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数据环境网格治理精准化

2021-04-0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雷泉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网格化公共卫生

文|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雷泉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严重性、复杂性等特点,是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并且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和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等影响严重的事件。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给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政府数据治理可以起到保证数据质量、提高精准决策能力,更快的推进政府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然而,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收集的各类数据存在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共享和转化应用渠道不畅等短板和不足,因此,在“大数据+网格化”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应用下,研究政府数据治理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做到精准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数据+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内涵

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基础上,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治理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即“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模式。

1.1 概念内涵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被“数据化”,数据正在成为重要的资源要素,数据分析也逐渐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部门汇集了医疗健康、教育、社会治理等众多数据,使用这些数据,政府部门可以快速得到重要信息,改进政府决策,节约人力物力,更新社会治理的理念和模式。大数据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处理的过程,在社会治理层面,“大数据”一词往往是从技术层面而言,对各方面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以及多维度分析从而发现问题,以便决策者掌握全局动态,进而为政府决策起到辅助作用。经常提及的“网格化管理”是指在保持原有“街道--社区”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某些标准将城市街道社区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与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相连接,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巡查,建立起一种监督与处置相分离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这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资源、传递信息以加强管理的方式,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治理功效。

1.2 应用实践

“大数据+网格化”的治理模式是大数据技术与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社会治理方式。网格化管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治理的基础,它能够对社区网格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以及多角度数据收集,也为后续的大数据分析提供真实的资料素材积累。大数据分析建立在前期具体数据采集、整理阶段的基础上,实现对网格采集数据的有效整合、充分分析,发现基础数据的内在关联。

(1)在防控知识发布方面

借助“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防控数据,政府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媒体APP、社交平台以及短视频发布平台等公众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形式提供在线医疗服务,避免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和普通病情患者就诊不方便的问题。

(2)在移动轨迹锁定方面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手机有效定位和时间节点信息快速准确定位感染患者的行动轨迹,快速勾画出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等不同类别人员流动情况,为预测高危地区和潜在高危地区提供精准化的依据。地毯式排查,不仅要排查本省、本地区的人口,还要排查外来流动性人口,这就明显加大了网格化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此需求基础上,数据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成为大势所趋。

(3)在大数据分析方面

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预测和发展态势溯源,基于相关数据,使用较多的是借助大数据分析模型中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动态感染模型、回归模型等,利用深度学习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在收集到的出行轨迹流动信息、人群的社交信息和消费数据,以及患者的暴露接触史等数据基础上进行科学建模,可以分析并展示出患者的热力分布和密切接触者的风险热力分布等发展态势研判和理论依据。例如,北京移动的防控大数据平台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和13个区县等提供各类人员流动规模监测和画像分析以及精准的大数据支撑。杭州的“城市大脑”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展示本地人员网格分布。

(4)在助力精准化社会治理方面

在完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之后,运用大数据分析,并融合多维数据的分析,利用位置数据和各类行为数据识别高危人群的行动轨迹以及密切接触者,结合深层次算法模型和数据挖掘手段,分析定位特定区域人群的流动路线以及接触范围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管、统筹物资供应和保障民生等方面,为政府部门精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模式下的数据治理问题分析

2.1 数据采集阶段问题和建议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数据+网格化”模式已成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被推广应用,在数据采集阶段存在基础数据质量不高,难以匹配后期的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应用的需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过程中,较为突显的问题是数据的重复采集和缺失不完整。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部门、多头重复采集,实际工作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有关部门的政府决策,在网格化管理的社区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同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需要人工汇总采集到数据,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汇聚的效率,也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然而在实际中,还需要将同一类型数据上报到多个部门,然后,多个部门对汇总的数据进行协商决策。每个部门向基层社区分派任务,填写的表格大小不一,所涉及的信息主题和内容也大同小异,工作人员对于同一个问题就可能要多次重复收集,如果表格中不涉及的内容将会产生缺失,有时候多张表格整合在一起才会呈现较完整的数据信息。

为了保障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然性、进展速度快、复杂多样性等特点,应当明确多源头数据的主要来源和各部门的权责划分,进一步的建立统一化的数据采集填报平台,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可以从容的在平台中提取实时数据,减少各自上报和重复收集的现象。相对于纸质填报数据而言,线上系统填报数据的优势在于数据收集高效、存储性巨大、数据汇聚流程简单迅速、可靠性有保障,但是容易出现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数据更新,确保数据的新鲜程度。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有些部门已经建成信息化系统,并且保存有大量的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统一化的数据采集平台更加快速的获得真实、实时的数据,然而,由于各个系统建立的标准规范不一,各类数据的类型不一致,系统之间存在对接差异,实现对接是一个较复杂过程。

