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买音响?你做好一切准备了吗?菜鸟与小白不得不了解的一些事情

2021-04-01邓冠奇

家庭影院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线材黑胶发烧友

文_邓冠奇

我们每个月都会围绕着杂志与网络平台来创作各种各样的内容,根据内容的类型(主要包括图文和视频内容两大类)而有不同的发布形式。内容的发布之后,我们都会收到读者们的反馈。例如,对内容本身的评论,发表个人观点,又或者向作者咨询问题。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本人也经常接触到消费者。他们不约而同都会咨询关于影音产品的各种各样问题。当中最大一部分是关于影音产品的选购、使用方面相关的问题,还有就是希望从我们媒体从业人员身上获取一些信息,又或者是希望听取我们的意见。作为媒体人,又是爱好者,我都以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答大家的问题。

在我看来,来咨询的或者听取意见的消费者主要分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刚开始接触音响;第二属于资历尚浅的的爱好者(发烧友),俗称“菜鸟”或“小白”。对于自己平时少,甚至未曾接触的事物基本上都通过两种方式来收集资讯,一是通过身边一些懂行的朋友了解情况,二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来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可是在短时间内要接受大量的信息反而造成思维混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是好。心血来潮之人一个不小心就会“踩坑”而买到问题产品。

其实在影音消费市场上,资深老手也有“踩坑”的情况,而且屡见不鲜,更何况是新手呢!而作为媒体,我们也需要给予各位新手一些建议,让他们先了解一些自己必须了解的事情,在购买音响产品之前做一个提前的热身,让大家将来购买影音产品时尽可能地减少“踩坑”,买到自己满意的产品。

非发烧友,All-In-One,套装组合是你们的首选

数月前,我其中一个发烧友微信群的群主@我,大意是他有一个朋友想买音响,预算在一万块钱左右,要他给推荐些产品,同时也希望群友们给些建议,包括用什么样的音箱,配什么样的功放和播放器。经过大家的一番讨论后才知道群主的朋友并非发烧友,明显是一个“小白”,买音响的目的就是想回家后听听音乐听,放松一下,并没有追求到什么声场定位、动态对比等等之类的发烧元素。后来其中一位群友直接提出建议,买个能连手机的有源音箱就完事了,简单方便,不用考虑搭配问题,因此最终就选择了一款KEF的无线有源音箱,不论从品牌、款式、功能和音质方面都让群主的朋友感到非常满意,事情就如此圆满地解决了!

其实音响发烧友在音响消费者群体里面所占的比例不多,毕竟音响器材本质上就是家用电器,并不是发烧友的专属,只是各人需求不同罢了,这一点我们在9月刊的销售人员采访专题里面也说到这个状况。而对于广大的消费者,尤其是“小白”们,买音响之前首要清楚地认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从款式、品牌、功能、音质、售后服务,购买渠道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其次就是自己可接受的最高预算是多少。而我的建议就是,要么买多功能一体化的音响,也称All-In-One,总之越简洁越好,另一个建议就是直接买套装组合,通常是厂家的推荐的组合,也有代理商或经销商配置好的套装组合。当然,套装组合的总价基本上比All-In-One产品贵,适合预算较高的消费者。

在购买音响产品之时,消费者们最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自己买到的产品是正品,而不是来路不明的产品,正品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至于怎样保证自己能买到正品?其实可以通过官网上查找代理商,或者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信息,一般大品牌的官网上都会提供这些资料,所以在购买产品时还是以大品牌作为优先选择。

别老是想着能以100块钱能买到1000块钱的东西

我回想起有一发烧友问我:能不能推荐一台价格合理,而且又能够让我家里的ATC SCM7的效果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功放?我一听到这番话,马上觉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因为我非常明白这当中的意思。后来琢磨了一下,只能跟他说,你这个想法是非常美好的,只是脑洞有点大!首先,什么叫价格合理?什么才叫效果淋漓尽致?听起来似乎太矛盾了。要淋漓尽致的效果,前提条件是不是你必须有一个“淋漓尽致”的预算?其次,从搭配的原则上看问题,SCM7也就是ATC里面一款小型的入门级两路两单元书架音箱,即使你用一台性能“淋漓尽致”的功放去推它,音箱本身的性能就存在限制,要得到所谓“淋漓尽致”的效果,你还得换一对顶级的ATC音箱。

以上案例在发烧友圈子里面并不新鲜,但记住一点就是,别老是惦记着“能以100块钱能够买到1000块钱的东西”,音响这东西毕竟是:价格贵的不一定是好东西,但好的东西价格一定昂贵。当然,说到这里肯定有发烧友站出来说,我可以买二手产品吖,价格会便宜很多。

买二手?没足够高的经验值千万别碰!高手们都是交了很多学费才成为高手的!

