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宝玉的男儿情结比较探析

2021-04-01厉同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贾宝玉

厉同喜

内容摘要:贾宝玉作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倾力塑造的男性形象,蕴含着作者在那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他身上的时代印记虽很深,也有许多不足,但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尤其是在《红楼梦》早已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当下,给学生努力呈现一个关爱女性、追求平等、反抗传统束缚的充满正能量的宝玉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比较孙志良和张宜平的两篇述论,可以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贾宝玉 同性情结 男人解放 比较分析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压轴之作,以其卓越的艺术手法和超前的思想性,在文学宝库中留下了厚重一笔,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长廊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曹雪芹所塑造的系列人物形象,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经典,他们的举手投足、言谈行止以及充满悲情的传奇人生,不仅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内心,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红学研究队伍中来,从而使这些人物绽放出更加迷人的色彩。在这些堪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毋庸置疑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结合两篇关于宝玉形象论述的文本进行比较,从人物性格、心理分析的角度切入,综合分析一下贾宝玉的男儿情结。

一.关于孙志良《论贾宝玉的同性恋情结》的文本分析

在孙志良的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同性恋现象入手,以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作为宏观视角,具体分析了宝玉的同性恋情结。在文章的引论部分里,作者结合时代背景对于同性恋这种游离于主流之外的亚文化现象给读者作了一个介绍,并结合国外学者的一些论述,指出了“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并且结合明清时代的特殊社会文化背景,说明了同性恋在那个时代存在的现实性,由此触及了《红楼梦》中的同性描写,从而进入对文本的论述。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论述了《红楼梦》中出现的同性恋者,比如,作者举例介绍了贾琏和小厮之间的同性行为,并且还有小厮之间的同性行为,认为这种行为主要是境遇性的,是缺乏机遇所致。后面提到薛蟠的同性行为,目的就是为了和下文贾宝玉的行为加以比较,让我们看到宝玉的行为之特殊。

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以较长篇幅和较多例证,从贾宝玉对于同性恋的态度、贾宝玉的同性恋情结方面入手,深入地论述了宝玉之同性情结的不同之处。如,从他对于女伶中的藕官、蕊官等同性恋者的态度中,可见贾宝玉对同性恋的态度是相当宽容和赞赏的。在后面的论述中,作者分别又通过宝玉的外表仪容以及脸上被烫了一溜小燎泡的事件,给我们展示了他自恋的情结。文章的最后,作者以大量的篇幅通过宝玉和蔣玉菡、柳湘莲、秦钟、北静王之间的暧昧关系,说明了宝玉这种与众不同的同性情结。

二.关于张宜平《贾宝玉的“男人解放”形象分析》

在这篇文本评论中,作者首先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于欧美的男人解放运动入手,认为“男人解放主义者所主张的许多思想,在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上都有所体现”,“凝聚了男人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

作者从五个方面深入论述了贾宝玉的“男人解放”形象。

首先,他认为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这里作者举了宝玉和史湘云之间的事例加以说明。其次,作者认为贾宝玉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性别角色要求。虽然贾宝玉生活的时代,男人是社会的主宰,女人是奴仆,但他偏偏将这些置之脑后,整日厮混于内帷姐妹之中,并且他甚至认为“男人是泥做的骨头,女人是水做的骨头”,作者通过宝玉用湘云的水洗脸,天冷时为晴雯暖手等说明了宝玉内心深处的女性平等意识。再次,作者认为贾宝玉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在这里,作者主要抓住了宝玉的爱美和爱哭两个性格特征加以论述。如,贾宝玉喜欢穿戴精美的绣袋,穿漂亮的衣服,并且贾宝玉被公认为多情公子,而如此多情也是男人的阳刚形象所不容的;对于宝玉的哭,作者亦举出多处例证,并认为“宝玉之哭,多为女性而哭,多为某些不值得的儿女情长之事而哭”。第四,作者认为贾宝玉违背了“男人老成持重”的性别塑造;最后,作者认为贾宝玉反叛了男性友谊的“君子之交”。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性别角色中,男人之间的深刻友谊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因为在传统观点看来,“男人应该是坚强无比的,是可以独自承担一切重担的”,所以倘若男人之间过于亲亲我我,显示出过分的柔情,便会让人觉得有损男性“硬汉”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举出了宝玉和秦钟的特殊兄弟情谊的同时特别指出了一点:贾宝玉和同性的关系还仅仅停留在友谊的层次,而不是同性恋。并且在《红楼梦》全书中,作者指出虽然有多处描写同性间的性爱,即便是文中那些暗示性极强的语句,也仅仅是暗示同性间的性游戏成分,并非真正的同性恋关系。

