通过增大绿化面积、留置生态用地、控制雨水流量等措施能够实现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目标。

(三)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不过这些发展大多以牺牲城市生态为主的粗狂式发展,缺失精细化发展理念的融入,大拆大建成为大多城市发展的最突出特征。在城市发展与水应用平衡问题上,目前缺乏较为科学地指导意见,所以城乡水生态环境被破坏后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逐渐增多,城市发展走入了“死胡同”。例如,雾霾、天坑、内涝、热岛效应等带给人们的伤害持续增加,城市居民在面对高强度工作压力的同时还需要面对恶化的城市环境造成的生活压力。由于城市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流域治理明显存在着缺陷,导致多数成熟地表水位逐渐下降,城市地下水质出现变质,城市整体抗自然灾害能力越来越低。所以,打造“海绵城市”不仅是对城市科学发展的一种实践,也是人们对优质的城市生活的一种诉求。

二、打造“海绵城市”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城市地域性

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切不可采取盲目的措施,应该结合不同城市不同的地域特点、发展目标、实际规划进行。所以,“海绵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强、内容复杂的任务,基于城市先天环境,对城市整体进行合理规划,将城市地域特点表现出来,同时也将城市最大的资源优势体现出来,实现对自然环境最大保护、对自然环境最大化利用的目标。例如,建设“海绵城市”要考虑到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城市水文情况、城市基础建设情况等,切实实现综合性、高效性城市建设目标。

(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做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必要。具体而言,“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需要结合当地生态容量进行综合考虑,在确保其生态环境容量不会超限的基础上,将各项建设、规划任务落实下去,特别是城市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突出的任务,在最大化利用城市水资源、不伤害水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对城市功能进行优化,从而实现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

(一)城市建设规划

首先,需要对城市总体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城市总体功能不受影响。在规划前期要求城建部门将城市各项资料收集完毕,针对性地对城市规划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评估城市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掌握城市水资源现状,这对于城市发展整体规划有着重要作。此外,建立“低影响开发”管理体系也十分重要,在开发意见中将市政道路、城市水系规划等详细说明,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依据,使得城市整体的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二)水系湿地规划

作为“海绵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环,水系湿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于城市净化空气能力,调节环境、生态平衡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水系湿地规划时,需要将城市限建区、禁建区等明确地划分出来,借助于法律的约束使得城市建设朝向科学化方向发展,使得城市“天然海绵体”最大的作用发挥;其次,需要对遭到破坏的城市自然生态进行修复,对城市阻塞的河道进行淤泥疏浚,建立水植物培育体系,循序渐进地对城市绿色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不过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借助于管理使得人工水系湿地建设更为科学,打造生态化的“海绵城市”,从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减少旱涝灾害;最后,构建符合城市发展的生态走廊,通过生态走廊的建立促进“海绵城市”的规划速度。例如,人工渠、净水植物、河道规划等,通过生态走廊实现城市总体功能衔接的目标,打造别具特色的“生态海绵体”,提升城市抗自然灾害能力。

(三)市政道路规划

当前我国多数城市道路建设都迎来的瓶颈,如何处理好道路交通功能与泄水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市政建设部门面对的重要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城市道路渗水相对较弱,在遇到特大暴雨天气是雨水排泄效率十分低下,导致城市出现内涝问题。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需要着重将下水道系统建设问题解决,在确保交通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提升城市泄水能力。而透水透气材料的应用能够缓解城市道理泄水压力,使得时政道路旱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帮助。

打造较为理想的海绵城市,首先需要实现城市水系统科学循环的目标。例如,雨水的处理可以遵循以下流程:首先引导其流入绿化带,在绿化带中渗透,然后通过截污设施对雨水进行处理,然后引流至绿地中,实现雨水处理的目的。为了进一步确保雨水处理的效率,可以将溢流口连接至雨水管网中。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是以交通、泄水集合为主的一种规划形式,其具体注意事项为,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实现泄洪设施与道路建设协调的目标,最后由于城市道路周边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管线,雨水下渗对于道路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能引发管道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在规划道路时需要额外注意这些问题。

(四)城市地块内部规划

在“海绵城市”建设内容中,地块内部有着重要作用,在对海绵城市内部地块进行规划时,需要综合考量城市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合理地将城市内部用地利用起来。想要打造宜居的“海绵城市”,缺少不了绿化、湿地、湖泊、公园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所以在开展建设工作时,要求建设部门把握好建设目标,将各地块的应用价值发挥出来,使得城市发展更为协调。

(五)构建人工海绵体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不仅需要对自然“海绵体”进行保护利用,还需要构建人工“海绵体”,借助于人工海绵体于自然海绵体协同的方式使得城市雨水处理能力提升。首先,构建人工海绵体应该立足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使得人工海绵体的净化作用发挥到极致;其次,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区域建设再生水通道,从而确保水资源利用更为合理;最后,进一步将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中,通过这些工具掌握城市洪涝情况,最大限度上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海绵城市理念对于绿色、可持续、生态城市发展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需要切实做好城市功能构建、水生态平衡、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在合理的体系下进行城市规划,实现城市发展科学、合理的目标,打在宜居的、生态的现代之城。

猜你喜欢

海绵体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海绵是植物吗?
阴茎海绵体静脉漏的造影表现分析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