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区河道不同模式生态护坡抗水流冲刷试验研究

2021-04-01郭显锋王笑峰郑子金徐维群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糙率荒草护坡

郭显锋,王笑峰,韩 雷,郑子金,徐维群

(1.黑龙江大学 水利电力学院,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3鹤岗绿森林业有限公司,黑龙江 鹤岗 154100)

0 引 言

河流除具备行洪、航运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维持水生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自然河道的岸坡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具有通水透气性和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1-4]。传统河道护岸,为达到增大断面流量和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通常在结构和断面设计上裁弯取直并选择较小的水力糙率,选用预制混凝土块、现浇混凝土等硬质建材进行建设,造成河流与陆地之间的阻隔,甚至造成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阻碍了河岸带生态功能的发挥[5-11]。

生态护坡建设时采用生态型建筑材料并栽植绿色植物,通过坡面多孔化、粗糙化以及营造多变的近岸流态等措施满足河流的生态需求,以保证河岸带生态功能的实现[5,12-13]。不同植物类型对生态护坡的抗侵蚀性影响较大[14-18]。本文通过水流冲刷试验,分析不同生态护坡模式在不同流速下的抗侵蚀能力,为寒区河道生态护坡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松花江中游左岸通河县(N45°52′30″~46°37′30″,E128°7′30″~129°24′30″)松花江干流堤防。该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最低气温-40 ℃以下;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40 ℃以上;秋季降温急剧,常有冻害发生。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53 mm,最大年降水量为823 mm,最小年降水量320 mm。最大年平均风速为4 m·s-1以上,最大风速为40 m·s-1,每年4—5月风速最大。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样制备

2019年5月在松花江干流堤防通河县火炬村子堤进行5种模式生态护坡植被建设(表1),每种护坡建设面积为15 m×25 m,8月中旬植物生长发育至成熟期后,制作钢板取样器,在建设现场进行取样,取样规格25 cm×55 cm×25 cm,取样时保证土体及植物完整,取样后试样外包泡沫,防止运输震动的影响。每种模式取3组试样。

表1 不同生态护坡模式建设情况

2.2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1,包括水泵、压力钢管、高位水箱、电磁流量计、阀门、测压管(空气压差计)、钢尺、有机玻璃有压水槽和试样盒等。有压流试验段采用有机玻璃板制作,便于试验中观察试验现象,其余部分采用钢材等建筑材料与试验段拼接。试验有压段有机玻璃内界面尺寸3.70 m×0.20 m×0.20 m。有压流试验段中段底部预留0.50 m×0.20 m×0.20 m的镂空区域,此区域为试样盒安放区。

图1 实验装置Fig.1 Test device

2.3 试验步骤

1)试验流速设计:在1.0~5.0 m·s-1范围内,以0.5 m·s-1流速梯级递增,设计9组试验流速。

2)设备安装与调试:在无冲刷试样的情况下,通过量水堰观测并计算确定各设计流速对应的阀门开度,并在阀门处进行标记。

3)试样试验前期处理:试验前,对试样土体上生长的植物统一修剪,以保证试验过程的一致性,然后将试样转移到有机玻璃试样盒内,置于静水中淹没浸泡12 h,使土体充分浸润。

4)冲刷试验:将3)所得试样盒置于冲刷装置的镂空区域,底部采用法兰盘及螺栓与有压水槽固定,按2)确定的标记位置逐级调节阀门,待水流稳定后开始记录测压管读数,全程观察试验中试样的冲刷状况并进行记录和拍照、录像。试验时测定并计算试验时有压段壁面平均切应力。

图2 测压孔孔口布置Fig.2 Layout drawing of pressure hole

2.4 糙率计算

测压孔孔口布置见图2。糙率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壁面切应力计算:试验装置的有机玻璃水槽在某个稳定流量冲刷时,壁面切应力τ壁为

(1)

(2)

式中:n为糙率;f为阻力系数;ρ为水的密度;v为断面平均流速。

3 结果与分析

3.1 糙率测定结果分析

规范规定,有压流试验段管壁糙率应为0.008~0.010[19-20]。本试验装置测定的试验段管壁糙率n为0.008 0~0.008 6,平均值为0.008 3,满足规范要求。

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测得的不同护坡模式的糙率值为0.012~0.019(表2),各生态护坡平均曼宁糙率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环保草毯混种护坡、植生毯混种护坡、原土紫花苜蓿护坡、自然生长荒草护坡、原土射干护坡。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密度与各护坡模式的糙率值成正比,且植生毯混种护坡与环保草毯混种护坡的糙率略大于其他护坡模式。

