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1-03-31邹春宇

西部皮革 2021年4期
关键词:布洛陀壮族文化

邹春宇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地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之地,气候宜人,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由罗汉如担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布洛陀文化蕴涵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壮族的乡民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认识,其中涵盖了代表性的地域风物以及风俗文化,《布洛陀》是长篇诗体创世神话,语言简洁,用词朴实无华,句式不一的艺术特色,凸显出广西壮族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表达。

1 关于布洛陀文化的概述

钟敬文先生在《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中提到:“人们对于文化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民俗答应这种要求,也就必须是多种多样的。”①《布洛陀》涵涉及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题材众多,共有四个部分,分为十九章,主要内容有:石蛋歌,造天地,造人,造太阳,造火,造谷米,造牛,分姓等章节。布洛陀这个人物形象掌握了人类生存所需的各项技能,带给了人们生存生产经验,是人们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是人们所认可的,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拜,经过岁月的洗涤,不断的流传发展,布洛陀人物形象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成熟的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壮族儿女的生活样貌以及思想文化观念。壮族的祖祖辈辈们通过口耳相传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布洛陀文化,逐渐塑造了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且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形象。

2 布洛陀文化的传承现状

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之中,广西少数民族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面对都市的诱惑,青年人的外流,参与民间文化习俗的参与者越来越少,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布洛陀文化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1 当下布洛陀文化发展的困境

布洛陀文化原生存在偏远的地区,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里传唱,有固定的族群的麽么进行传唱,在稳定的外在环境因素与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布洛陀文化以口头传承的方式稳定的发展、传播着。在社会的现代化的冲击性下,原有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改变,这种无形的城市化的力量正吞噬着这片传统的土地上的人文风情。布洛陀文化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许多内容不完整,且大多数是以巫师或道公保存。在全寨的喜庆节日或者是重大节日,由最高明的巫师或者歌手来进行演唱,且要求极其严格,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一字不差的演唱完整。布洛陀文化生存于旧时相对于较封闭性的环境中,且运用本土话的语言进行歌唱,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对于走出本土,需要更多的外在条件与内在条件的两者相互作用而形成,需要更多的精力去面对时代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布洛陀文化对于生存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在狭小的环境内由少部分的人传播,且青年人的外流,参与者逐渐的减少,丢失了潜在的一部分的传唱者。当布洛陀文化失去了这样的一个稳定的生存语境,那么只能渐渐消失在群众的视野。

2.2 布洛陀演唱主体与听众的解散

布洛陀文化是族群的人们所认同的一种集体记忆,是具有民族凝聚力的。壮族人们口耳相传的布洛陀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人与祖先的沟通交流的方式,并且是有着传播知识,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这种“活态”传承的方式,是布洛陀文化原有的特色。本土地区大部分的人们对于布洛陀文化了解非常的少,甚至不能完整的唱出来,或者没有听说过,只有巫师以及德高望重的歌手传唱,传唱者少,其源头就阻碍了布洛陀文化的发展。壮族人民外出城市务工,许多本族的人们因为脱离了这个原有的生存环境,所以缺失了这个环境所给他们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重大节日或者喜庆节日的举办,外出务工的人们极少时间回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缺少了听众以及传唱者。随着各种电子设备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充斥着小孩和青年群体,且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有了更加科学的解释,小孩子们更喜欢轻松愉悦的美轮美奂的高科技画面。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加上所学的知识不断深入,小孩子们不愿意相信神话故事,不愿意去接受这种传统的文化故事,那么布洛陀文化的循环发展就会出现缺口,代代传承将会断裂。

2.3 布洛陀文化的传播范围缩小

布洛陀文化原有的生存环境范围小且受到了外来都市文化的冲击,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族群的集体意识是传承和发展布洛陀文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布洛陀文化的传播范围逐渐缩小,不仅仅是受到了环境与时代的发展的影响,而且就其部分的内容来说,有的是不实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壮族人们将会选择性的去接受某部分的内容。例如:“造天地”、“造人”、“赎谷魂经”“赎鱼魂经”等,这些分别讲述了天地如何产生,人类的来源,讲述了打鱼前应该祈愿等,并且带着神秘的色彩。布洛陀文化作用于人们的方方面面,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经验教育的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影响是非常大的,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愈来愈清晰,对于这种带有神秘性的故事且是没有给生活带来实质性的作用的,是选择部分过滤的。青年人和小孩子不愿去相信这些神话故事,所以听众这方面,即潜在的传播者缺失。布洛陀文化对于这个传承人来说是熟知的,但是仅限于一小部分的受众群体,更多的人无法参与进来。布洛陀文化在壮族人民的发展史中的传承历史文化、传播经验、教育规范、审美娱乐等功能,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但会随着受众群体的流失而消失,急需人们的传播和发展。

3 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

布洛陀文化是广西少数民族的绚烂文化之一,具有学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如果我们不能够充分合理的保护和发展,那么布洛陀文化将会很快的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应当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将布洛陀文化结合当下时代背景,探寻其发展的路径,传承保护布洛陀文化。如何将布洛陀文化传承、发展以及创新,亟待我们思考。

