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通人才大循环 构建人才新发展格局

2021-04-01赵永乐

群众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格局江苏

赵永乐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党中央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十四五”时期,作为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人才实力最强省份的江苏,必须以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畅通人才内循环,促进人才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率先构建人才新发展格局。

格局与主体:畅通人才大循环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人才竞争空前激烈,人才发展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恶劣,我国深化改革任务更加繁重。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工作,就是站高望远,从全国的大格局出发,做好江苏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构建适应“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的人才新发展格局。深刻认识江苏人才新发展格局和人才循环的内涵和特征规律,以人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使人才再生产系统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诸环节形成衔接和循环,更多依托省内、国内市场,提升人才供给体系对省内人才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人才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江苏科技、产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坚定不移扩大人才对外开放,增强江苏和国际人才联动效应,统筹人才发展和安全,全面防范人才风险挑战。

对江苏人才新发展格局进行战略定位,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人才新发展格局开创人才引领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力的智力支撑。充分重视人才发展循环链的生产环节和使用环节,突出教育的人才生产功能和人才供给功能,突出科技的人才使用功能和人才需求功能,发挥江苏教育和科技的优势,畅通省内人才大循环,使教育和科技成为江苏人才循环的重要环节和责任承担者。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为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指示精神,以全球竞争力为根本特征来强化人才省内循环、整合人才内外双循环,构建人才制度体系,形成人才对外开放新格局,率先攻占全球人才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主题与主线:人才高质量发展与结构性改革

“十四五”期间,江苏人才新发展格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使人才发展方式从传统的规模外延型向现代的质量内涵型转变,从重引进、重投入、重集聚向自主培养为主、培养引进并重、重使用、重激发、重效用转变。一是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方针。将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从服务发展转变到引领发展上,把引领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宗旨,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培育壮大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性新动能,开创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局面,更好地服务发展。二是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江苏人才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从质量、效率、动力各方面推动江苏人才循环变革,提升人才循环的质量、效益、活力和竞争力,同时坚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江苏特点的人才道路、人才制度和人才文化,为实现江苏人才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三是在坚持自主发展的基础上畅通人才大循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支持发展江苏优质教育资源,自主培养开发大批高层次人才,同时吸引国内和国际优秀生源到江苏来求学和留学,毕业后择优留在江苏创新创业或工作等。

以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发挥江苏现有人才比较优势的同时,强化人才生产环节,打通人才生产与其他环节的关节通道,形成人才良性循环。依托江苏优质教育资源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优化人才供给结构,保障人才供给质量,提升人才供给对省内人才需求的适配性,满足省内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将扩大人才內需与深化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强化人才使用环节,列出江苏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人才发展的需求清单,加快培育人才内需体系,形成以人才内需牵引人才供给、人才供给创造人才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供需动态平衡。调整和解决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增加人才有效供给,提高人才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构建和完善省内外循环和国内外循环人才供给体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机制。守正创新,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更深层次改革。要坚守江苏特色和优势,重构市场功能和社会功能,将人才工作着力点下移到中小城镇、各类园区、基层社区和各种创新平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和人才个人的活力。

共建共治共享:拓展人才社会治理新局面

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来支撑和规范江苏的人才新发展格局,以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畅通江苏人才循环体系,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才社会治理制度,拓展人才治理新局面。一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人才制度体系。按照人才新发展格局和双循环体系的要求,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兼具江苏特点、优势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推动江苏人才制度体系更加成熟。二是推进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人才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将江苏人才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人才治理效能,使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三是拓展人才社会治理新局面。完善党管人才、行政负责、城市发力、主体激活、园区集聚和公众广泛参与的人才治理体系,形成人才引领战略牢固确立、人才治理体制多元协同、人才政策体系韧性演进和人才生态环境务实创新的人才治理良好局面。

加强和创新新发展格局下的人才社会治理体系,推动人才治理重心向市场主体转移、向社会基层下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责任分明、分工明确的共建共治共享人才社会治理共同体。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把人才工作的着力点真正落到各类用人主体身上,使用人主体成为人才引领发展的主角,成为人才治理的重心。加强人才宏观治理。各级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人才治理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增强党管人才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各级政府转变人才治理方式,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人才治理行政体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人才治理新渠道。加强和创新市域人才社会治理,推进市域人才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中小城市聚才新高地和发展新引擎;各类园区、自贸区和创新平台要转变发展方式,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彰显高层专家地位和人才共生新生态,成为引才营智的战略要地。构建基层社会人才治理新格局。完善公众参与人才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加强城镇社区人才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人才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培育人才自治新组织,参与人才社会治理。

(作者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原副会长,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格局江苏
数读江苏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格局
江苏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