表2 5种生态护坡模式曼宁糙率结果统计

3.2 抗水流冲刷能力分析

3.2.1 吸水率及水土流失率分析

针对5种生态护坡模式,分别称取试验浸润前、浸润后以及冲刷后试样重量,从而计算出每种生态护坡的吸水量及土体损失量。吸水量可侧面反映试样的吸水和持水能力;土体损失量可反映试样在水流冲刷作用下的抗侵蚀能力,土壤损失量越大,其抗水流冲刷侵蚀能力越小,反之亦然。各生态护坡模式的吸水率及水土流失率见表3。

表3 5种生态护坡模式吸水率及水土流失率统计

图3 5种生态护坡模式抗水流冲刷柱状图Fig.3 Column diagram of flow erosion resistance of five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modes

由表3可见,试样吸水率由大到小排序为:环保草毯混种护坡、植生毯混种护坡、原土射干护坡、自然生长荒草护坡、原土紫花苜蓿护坡,其平均吸水率为22.87%。水土流失率由小到大依次为:环保草毯混种护坡、原土射干护坡、植生毯混种护坡、原土紫花苜蓿护坡、自然生长荒草护坡。

3.2.2 抗冲性能分析

试验数据见图3。结果表明,最大抗冲流速由强至弱排序为:环保草毯混种护坡、植生毯混种护坡、原土射干护坡=原土紫花苜蓿护坡=自然生长荒草护坡。原土射干护坡、原土紫花苜蓿护坡与自然生长荒草护坡最大抗冲流速均为2.5 m·s-1,但由于原土射干护坡与原土紫花苜蓿护坡生长的植物根系发达,增强了土体的抗冲能力,其抗冲历时超过自然生长荒草护坡1 h,而自然生长荒草护坡在试验流速达到2.5 m·s-1后,5 min内试样土体完全被水流淘刷殆尽。

4种人工建设生态护坡模式抗冲历时为3.7~9.0 h,平均抗冲历时为6.1 h,为自然生长荒草护坡的1.98倍。抗冲历时最长为环保草毯混种护坡,达9.0 h,为自然生长荒草护坡的2.92倍;抗冲历时由长至短依次为:环保草毯混种护坡、植生毯混种护坡、原土射干护坡、原土紫花苜蓿护坡、自然生长荒草护坡。

3.3 水流冲刷破坏等级与判定标准

生态护坡模式冲刷破坏等级的判定,目前尚无统一的量化标准。本试验在参考现有研究成果[21-27],结合试验中观察到的破坏现象,将破坏等级划分为Ⅰ~Ⅳ级(表4)。

表4 冲刷破坏等级判定标准

根据表4标准,对参试5种类型生态护坡破坏等级进行确定(表5),环保草毯混种护坡破坏等级为Ⅱ级,原土射干护坡、植生毯混种护坡、原土紫花苜蓿护坡的破坏等级为Ⅲ级,自然生长荒草护坡的破坏等级为Ⅳ级。

4 结 论

1)各护坡模式糙率由大到小排序为:环保草毯混种护坡、植生毯混种护坡、原土紫花苜蓿护坡、自然生长荒草护坡、原土射干护坡。

表5 5种生态护坡模式破坏等级比对表

2)各生态护坡模式水土流失率为12.06%~78.15%,平均为54.15%。相对自然生长荒草护坡,人工建设的生态护坡可以提高坡面抗水土流失能力近1倍。

3)人工建设的生态护坡,可以有效提高坡面抗冲刷能力,最大抗冲流速和累积抗冲历时分别为5.0 m·s-1和9 h,平均比自然生长荒草护坡分别提高1.44倍和1.98倍。

4)各生态护坡模式按破坏等级由弱到强依次为:环保草毯混种护坡Ⅱ、原土射干护坡Ⅲ、植生毯混种护坡Ⅲ、原土紫花苜蓿护坡Ⅲ、自然生长荒草护坡Ⅳ。

5)环保草毯混种护坡在吸水性、保土性、抗冲性等方面综合优势较大,可作为寒区河道生态护坡建设的优选模式。

猜你喜欢

糙率荒草护坡
计入综合糙率的湿地建设对抚仙湖流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分析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河道行洪能力的护岸糙率影响分析
荒草丛中盛开的花朵
水电站过渡过程计算中尾水系统糙率的取值研究
护岸糙率对梯形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研究
荒草
荒草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