没错!二手音响的确是发烧友追求性价比的最佳途径之一,你能用较低的价格买到档次更高的产品,包括我也经常关注闲鱼。但作为“小白”和“菜鸟”们,如果你们打算去买二手产品,那真的要三思而后行,自己本身没有足够的经验值,不碰为妙,还是老老实实地买台全新机,万一买到问题产品就欲哭无泪,吃之无味,弃之可惜啊!你们在发烧友群里面看到那些经常买二手货,家里的器材常年进进出出的老烧友,他们在这过程当中也花了不少冤枉钱(俗称“交学费”)才能成为老烧友的,而且即使交了不少“学费”,也依然避免不了“踩坑”。如果你执意要买二手器材,那么你最好找到一位关系很好,且对音响器材认识非常专业的朋友当你的老师,另外在选择二手器材的时候,尽量别买太老的产品,毕竟那些经历是数十年洗礼的电子产品,零件的性能下滑严重,状态不一,随时随地会出问题。此外,功能和兼容性也是个问题。例如,老的解码器没有USB口,接不上电脑,甚至不支持高规格数字音频;老的AV功放不支持全景声、DTS:X等三维沉浸式音效解码等等。

忽略鄙视链,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做选择

听CD唱片的鄙视玩数字流媒体音乐的,玩黑胶/磁带这类模拟载体的则鄙视一切的数码音乐载体,这是音响圈子里面一直以来存在的鄙视链,而且圈子里面经常会因为观点上的分歧演变成唇枪舌战。对于具备“淋漓尽致”预算的大烧来说可以任性一番,各买一套逐一体验,站在一旁观战,就算发言也是保持着中立的态度,而“小白”和“菜鸟”们因为资历尚浅而不敢吱声,只能看着大师们高谈阔论。

现在CD唱片、在线数字音乐和黑胶唱片在市场上都是并存状态,并没有谁被取代,只能说谁才是当今的主流。很明显地,在线数字音乐是目前的主流,这是公认的事实,大家有兴趣的话了解可以查询一下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的数据统计就一目了然。而CD唱片、黑胶唱片、磁带等实体音乐所占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都是音响发烧友在消费。而唱片公司才不管哪个是主流,只会根据市场需求做评估,在保证有销路,有钱赚,又有工厂愿意接单的前提条件下就会做。作为“小白”和“菜鸟”也不要过于纠结,有实体唱片情怀,买个CD机,或者黑胶唱机,否则就在线流媒体音乐,或者下载音乐文档存硬盘,买数字播放器,为家里节省摆放唱片的空间。

至于黑胶唱片/磁带这类模拟载体,是不是说使用它们就等于是听到了模拟味?那真的不一定啊!如果录音方式是数字录音,然后以黑胶或磁带形式发行,这声音是“模拟味”还是“数码味”?还有如果回放系统当中涉及到A/D、D/A转换的处理流程,那出来的声音算是“模拟味”还是“数码味”?还是说喜欢黑胶/磁带是因为载体本身的声音特性?这几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应该好好地想琢磨一下了。

当然,上述的鄙视链只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发烧友圈子里面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鄙视链。例如,用电子管功放的的鄙视晶体管功放,用A类/AB类功放的鄙视D类功放……这话题要是再展开恐怕就大了,所以暂且不说了。

专业音频器材的声音就是白开水,音染少,三段均衡?

音响发烧圈里总有那么一群发烧友喜欢把专业音频设备拿回家听音乐,最常见的是专业功放、监听音箱,其第一反应就是专业音频器材的声音白开水,无音染,甚至是性价比更高等说法,又或者提到某个品牌就说什么录音棚,电台都在使用。那些“菜鸟”们一听到这些形容词就瞬间萌生一个想法,买这些专业音频设备岂不是更好?音染少,真实,还原出声音的原貌,感受到音乐的真谛,价钱还划算,恨不得马上要买回来试试!其实在我们看来,这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误区。专业功放在设计上首先是以“好用”为先。所谓“好用”就是方便运输、安装、接线,而且还要求稳定,不容易坏,而且专业领域所涵盖的范围也广,舞台、录音室、会议、背景音乐系统、剧院、电影院等都属于专业范畴,设备会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也会有些针对性的设计。至于音质也跟不同档次,品牌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说到监听音箱方面,近年来也是发烧友圈子里面一种较为热门的产品。当然大伙所指的监听音响是广泛应用在录音棚,电台里面用于制作音频节目的监听音箱。那么问题又来了!纵观历史,Yamaha(雅马哈)NS-10 Studio是被广泛应用得最多的监听音箱之一,那是不是就代表着从二手市场上淘一对NS-10 Studio回家听音乐就能感受到音乐的真谛,感受到音乐的震撼?如果是真的话,那为什么没见得Yamaha(雅马哈)NS-10 Studio在发烧友圈子里面被广泛采用?不光如此,也不是所有监听音箱的频响曲线都是趋于平直的,假如有这么一款监听音箱,它的频响曲线是从低频开始(如100Hz开始)往高频方向(到20kHz附近)呈现一个缓慢跌落的过程,整体呈现的是倾斜状态,这样的状态算不算属于“三段均衡”?

