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2021-03-31刘新有徐广琳刘文佳吕九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3期
关键词:劣化家具思维

■刘新有,徐广琳,刘文佳,吕九芳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国家逐渐提高对文化保护的重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化自信作出论述。2016年,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究其根本是个体或群体自发形成的心理认同,是对内在文化价值高度肯定,是积极正确的文化心理状态[2]。它属于超越自然与现实的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和自我世界里所构建出的高层次的文化结构[3],对加强自身文化软实力,处理文化冲突,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动能与心理支持[4]。古旧家具是我国匠人创造的优秀艺术作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人文、艺术、民俗、宗教等文化内涵,是特定时期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5-8]。2017年,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作出了第五次修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课程本源思考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古旧家具进行专门研究的专业和学科十分罕见。2019年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有幸通过教育部审批成为新专业,也是全国首例以家具为教学研究核心的特色专业。获批院校以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林业院校为首。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在三十多年家具设计与制造的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向做出细分,其中包括:家具设计方向、家具技术方向和家具史论方向等。在国家倡导“文化自信”背景下,为新专业,家具设计与工程的本科生开设“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的课程,是对中国优秀传统家具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努力践行,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文化自信思潮为“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建设提供新视角。古旧家具是文化资源的物质载体,是我国不同文物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家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记录并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社会观念。研究和保护古旧家具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其次,“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建设中融入文化自信思想,有利于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所提出的意见,即要积极落实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大功能地发挥其“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

再次,“文化自信”概念的引入将有利于教师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并将其融入课程建设中,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并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同时,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文化自信并践行于生活之中,可以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后,“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内容是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必要知识储备。学习完“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有关传统家具设计和制作的基本知识;学生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具劣化机理和过程,制定出合理的家具修复方案;同时,学生可以掌握家具修复工艺流程和修复方法,最终促进现代社会对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2 文化自信方法论建构与课程思维互证

2.1 “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面临的挑战

第一,文物家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及性”。文物家具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出土文物家具和传世文物家具。因为家具多以木材制成,是地下环境中极易降解的有机质,故我国现存出土的和成型的文物家具极少,多以残片的形式存在。传世的文物家具多以珍贵的硬木家具及材性较好的木材制成,及漆木家具。这些家具的价值昂贵,很难能作为该课程的教学素材。另外,文物家具具有不可逆性,若修复过程中干预不当会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第二,现代家具“服役期”变短。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现代家具产品的使用时间(服役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而逐渐缩短。相关文献显示,很多板式家具的使用周期往往只有5-8年,实木家具的使用周期在15年左右。在这种消费模式的驱动下,未来若干年我国民间的古旧家具数量会越来越少,本课程的研究素材也将逐步减少。但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各类优质硬木及实木家具材料的大量进口,这部分材料被现代优秀的企业做成的高档家具,将是本课程研究的重要素材来源。

第三,家具劣化有“长期性”和“不可察觉性”。家具劣化是一个长期的、抽象的过程,理解比较困难。古旧家具的劣化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想准确分析其劣化过程,可能要从储存环境、虫害和外力因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和分析来理解这劣化的过程,学生想通过几节课的时间来全面了解家具劣化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

2.2 课程建设思维的方法论

根据“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所面临的挑战,应首先从方法论入手,构筑新时代文化自信实现的理论体系,强化思维方式的养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论述中,运用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为文化自信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根本的指南。

第一,历史思维,文化自信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运用历史思维分析文化问题并在历史中找到文化自信的依据,牢固文化自信的基础。“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植根于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之中,其中所蕴藏丰厚的思想价值正是对其文化自信的缘由所在。课程建设中应强化中华人文精神,主要包括“厚德载物”的道德人文精神,“兼济天下”的奉献精神,“经世致用”的责任精神等,为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原则性思维与灵活性思维有机结合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在课程建设中运用系统思维,以整体为出发点,在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来认识和把握整体。“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涉及文物修复保护概论、家具劣化机理与过程、病害的分类与定级、家具修复的材料与工艺及家具的维护和保养。课程在把握整体方向的基础上,重点教授家具劣化机理与过程和修复的材料与工艺,坚持理论自信,把握正确前进方向,为日后学生制定、评估和实施家具修复奠定基础。

第三,辩证思维,将辩证思维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实现辩证认识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多种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9]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应立足当前文化发展的现实境遇并直面文化发展中所遇见的矛盾,坚持用辩证思维认识和处理文化自信的各种关系。正确处理“一元”与“多样”的关系,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实现课程发展的多元化。南京林业大学的“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与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大学木材工程学院合作建设。该校具有“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该课程教材以罗马尼亚 Cristina Maria Timar教授编写的教材《家具修复理论与实践》(《Restaurarea mobile-teorie si practica》)[10]、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著的《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及Shayne Rivers和Nick Umney编写《Conservation of Furniture》为基础,自编适合于中国传统家具修复与保护的教学材料,从文保行业基本规范出发,理论上讲述家具劣化因子、劣化机理,加深学生对家具病害产生及变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选择合适修复材料和确定合理修复方案的能力。课程建设在坚定文化自信思想的基础上,辩证汲取国外家具修复的技术经验,做到传承与吸收并进的发展模式。

