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伯英行书七言联轴赏析

2021-04-02行斋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行楷彭城书法

作品描述:张伯英行书“苍官青士左右树,神君仙人高下花”七言联轴,纸本,尺寸129.5×30.5×2,每幅约3.6平尺,1938年作。

作者简介:张伯英(1871—1949),江苏铜山人,祖籍浙江绍兴。谱名启让,字勺圃、少圃、少溥,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近代书法大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书画大师齐白石和启功的老师。出身望族,幼承庭训,弱冠诗文、书法已崭露头角。后师徐南葵、桂中行、冯煦等,受益匪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1914年起,任北京政府陆军部秘书,将军府秘书,国务院秘书厅帮办。1924年,任临时执政府秘书长。1926年退隐,鬻字治印谋生,并潜心研究书画金石。富收藏,精鉴赏,善诗词,长古文,工书法,尤精于碑帖评鉴。书法精行楷,亦擅篆隶。早年从颜体入手,复学魏碑,北碑为宗,参以苏、黄。开创了“彭城书派”,名重其时,且以精于品鉴金石书画闻名于京津。自谓:“平生无他技,惟承家训,辨书帖真伪无所失。”著有《法帖提要》七卷;编著《黑龙江通志》共六十二卷、《续徐州诗征》等。与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郑孝胥、于右任、张学良、林琴南、容庚等交往甚密。

上款人简介:张鸿诰(1897—1981),吉林长春人。字纶扉、轮扉,斋号知不足斋。是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时同学和挚友。他们1913年8月入学,在校两年多同窗,两床相对,共用一张书桌,又都是“敬业乐群会”的同志,并一同留学日本,关系非常密切。回国后,其先后在哈尔滨、长春电业局任职。建国后,在北京任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其和徐宗浩、齐白石、启功等文艺界人士来往密切。珍藏了元明清及民国时期众多名家书画信札。周恩来最著名的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即是书赠“纶扉”,原迹于1977年张鸿诰捐赠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款识:纶扉先生正。戊寅(1938年)伏日,张伯英。

钤印:张伯英印(朱)、勺圃(白)。

人物轶事:萧一山所著《清代通史》就是孙中山、蔡元培和张伯英题署书名的。张伯英以行楷最有成就,亦擅篆隶。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庄、方圆兼备,既宽博雄放又紧凑严密,内多劲力。行楷朴实秀逸,古拙自然。张伯英用笔万毫齐力,圆满峻发,点画所到之处,极具朝揖相让之法。笔笔中实,字字气满,凝重含蓄,不泥于古,不媚于今,富于创新精神。用笔能任情挥洒,意度自为高远。张伯英极擅书写碑志,数百字大楷不用划线,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而分行布白、范围大小莫不恰到好处。

张伯英一生酷爱书法,早年从颜体入手,再学魏碑,卓然成家。明清以来徐州书法界人才辈出,形成彭城书派。彭城书派素来以北碑为宗,方劲古拙,蔚为风尚。张伯英秉承彭城书派传统,又植根汉魂而化以苏、黄,笔力凝重,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正而又洒脱之致,用笔方圆兼备,宽博雄放,紧凑严密。行书朴质秀逸,古拙自然,有夺人之效应。行草书亦能见其刚劲风骨。深厚功力出之于传统,行之于独创。遂以彭城书体名于当世,为彭城书派接武前贤之盟主。后又受康有为、包世臣等金石学派的影响,精习《张玄墓志》等北碑,骨格自然超凡拔群,“笔阵曾教淮海惊”。

其又精于碑帖评鉴,曾仿《四库提要》体例著有《法帖提要》七卷。其中列举了自宋至清帖刻512 种,详细分析论及了各家书法流派的优点与不足,为我国书法碑帖学界权威名著。自谓“平生无他技,惟承家训,辨书帖真伪无所失。”性耿介,重操守,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贡献颇多,为时人所敬重。

清末民初,张伯英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书法四大家。至今,北京前门大栅栏“亿兆棉织百货店”、琉璃厂西大街“观复斋”、东大街“墨缘阁”的牌匾,皆为伯英所书,依然高悬门前。

先生一生正直,颇有节行。他不屑于和封建军阀同流合污,抛弃官位,卖字卖文为生。北平沦陷后,他隐居不出。并屡次致书当时任徐州伪市长的叔父张云生莫做伪事。先生与清末遗老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郑孝胥等过从甚密,但却力主共和,反對复辟。他晚年怀着改良主义的理想而不得伸展。此外,他还与于右任先生、张学良将军及齐白石等私交深厚。张伯英尤为奖掖后学,书画界人不少都曾受其教益。

(文/行斋)

猜你喜欢

行楷彭城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温应春
祝贺彭城女子诗社成立(新韵)
书法欣赏
老缸调
600初中校长齐聚彭城共议“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课程建设”
爱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