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2017年西安市城市热岛、冷岛精细化时空特征分析

2021-04-02金丽娜李雄飞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年1期
关键词:周至县城市热岛热岛

金丽娜,李雄飞

(1.西安市气象局,陕西 西安 710016;2.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安市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根据统计年鉴分析,2014—2017年西安的国民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分别以644.12亿元/a、31.41万人/a和52.81 km2/a的速度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气候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由城市热岛、冷岛引发的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已经影响城市进一步发展,并改变了人居生态环境。目前,城市热岛、冷岛的研究大多采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1-9]和卫星遥感数据[10-15]。但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时空分辨率不够高,卫星遥感数据在可靠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而高分辨率的加密气温资料在该领域的应用较为鲜见。任何地区的气候条件都是由不同的小气候组成的,尤其是在城市内部区域,复杂多样的下垫面类型形成了“马赛克”式的城市下垫面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城市局地小气候。晏海等[16]选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及其周边城市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局地空气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即使在小尺度的城市区域内仍存在明显的气温差异。为了进一步揭示城市热岛、冷岛的精细化结构特征,有必要利用国家质量控制的加密观测数据对城市热岛、冷岛的精细化结构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市自21世纪初陆续建立了包括加密自动气象站在内的城市综合观测体系,为城市热岛、冷岛的精细化特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基础。

1 研究区概况

西安市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位于33°42′~34°45′N,107°40′~109°49′E,为全国热点旅游城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邻秦岭。现有11区2县,11区包括未央区、新城区、莲湖区、雁塔区、碑林区、灞桥区、长安区、阎良区、临潼区、鄠邑区、高陵区,2县包括蓝田县、周至县。

2 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选取

2.1.1年代际变化研究数据

根据行政区划定义西安气象站为城区站,鄠邑区、长安区、高陵区、临潼区气象站为郊区站,周至县、蓝田县气象站为郊县站。选取7个气象站1971—2017年共47 a气温资料。

2.1.2精细化特征研究数据

根据西安市城市建设情况和区域气象站周边探测环境特点,确定未央区、新城区、莲湖区、雁塔区、碑林区内站点为城区站,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鄠邑区、阎良区、高陵区内站点为郊区站,周至县、蓝田县内站点为郊县站。西安市气象局从2006年开始全面加快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并有效使用的自动区域气象站有近两百个,主要观测温度、雨量、气压、风速、风向、相对湿度。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精确性,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观测环境统一(即距离地面1.5 m处、未安装在楼群中或楼顶上)、观测记录完整的103个国家考核区域站点以及7个国家气象站点的逐时气温资料(图1),研究西安市城市热岛、冷岛的年、季平均空间结构分布,进一步展现四季热岛、冷岛在强度和位置等方面的精细化气候特征,并选取城区、郊区、郊县典型代表站,分析逐日热岛、冷岛变化规律,为高分辨城市热岛及相关的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图1 西安市站点分布

2.2 研究方法

2.2.1年代际分析方法

分别选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析5个年代际的气温变化程度,用城区站与郊区站(4个郊区站平均值)的温差、城区站与郊县站(2个郊县站平均值)的温差确定热岛强度。

2.2.2精细化年、季尺度方法

由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气温空间差异较大,在进行城市热岛、冷岛精细化空间差异对比中,采用气温空间差异相对全区平均气温的大小进行分析,可以更合理地揭示城市热岛的空间结构[17]。定义标准化相对气温如下:

式中:i为站号,TSi为第i站的标准化相对气温,Ti为第i站的气温为全区域的平均气温,σγ为该区域所有站点组成的气温序列的标准差。这里,采用标准化相对气温来分析西安市城市热岛、冷岛分布的空间差异,以揭示热岛、冷岛的气候精细结构。

2.2.3精细化日尺度方法

选取城区、郊区、郊县典型站点,分别代表城区、郊区、郊县的逐时气温,采用标准化相对气温算法,分析城区、郊区、郊县在年、季尺度中热岛、冷岛的日变化特征。

3 城市热岛、冷岛的年、季精细化气候特征

3.1 西安年代际气温变化特征

表1为1971—2017年西安城区、郊区、郊县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情况。1971—2017年西安城区、郊区和郊县的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城区>郊区>郊县,1971—2017年城区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率分别为0.56、0.43、0.69 ℃/10 a,郊区分别为0.35、0.36、0.40 ℃/10 a,郊县分别为0.26、0.36、0.25 ℃/10 a。即,城区和郊区的最低气温增温最显著,郊县的最高气温增温最显著。与20世纪逐年代际相比,进入21世纪后,西安城市热岛效应较为显著,2001—2010年、2011—2017年年平均气温城郊差分别为0.9、0.7 ℃,城县差分别为1.2、1.4 ℃,这与“一般在百万人口大城市平均气温约高于郊区0.5~1.0 ℃”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差值较大,说明西安市城郊、城县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