2.2 数据共享阶段问题和建议

大数据高效使用在于多元数据的互联互通,融汇了多样化的数据,才能发挥大数据的利用价值,数据分散割裂、流通性不足,存在数据孤岛,往往出现保存大量的数据的一方缺乏大数据分析利用能力,相反的,具有大数据分析利用能力的一方缺乏大量的数据基础。政府数据共享主要是指政府内部数据的流动互通,机构内部完成共享和流通,然而,数据的流通往往停滞在某一个部门,其他部门看不到数据,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开放共享使用。其突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互通互认存在困难,不同部门间收集到的信息是存在差异的,部门之间的信息对接不及时,大大降低了大数据分析的效率。数据互通的过程是汇聚重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信息,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例如,杭州在全国率先上线“健康码”,用红、黄、绿三色二维码表示个人的数字化健康证明,各地区、各单位可以根据健康码的变化程度来判断人员是否为密切接触者或者是核酸检测情况等信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研制的“密切接触者测量仪”,获得了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支持,确保了数据来源的权威性,极大方便了广大市民的查询需求,为确定自己是否是密切接触者提供了定心丸,避免了公众的恐慌心理。

尽管可以明显看到数据流通共享带来的巨大效益,然而,这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数据互通机制,对数据互通的范围以及各部门的需求还没有明确,各部门、各地区间已经建立的数据存储平台对接和数据存储、使用规则的不一致等。一方面,在数据的共享流通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不同地区、部门的数据资源,应当明确各个数据提供方和使用方的主体责任,包括使用权、数据错误责任、数据开放、数据隐私保护等,建立法律法规等对数据共享流通进行统一指导、统一规定;其次,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根据数据使用的需求和范围,对大量数据资源的使用应当明确使用权限,不能无限制的、无目标的开放共享数据,规范合理使用,不断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打破“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构建政府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流通和共享。

三、“大数据+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发展趋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直考量着政府治理能力和国家风险治理能力。在非常时期使用常态化的治理机制,逐渐感觉到不太适宜新型的社会治理趋势。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建设路径,要注重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靶向治疗”和“精细化方案”。在风险发生逐渐常态化的现代社会,为回应现阶段我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风险社会治理需求、提升风险社会治理能力,探索“刚性治理目标+柔性治理方式”模式以及从“政府治理韧性、社会整合韧性、公民自身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等方面探讨中国化社会治理韧性。

我国的数字化政府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在具体实践中催生并发展,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这一时期被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数字化政府的长期可持续化发展还将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有待各界学者进一步研究。有研究者聚焦数字化转型的长期发展,从“强化建设、巩固升级、调整完善”等3个方向提出对策建议,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更快的支撑我国数字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时,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指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城市管理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全国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智能化、安全持久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城市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创新,是未来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城市运管中心作为新一代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资源调配优化、预测趋势分析、政府决策辅助等提供有力的帮助。构建扁平化联防联控体系,上海市构建了“一网统管”的指挥平台,涵盖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防联控体系,抓实属地防控和跨级联动,融合全社会数据资源,整体上提升了政府分析数据能力,数据驱动决策,支持政府数据治理的精准性,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效率。

社会治理不仅要做到向基层下沉,还要积极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所谓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方面是指处于共同体中的成员具有相同的身份特征,或者相互之间利益相关,对彼此的身份认同感较强,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会置身事外,具有集体意识认为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其次,在这个共同体范围之内的个人积极主动性高,热衷于为集体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乐于奉献,有集体荣辱感和危机意识;第三,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存在于某个单位、某个组织,都有各自的社会关系,在“共同体”中没有明确的单位组织关系,但是,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又会自发的组织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第四,共同体中的人员都具有统一的行动目标,都有着共同的利益,不论自身的身份地位如何,都会因为统一的目标而集体行动。因此,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的人人参与到其中,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是社会组织、单位机构等。

四、总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挑战,实践应用表明,网格化管理是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不断应用于网格化管理,数据治理成为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智力水平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精准化和数字化水平,对于数据赋能的社会治理研究主要是基于智慧城市、区块链、大数据、5G 等的治理模式创新优化升级。本文主要是通过系统分析文本资料和搜集部分代表性案例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总结观点,作为一项前瞻性研究,存在局限性,后期将进一步增加大量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文中存在主观判断的因素,后续将通过实证分析开展研究,进一步的,探讨“大数据+网格化”模式下智慧城市中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治理的研究。

猜你喜欢

网格化公共卫生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网格化”环境监管的实践探索——以山东东营为例谈“网格化”环境监管开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VPN方案选择与实现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建房审批一站式服务 治违控违网格化管理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