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配套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1-04-01柏春林葛付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15期
关键词:排水工程管廊道路

柏春林,葛付勇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南京210046)

1 工程概况

某地铁配套工程位于新建道路上,道路线路基本为东西走向,西起国际物流基地1 号路交叉路口,东至振邦路。项目施工范围为4 个站点的配套道路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道路工程1 597.2 m、综合管廊220.3m、缆线管廊工程1 091.8 m及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等。

2 分部分项工程设计

1)道路工程: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55 m,设计速度60 km/h,横断面形式为4 块板,双向8 车道。

2)排水工程:排水管道长度为5.75 km,直径800~2 000 mm,管道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管道底埋深主要为2~4 m,使用放坡开槽法施工。

3)缆线管廊:标准断面尺寸宽×高为2.9 m×1.4 m,埋深1.9~2.4 m,采用混凝土包封组合排管形式。

4)综合管廊:明挖法施工,断面尺寸为3 m×3 m,基坑深度8~10 m,采用“钢板桩+内支撑”支护体系。

5)不良地质处理:对于种植土、淤泥土、素填土厚度>4 m的填土路基段(不良地质),采用深层搅拌桩处理,桩径600 mm,桩长4~15 m。

3 工程施工管理难点分析

1)工程所用场地均需地铁车站施工单位移交,若移交单位未能按期移交,施工工期将极其紧张;同时,由于每个作业面涉及专业范围广,各工序交叉施工,因此组织管理难度大。针对此,如何合理配备资源、快速组织各站点、安排各专业间有序施工、确保工程按期履约,已成为项目管理的难点。

2)外围对接协调工作量大。本工程为不连续性4 段道路工程,施工期间与相关管线产权单位、地铁车站施工单位、其他道路施工单位、周边接驳地块产权单位存在接口,因此导致该工程施工外围环境复杂、对接单位多、外部影响因素多。

3)排水工程、综合管廊工程多在既有地铁线路保护范围内施工,坛泽站段综合管廊支护结构(Ⅳ型拉森钢板桩)紧贴地铁车站风亭围护桩施工,排水工程明挖开槽施工线路与车站在空间上并行,且均横穿地铁风亭和出入口结构。其中,某站出入口及风亭结构距雨水管最小净距0.33 m。故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如何在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将对既有地铁结构影响降到最小,已成为本环节的难点。

4)由于项目是在露天施工,很容易受雷雨、台风等自然因素影响。工程施工期间恰逢雨季,雨水易造成沟槽、基坑地基承载力不足和道路基层压实度不合格、面层松散等现象,且排水工程、缆线管廊、综合管廊、道路工程均会因雨水受到延误。如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组织好雨季施工是本项目的难点。

4 管理策划和创新点

1)以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完成为主要任务,实行3 级节点、4 级计划、3 级管控的计划管理体系,并对日、周、月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同时调动所有资源,克服外部环境和场地影响因素,确保工期履约。

2)遵循“大工区,小项目”,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重心前移至现场,超前指挥。

3)现场管理采取网格化,并设立网格长跟班作业,统筹安排工序衔接,协调交叉作业界面问题。

5 问题应对管理措施

5.1 超前策划、计划考核

由于不良地质处理会影响主路的开通,因此是排水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鉴于此,本项目将不良地质处理设置为重点,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开工前期围绕主路开通制定“不良地质处理→排水工程→缆线管廊→道路工程”这一主线任务细化分解关键节点;(2)将人员和机械进场、管道安装、沟槽回填压实、主体结构、基层面层摊铺等工序的工期分解至每半天,方便对事后进度进行纠偏,并将计划上墙考核,每日对前一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3)针对滞后计划明确赶工人员和机械数量,要求分包队伍增加人员和机械在限定时间内追赶至正常节点。

本项目包含4 个站点平行流水作业,作业面广、战线长。故而,为保证机械设备、人员、材料等投入充足,需针对工程体量大、对主线有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增加分包队伍,具体配置:(1)排水工程、道路工程、人行道路缘石各采用2 家队伍,提前考察人员和机械配置,道路工程优先选用机械设备充足、拌和站日产料高的分包队伍,以确保基层和面层摊铺衔接紧凑;(2)人行道和路缘石优先选用人员充足的分包队伍,从而确保每个站点同时有4 个及以上班组施工,以最短时间完成路缘石安装,为沥青面层摊铺提供工作面。

5.2 重心前移、跟班作业

每日早班会由会议室调整至现场召开,项目领导班子到现场解决需协调问题,以减少因早班会时间影响现场施工协调工作。由于市政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和测量放样复核点位较多,试验和测量人员等管理人员均在现场跟班作业。