表1 1971—2017年西安城区、郊区、郊县3种气温要素年代际变化℃

3.2 精细化城市热岛、冷岛的年分布特征

图2为2014—2017年逐年及4 a平均气温热岛、冷岛空间分布。在西安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热岛、冷岛现象明显,精细结构均表现出“多中心”特征。西安市城市热岛范围(即标准化气温>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区、灞桥区西部及长安区的北部,周至县、鄠邑区、蓝田县有区域性热岛效应。2014和2017年热岛现象及“多中心”特征明显,各年冷岛现象比较一致。城区主要热岛中心(即标准化气温>1)为丰庆路空管局、星火路立交、电子科大、北关、钟楼、大雁塔。2014年郊区主要热岛中心为灞桥区十里铺斡耳垛小学、鄠邑区石井镇,郊县主要热岛中心为周至县集贤镇和四屯镇、蓝田县辋川镇。2015年郊区主要热岛中心为灞桥区十里铺斡耳垛小学,郊县主要热岛中心为周至县集贤镇和四屯镇、蓝田县辋川镇。2016年郊区主要热岛中心为长安区郭杜镇和五台镇、灞桥区政府,郊县无主要热岛中心。2017年郊区主要热岛中心为长安区五星镇、郭杜镇和五台镇,灞桥区政府、阎良区政府,郊县主要热岛中心为周至县四屯镇。综合来看,城区有6个主要热岛中心,郊区有4个主要热岛中心(长安区郭杜镇和五台镇、灞桥区十里铺斡耳垛小学和灞桥区政府),郊县有1个热岛中心(周至县四屯镇)。热岛中心多为以建筑物为主的商业区和住宅区,人类生产生活中消耗能量、排出废热,致使温度较周围高。2014—2017年西安市主要冷岛中心(标准化气温<-1)均分布在周至南部山区及蓝田东部山区,集中在蓝田县葛牌镇、灞源镇、蓝桥镇、金山镇和厚镇,周至县板房子镇和王家河镇。

西安城市热岛、冷岛呈现出多中心特征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由于西安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人口集中活动区域呈多中心发展特征,导致了西安城市热岛、冷岛多中心特征。二是从城区热岛分布特征与郊区热岛分布特征来看,城区热岛中心主要分布在老城区、旅游中心,其建筑密度较大,硬化面积较广、水域绿被较差、人口较为集中,郊区热岛多集中于人口较为集中的郊县老城区。三是冷岛区域分布于西安东南、西南地区,该类区域多为地势较高、水域绿被覆盖较大、非人口密集区的秦岭坡脚线附近,这类区域因海拔、水域绿被、人类活动、秦岭山脉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该类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的冷岛特征。

图2 年平均气温热岛、冷岛空间分布

图3 四季年平均气温热岛、冷岛空间分布

3.3 精细化城市热岛、冷岛的季节分布特征

图3为西安市四季年平均城市热岛、冷岛分布。春、夏季城区、郊区热岛中心一致,夏季郊县无热岛中心;秋、冬季热岛中心较分散,其原因可能为秋、冬季反气旋增多,且冬季供暖影响,造成城乡温差更大,城市热岛更分散。四季冷岛中心较一致,主要分布在郊县,城区均无冷岛现象,春、夏、秋三季郊区仅鄠邑区涝峪镇为冷岛中心,冬季郊区无冷岛中心。

综合来看,西安市四季城区主要有5个热岛中心(丰庆路空管局、北关、电子科大、星火路立交、大雁塔),无冷岛中心;郊区主要有3个热岛中心(灞桥区十里铺斡耳垛小学和灞桥区政府、长安区郭杜镇),2个冷岛中心(鄠邑区涝峪镇、灞桥区白鹿原);郊县主要有1个热岛中心(周至县四屯镇),7个冷岛中心(蓝田县灞源镇、葛牌镇、蓝桥镇、金山镇、三官庙镇和周至县板房子镇、王家河镇)。