第四,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打破常规思维的局限、用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1]“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教学中,可以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形式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对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为传统家具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3 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是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牵头且联合其他林业院校集体申报并获批的。2020年,在制定南京林业大学家居设计与工程的专业教学大纲时,学院设置了“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专业选修课。“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需要学生在完成“家具材料”“家具史”“家具结构设计”“家具表面装饰技法”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古旧家具修复原则、古旧家具劣化过程、病害评估及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的材料与工艺。

3.1 课程内容设计

“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2个学分,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情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修复行业基本规范、中国传统家具概述、家具材料劣化、家具修复规范四个方面。

修复行业基本规范,家具修复不同家具修理,修复行业有着专业规范。家具修复师应该具备文物修复师的基本素养。文物修复师是一个专门针对破损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作为文物修复师,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家具修复应遵循保存现状、恢复原状、可逆性、可识别和最小干预等原则。学生需要深刻理解“修理”“维修”“修复”“保护”的区别联系,特别是家具“主动保护”与“被迫保护”的区别。

中国传统家具概述,家具修复师需要对中国的传统家具有深刻了解,特别是涉及家具历史、造型、材料和工艺相关的知识都要了解。特别是修复师要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乃至不同民族的家具特点,这是推断古旧家具历史背景的重要依据。“以旧修旧”和“修旧如旧”是家具修复的重要准则,及家具修复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要尽量接近家具的原始状态,以确保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所以,修复师推断出古旧家具历史背景,还要有还原家具原始工艺的能力。

家具材料劣化,家具受所处环境中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等因素的影响逐渐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能,直至其完成服役期,这个过程被称为“家具劣化”。不同劣化因子诱导家具材料的劣化机理不同,不同强度的劣化条件,对不同家具材料影响不同。因此,学生需要学习常见的传统家具的材料劣化机理。此外,家具修复材料的时效性,也是学习的重点内容。

家具修复规范,家具修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涉及家具材料鉴定、病害评估、方案确定、材料选择及修复后的保护等过程。具体修复规范包括两部分:主体结构修复和家具涂层修复。家具主体结构修复首先要对中国传统的木质家具采用的主要结构做到熟练掌握,例如常见的榫卯结构。只有充分认识家具的主体结构,理解不同种类榫卯结构的特点,才能制定下一步的修复计划,更好分解和组装各类古旧家具。无论是现代家具还是传统家具,家具表面大多有涂层保护,不同材质的家具采用不同的涂层,所以家具修复中还包含涂层的修复。我国古旧家具多数为实木家具,根据家具所使用的木材和涂饰不同,对家具的保护和保养措施也有所不同,主要是从防蛀、防尘、防光、防火、环境湿度和人为因素等方面考虑。此外还要定期进行保养。对修复好和无法修复的家具来说,家具的保护和养护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3.2 “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教学模式探索

作为新设立专业的新课程,结合以上分析的困难与挑战,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考核三个方面做尝试性探索。

教学内容合理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该课程在选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还向学生推荐有关家具修复、材料鉴定及家具翻新与保养的视频和相关网站。例如,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古旧家具修复俱乐部网站等众多学习素材[12]。针对课程所存在的理论性强和案例分析匮乏等问题,将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例如增加案例教学、简化表述性文字、添加动画示范和VR可视化等直观案例。如在讲授家具材料劣化和病害分析时,首先采用小程序模拟自然环境加速劣化,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现病害产生的过程。这种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教学形式多样化,对视频教学的依赖是现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纯文字教学已不能实现教授良好课程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家具修复工艺课程授课过程中,要视频教学与理论授课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图表视频对课程产生初步了解,然后辅以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课程有更深的理解[13]。课堂教学中,通过理论教学、提问教学法(PLB)、小组分工和动手实践等方式相结合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并达成培养目标,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思维、多维度思考力和综合素养等,同时培养学生对古旧家具的兴趣,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使同学能够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准确的掌握知识点。结合互联网资源,用好慕课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传统文化类课程注入新的生命力。

教学考核过程化 ,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平常不努力,靠考前突击和教师考前辅导来获得高分数,存在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将课堂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的现象,导致高分低能。在课堂教学考核过程中,以课堂习题为主的考核形式,及时复习课上所学知识,以不同的形式作答习题、问题自由发挥、对老师提问等,通过这种将教学考核过程化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及时理解和巩固,进而达到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

4 结语

通过“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的讲解,学生一方面可以掌握家具修复和保护的专业知识,懂得家具修复的步骤和家具保护的事项,学习更多关于家具结构、材质和制作工艺等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古旧家具的学习加深对家具的认识,可以为家具设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我国古旧家具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希望在深入学习之后,学生能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将这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家具文化。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家具修复师,更重要的是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我国家具文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让更多人认识中国家具并能从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劣化家具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基于S形试件五轴数控机床动态性能劣化评价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含铁尘泥自还原团块固结机理及强度劣化
八钢2500m3高炉适应焦炭质量劣化的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