当然,作者并不是要表达不要把专业音频设备买回家听音乐的意思,毕竟专业音频设备里面也有很好的产品,而是说小白或者菜鸟们不要盲目地崇拜专业音频设备。当然,最终选择权还是在各位手上。真正要去玩专业音频设备,你还得要继续地深入学习。当你搞清楚了,那时候你已经不再是“菜鸟”了

不要本末倒置,走火入魔

在我认识的发烧友里面,有两个一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人。播放机、功放和音箱三大硬件加起来也就5~6万块钱总价,不舍得买,但却非常舍得花钱买信号线和喇叭线,仅一根信号线就花了2万,总体加起来几乎与三大硬件旗鼓相当,甚至更高。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走火入魔的现象,这类发烧友不管是玩了多少年,接触了多少器材,其本质也是一名“菜鸟”。

记得有一次发烧友聚会,我就碰见了上述的其中一位发烧友。他还给我再次提起自己这些经历。我当时就给他这么分析:我并不否认线材在音响系统上会影响声音的事实,但你的CD机才8千块钱左右,却配上一条2万块钱的线材,如果反过来用2万块左右的CD机配上一根3千块钱的线材,总投资相差不大,但我绝对相信后者的效果会好很多。毕竟2万跟3千的线材在音质上的差异并不是巨大的,但2万与8千块钱的CD机之间的声音品质差异就非常大,而且CD机属于播放源,也是音响系统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相比起线材肯定要优先考虑了。

选购的步骤是什么?先搞定三大硬件,再考虑线材附件

说到这里又引申到另一个话题,到底选购一个音响系统的步骤是什么?哪个先,哪个后?其实大部分的老烧友都会对先后次序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总体的思维就是:先搞定三大硬件,再考虑线材附件。

第一,音箱。音箱可是一套音响系统里面最终发声的设备,其重要性是第一位,不能马虎,音箱不好,前端不管多好也是白搭,所以你必须在预算范围里面选择一对高品质的音箱。

第二,播放器与功放。播放器属于音响系统的播放源头,对声音品质也是起到绝对性的影响。功放紧跟其后,两者之间的地位不相伯仲。简单地说,功放需要有足够的功率,且保持低失真来驱动你的音箱。

第三,线材以及其他附件。三大硬件都配齐了,才考虑线材(包括:信号线、喇叭线、电源线等等)以及其它附件,毕竟这些设备对声音的影响远不如音箱、功放和播放器这三大硬件。

第四,有条件的,最好拥有一个优秀的独立视听室。拥有一个独立的视听室是绝大部分发烧友梦寐以求的,毕竟有独立房间可以减少对家人的影响(你喜欢的音乐,家人可不一定喜欢吖),而且房间对声音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有条件的老发烧友不仅仅需要一个独立的视听室,还会专门请人做声学设计。当然,要说到这些似乎与今天的专题内容有点远了,已经超出了“小白”和“菜鸟”的接受范围了。

总结:

或许有部分人看完本专题之后会这么说:玩音响,对声音的理解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不需要如此上纲上线,更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就行了。这话其实说得没毛病,毕竟就像文章里面所说的那样,钱在各位手上,最终选择权还是自己,能接受就行了。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当今的音响器材的确是不便宜,尤其是自从疫情爆发之后,随着原材料和零件的价格上涨,音响器材的涨价信息也接踵而来。买音响的首要必备条件就是钱,而且广大消费者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大富大贵的,花钱之前往往需要三思而后行,多做些准备工作,总不能不明不白地花出去。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出发点,我才简单地组织了这次的专题文章,内容主要就是通过讲述一些个人经历和道理,再加上一些小小的建议。我不敢说这些建议能够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接受,事实上也并不可能。

不管是“小白”还是“菜鸟”,自己喜欢音响,对音响感兴趣,也收集到各种各样的资讯,往往会有着一种强烈的消费欲望,但由于缺乏经验,眼高手低,容易“踩坑”,我只是希望通过这些个人经历、道理和建议能够给“小白”“菜鸟”一定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线材黑胶发烧友
一种高强高韧性 Cu-Nb-Cu 复合线材的制备方法
IMD-MgB2 超导线材的研究进展*
为HDMI2.1标准的普及保驾护航 详谈Ultra High Speed超高速HDMI线材认证
或许你看不见它,但它却是保证音质的重点之一 McIntosh(美国麦景图)CSI系列专业线材
我身边的发烧友们 音响玩家访谈录
不想纠结,只为音乐 Pro-Ject(宝碟)Ortofon Century 100周年纪念黑胶唱机
黑胶唱片
黑胶保养神器
你好,色彩
物超所值!发烧友的平价机箱 Tt Element机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