另外,需提前预约参建各方,沟槽开挖、回填、道路基层面层摊铺完成后立即进行地基承载力、压实度、弯沉值检测,减少因等待试验检测导致施工工序不衔接;与此同时,测量点位需提前放样、交底全面,而相关的结构尺寸要在施工过程中复核,如发现问题则需立即整改,以避免因标高等问题造成大面积返工。

5.3 不等不靠、见缝插针

本工程所用场地为原车站施工单位范围,但因为车站施工单位路床施工进度较慢,所以项目迟迟无法进场施工。为保证工程进度要求,必须与建设单位和其他单位沟通对接,将施工场地分网格式划分,设立专区网格长;此外,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提前进场,每块网格区域具备条件立即组织施工,创造机会施工,以减少外部原因造成的时间耽误。

5.4 外围协调、争分夺秒

各站点周边均为在建房建和市政项目,进场道路均需通过周边施工单位场地,排水工程、缆线管廊、道路工程施工中渣土车、货车等车辆出入频繁。项目施工时正处于该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在渣土运输环保方面要求极为严格,场地内可堆土区域有限。

为确保排水工程、缆线管廊沟槽基坑开挖和道路工程边坡及路基修整按期完成,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对外协调小组,积极与邻近单位沟通进出场道路,利用无人机寻找邻近的可堆土场地和进场道路,为工程施工打开了局面。

5.5 集中办公、部门联动

项目部利用晚班时间进行集中办公,各部门负责人及站点负责人参加,主要处理3 项任务:(1)共同梳理本日完成情况;(2)跟踪纠偏计划完成情况;(3)统计材料、机械设备使用量和下一步投入量。

为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各部门采用共同解决第2 天需协调问题的方式;为确保各部门之间资料沟通顺畅,项目部建立了共享云盘,让各部门及站点将协同资料上传至云盘,以方便其他部门查阅。

5.6 安全质量、双管齐下

项目经理与项目全体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并通报,确保各岗位人员按要求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同时,每月开展防汛、边坡坍塌、消防等应急演练,即通过现场实操、知识讲解、全员参与提升项目整体应急管理能力,进而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现场生产进度[1]。

项目部通过“每周一讲”“质量工匠之星”等活动,营造了人人管质量的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例如,每月召开的“质量工匠之星”表彰活动,能够通过正向激励方式,强化管理人员和作业班组质量意识,使作业班人员被动的质量管理变为主动参与质量管理,从而将质量管理的事后督查变为事前控制。

5.7 人员驻场、供料及时

在采购施工材料时,采购人员要坚持按需采购的工作原则,提前策划材料采购清单,精确把握材料的种类、型号、数量、使用时间以及质量要求等。同时,在采购中要严格审查厂家的资质证明材料和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书等,确保材料来源的可靠性。

对于本项目来说,在不足20 d 的有效施工时间内需要完成12×104t 水稳摊铺、6×104t 沥青摊铺,这对水稳拌和站、沥青拌和站考验极大。为了保证水稳及沥青正常拌和,项目部指派2 名有道路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驻场,提前规划3~7 d 内原材用量,并每日跟进水泥、石粉、碎石等原材料进场吨数,确保材料不间断,同时每日检修沥青加热设备,降低设备故障率,以保持拌和站的最大生产能力。

5.8 合理调度、运输保障

为期20 d 的道路施工,每日水稳沥青运输量普遍为9 000 t。针对这一需求,本项目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根据运输任务和运输生产计划,编制车辆运行作业计划,运输计划匹配水稳站沥青站的生产计划,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大限度发挥车辆运输的潜力。

2)项目安排专人进行车辆调度、行车路线的规划以及线路报备。按照车辆使用的特点和规律,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不跑弯路和绕道行驶。同一线路上车辆过多时,机动灵活地选择备用线路,恰当处理,确保材料运输车辆按时按需到达现场,不影响现场施工。

5.9 未雨绸缪、有条不紊

工程地点地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 300 mm。为减少台风、连续阴雨天气对项目生产进度的影响,项目部迎难而上,科学地运用多种软件进行15 d 天气预测,7 d 天气预测,以及分析风向云层进行2 h 内天气精准预测。

例如,玉岭路站段路基施工完成且未进行路面结构施工时,技术人员通过云层分析2 h 精准预测玉岭路站将有中雨到来。对此,项目采购30 000 m2雨布,1 h 内对全部路基进行了覆盖,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基施工质量。

6 结语

伴随着地下交通在国内迅速发展,地铁配套工程作为开通的前置条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涉及道路、交通、结构、排水、园林绿化等多个专业,这些项目大多工期较为紧张,因此对工程工期的统筹协调要求较高。本项目通过超前筹划、跟班作业、网格管理、BIM 建模等施工管理措施,使工程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

猜你喜欢

排水工程管廊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团队介绍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的思考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