3.1 布洛陀文化“活态”保护成为传承的核心

时代社会的发展改变是必然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布洛陀文化赖以生存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布洛陀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乡土特色,当固有的生存条件发生了改变,那么布洛陀文化的生命力状态将会伴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逐渐衰弱,那么将会消失。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布洛陀文化,需要有更多的考虑。布洛陀文化属于口头传播,逐渐被记录下来,现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文献资料整理、翻译编著的《布洛陀经诗》的出版,为保留布洛陀文化做出了重要的一步,文本的传承,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知道布洛陀文化。这种文本传承为之后学术的传承、研究、发展、创新布洛陀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布洛陀经诗》在全寨重大节日或喜庆节日时由巫师或者德高望重的歌手进行精准的演唱,这种仪式的传承使本土地区的乡民们积极的参与,这种民俗仪式的传承,引起了本土地区人们的注意,且得到了本土地区人们的支持。布洛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名誉上吸引了一大批观众,那么传承人将会得到更多的曝光的机会,得到大家的信任与支持。由官方举办的重大节庆日活动,吸引了返乡的青年劳动力和外来的一大批游客,布洛陀文化在这种仪式传承的过程中,一方面真正吸纳入了本土乡民返乡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外来的游客参与,布洛陀文化产生了口碑与经济的效益。布洛陀文化的“活态”传承,需要重大节庆日以及喜庆活动的作为条件,更需要的是全寨人的参与,支持,才能更好的传播和发展布洛陀文化。这种“活态”“全民性”的传承场域在环境的改变下难以形成,文化生存的空间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3.2 以人为中心是传承布洛陀文化的保障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本地区的人们对于文化保护的自觉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布洛陀文化是壮族儿女的符号特征,是记录了壮族祖祖辈辈们的智慧,象征着壮族的精神观念。布洛陀文化依赖于原有的生存条件,离不开人们的参与与传播。培养传承人以及建立与乡民的密切联系是刻不容缓的。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②布洛陀文化的生存条件是由社会历史、独特地理环境、传承方式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保护布洛陀文化要注重分析整体性,不能只是保护其文本,要通过多方面因素进行研究思考。布洛陀出现于大型的活动当中,传承人作为主体,要发挥好其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好传播好布洛陀文化的知识、教育、审美、娱乐、认同凝聚等重要功能,以促进乡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在传播布洛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明细的记录好付出劳动者的信息,以给予他们物质与精神上的鼓励,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达到最好的效果。

3.3 进入中小学课堂对布洛陀文化传播有推进作用

布洛陀文化属于民间传承的一种文化,靠着族群的个体来进行认同传播的。在今天,随着年轻人的外出,人才流失,受众群体少之又少,仅留下老年以及小孩子在家,范围非常局限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依靠壮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的传承更有显著的效果,教育者有专业性,且具有稳定性与强制性,对于传播布洛陀文化有一定的专业保障。布洛陀文化中的内容丰富,涉猎范围广,有教化文明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我们应当思考文化遗产是“为了谁?”“依靠谁”,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布洛陀文化涵盖着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满足于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学习知识、启迪智慧的壮族人民的智慧成果,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规范制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3.4 坚持再生产理念,乡村振兴是关键

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积极融入国家政策,将布洛陀文化积极顺应国家号召,时代的发展。布洛陀文化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有经济价值。文化是支撑一个旅游景点的精神内核,以此达到一种游客对于景点的文化共鸣,产生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引起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家乡记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积极发展旅游,通过这个平台,传播布洛陀文化。布尔迪厄说:“文化既可以呈现物质性的一面,又可象征性地呈现出来。”③这种象征性包括了思想、知识、伦理道德规范等。而物质性是我们可见的经济价值。当代人们遭受到物欲横流的社会的冲击,生活节奏快,神经紧绷,渴望回归大自然,享受生活。在旅游中,自然环境融入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增加了经济上的收益,对于游客来说,这是了解同胞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并且受到了一定的精神享受。在民间文化的利用上融入旅游业的发展,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布洛陀文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文化遗产不仅仅具有保存价值的;‘遗产’,而且能够转化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财产’和具有流通价值的‘资本’。这个对文化遗产的资本赋值过程和对城市的整体意义重构过程。”④本土地区的发展,需要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的支撑,才能吸回人才,发展经济文化。我们应注重布洛陀文化的知识产权,科学的有效的去发展利用好布洛陀文化,使其能够持续发展,焕发生机,充分展现其价值。

总结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积极结合当下,合理对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实现布洛陀文化的价值最大化。在灿烂多彩的民间文学当中,我们既要借鉴成功的案例,结合自身情况吸取经验,又要守住底线,这样更有利于布洛陀文化的有效的稳定的发展。

注释:

①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年,第50页。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zgrdw/huiyi/1fzt/ fwzwhy-cbhf/2011-05/10/con-1ent166069。htm,发表时间:2011年5月10日

③ [法]布尔迪厄.包亚明译.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④ 邵颖萍,张鸿雁.集体记忆与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昆曲意象”文化自觉的社会学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05):100-105+112

猜你喜欢

布洛陀壮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谁远谁近?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广西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概念隐喻认知分析
——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为例
壮族麽经布洛陀中的“麽汉皇”与布依族摩经中同类题材文献对比研究
《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