三.两篇文章分析比较

将上述两篇文章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处,即相同之处在于,作者均从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分析的角度入手,从而发现主人公的与众不同之处;二者都是采用了深刻的精神剖析方法,深入人物的灵魂深处,同时加以有力的佐证,令人信服。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二位作者所持有观点的不尽相同:即第一篇作者孙志良始终将宝玉置于同性恋情结这样一个角度来展开行文,虽然文中作者也深刻地意识到宝玉的所谓同性情结,远不同于贾琏、薛蟠等人的低级猥琐,但作者无疑是肯定了宝玉同性行为的真实存在;而张宜平的论述从“男人解放”的角度切入,始终还是把宝玉放在男性的角度展开行文的,虽然作者也认为宝玉的行为是反叛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性形象,虽然作者也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证明宝玉的性别叛逆,但是他并不认为宝玉真正存在同性恋的事实,而是仅仅停留在友谊的层次,以此看来,二者之间虽有相同之处,亦存在很大的区别。

四.高中课本中呈现的宝玉形象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初遇的经典章回,早已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对于这篇文章,学生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在这篇节选的课文中,宝玉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鲜明,具体的描写分为以下几处:其一,作者通过丫鬟的随性活泼,暗示了贾宝玉与下人之间的相处非常友好,是一个十分和善之人,其中描写丫鬟的一个“笑”字就与王熙凤出场时的恭敬严肃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衬托了贾宝玉的古道热肠。其二,作者还通过《西江月》二词来对贾宝玉进行侧面烘托。这两首词看似是贬低,实则是赞扬,将赞扬寄寓于贬低之中,同时,全文两次对贾宝玉的侧面烘托都展露了宝玉的叛逆性格。其三,宝玉的两次出场作者都给予了非常细致的描写,从“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可以看出宝玉非常清秀,而“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一词又赋予了宝玉英俊多情。在黛玉看来,宝玉不仅不是一个惫懒、懵懂之人,反而看起来非常的“眼熟”,洋溢着热情,同时也暗示着黛玉是宝玉的真正知音。其四,宝玉”象征着天命,而贾宝玉却将玉狠狠地摔了出去,正是他对天命反抗的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宝玉放任不拘的性格。所以通过以上细节描写,我们能够感觉到宝玉的形象应该是正面积极的,他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综合以上两篇文章的论述观点,以笔者之愚见,贾宝玉作为曹雪芹在不朽巨著《红楼梦》中花费大量心血,精心塑造的经典形象,其性格的反叛中亦充满了一种桀骜不驯、不苟同于世俗的高贵品质,是一个积极的人物角色;而同性恋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但毕竟还是非主流的一种亚文化现象,以此直接定性于本书的男主人公身上,似乎一时还让人难以接受。要之,从男人解放的视角切入,我们能够更加积极的看到,曹雪芹无愧于一位具备了初步女性主义及男人解放主义思想的伟大作家,由这一视角解读文本中呈现的宝玉形象,也是我们在当下高中语文课堂中应当给学生传达的传统文化正能量。

(作者单位:安徽淮南一中)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贾宝玉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试论贾宝玉待花袭人“与别个不同”的原因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