根据四季热岛分布图及观测站点建设环境对比分析可知,用地类型与热岛中心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热岛区域大部分在西安市主城区范围内,热岛中心基本均在城市建设用地,公园、绿地、湿地均不在主要热岛区域之内;冷岛区域主要位于两个郊县,且冷岛中心基本在南部山区。

4 城市热岛、冷岛强度的日变化特征

为了更好地研究城市热岛、冷岛强度的日变化,选取丰庆路空管局、电子科大、北关、星火路立交、大雁塔作为城区代表站,灞桥区政府、灞桥区白鹿原、长安区郭杜镇、鄠邑区涝峪镇作为郊区代表站,周至县四屯镇、周至县搬房子镇、蓝田县灞源镇、蓝田县葛牌镇作为郊县代表站,分析2014—2017年年和四季的热岛、冷岛日变化特征。

图4为年及四季热岛、冷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到:城区代表站的年、春季、夏季、秋季热岛日变化不明显,冬季08时以后热岛强度明显减小,13时达到最小值后逐渐增大。年、春季、夏季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在06—07时,秋季、冬季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在23时。郊区代表站年和四季热岛、冷岛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春季、夏季夜间及凌晨有明显的热岛效应,白天有弱冷岛效应。年、秋季夜间及凌晨有弱热岛效应,白天有较明显的冷岛效应。冬季夜间及凌晨基本处于临界状态,白天处于冷岛效应。郊县代表站年和四季冷岛强度也有明显的日变化,08时后冷岛开始减弱,12—13时为最弱后开始增强,年、春季、夏季冷岛强度最大值出现在06—07时,秋季、冬季冷岛强度最大值出现在02时。年及四季12—13时城区、郊区、郊县气温差异最小,甚至冬季出现郊县略高于郊区的情况。

5 结论与讨论

(1)1971—2017年西安城区、郊区和郊县的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城区>郊区>郊县。城区和郊区的最低气温增温最显著,郊县的最高气温增温最显著。进入21世纪后,西安城市热岛效应较为显著。

图4 年和四季热岛、冷岛强度日变化曲线

(2)西安市城市热岛、冷岛现象明显,且均表现为“多中心”特征。讨论其原因,热岛多为区域性小气候导致,城市热岛中心一般位于西安老城区,即建筑物密集和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冷岛中心多为地势较高、水域绿被覆盖较大、非人口密集区的秦岭坡脚线附近,这类区域因海拔、水域绿被、人类活动、秦岭山脉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该类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的冷岛特征。

(3)城区的热岛中心主要为丰庆路空管局、北关、电子科大、星火路立交、大雁塔,郊区的热岛中心主要为灞桥区十里铺斡耳垛小学和灞桥区政府、长安区郭杜镇。主要冷岛中心均分布在周至南部山区及蓝田东部山区,分别为鄠邑区涝峪镇、灞桥区白鹿原、蓝田县灞源镇、葛牌镇、蓝桥镇、金山镇、三官庙镇和周至县板房子镇、王家河镇。

(4)城区代表站的年和四季热岛日变化不明显,尤其是年、春季、夏季、秋季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年、春季、夏季06—07时热岛强度最大,秋季、冬季23时热岛强度最大。郊区代表站和郊县代表站的年及四季热岛、冷岛强度均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变化趋势相反。郊区代表站10时热岛转为冷岛,春、夏季16—17时转为热岛,年及秋、冬两季19—20时转为热岛。郊县代表站08时后冷岛开始减弱,12—13时为最弱后开始增强,年、春季、夏季06—07时冷岛强度最大,秋季、冬季02时冷岛强度最大。

由于高质量自动站资料还比较缺乏,资料质量有待提高,所以本文仅依据2014—2017年质量较好的观测记录进行了初步分析,其结果对于开展精细化城市天气预报、气候服务和城市建设规划,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周至县城市热岛热岛
典型气象条件下城市热岛效应逐时变化特征
让城市“发烧”的热岛效应
朝阳市1965年~2020年热岛效应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死海不“死”等
热热岛真是个好地方
浅谈周至县老县城城墙遗址保护构想
周至县猪瘟流行情况与防治措施
周至县生态城镇建设研究
雾霾加剧中国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