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

2021-03-30王会会

建材与装饰 2021年8期
关键词:施工工艺模板混凝土

王会会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941)

1 土木工程建筑和混凝土概述

1.1 土木工程建筑

建筑工程具有综合性强、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建筑工程建设活动的开展需得到优质材料、高性能设备、高素质人才等多重要素的支持,且需切实做好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维护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现阶段,土木工程建筑已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占据较大的比重,同时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

1.2 混凝土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材料,以水泥、砂、石、水等为原材料,按照设计配合比取用物料,再予以充分的搅拌,制得均匀性较好的混合料。经浇筑后,混凝土逐步凝固成型,可构成完整、稳定的结构。

2 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工艺

2.1 工艺特点

混凝土浇筑施工水平将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例如结构的密实性、稳定性、耐久性能等。若缺乏科学的施工工艺,则容易出现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例如裂缝、蜂窝、麻面等现象,且此类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纵观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可知其具有高层化、规模化的特点,此时更加凸显出混凝土的承受作用,其应当稳定承受源自于上部结构的重量以及各类荷载作用,因此需合理应用施工工艺,将混凝土浇筑施工真正落实到位。

2.2 混凝土浇筑的主要问题

2.2.1 混凝土质量问题

关于混凝土质量问题,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解读:

(1)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均会对混合料的综合性能带来影响,而在部分工程中并未根据施工要求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例如出现材料以次充好、材料进场时未加强质量检验的情况,因某类或多类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影响到混合料的整体质量。

(2)混凝土拌和工艺不合理。例如未按照设计配合比取用材料,部分材料的用量超过或少于设计值,产出的混凝土自然难以全面满足质量要求,出现强度偏低和易性较差等情况;又如混合料拌和的时间未得到精准的控制,时间偏短时将影响原材料混合的均匀性。

2.2.2 施工工艺不合理

①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优势受到抑制,成型的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②施工单位过度重视工期,对施工工艺的重视程度不足,此时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2.3 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准备

(1)原材料方面。根据施工要求准备水泥等相关原材料。在此项工作中,应当向具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材料,材料进场时检验出厂合格证等相关资料,同时组织质量检验,明确材料的实际特点,若不满足要求则予以退场处理。材料进场后妥善保管,采取防潮、防晒等相关防护措施,确保材料的质量可满足要求[2]。

(2)拌和工艺方面。提前组织试验,确定混凝土性能可满足工程要求时所对应的配合比,将其作为正式拌和的作业标准,利用称量系统精准取用材料,充分搅拌,出厂时做质量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出厂。遵循随拌随用的原则,尽可能缩短混凝土出厂后至浇筑前所耽搁的时间。

2.4 基础浇筑

基础混凝土浇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应当根据结构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浇筑施工工艺。在阶梯形状基础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密切关注台阶的分布规律,合理协调施工要素,做到一次浇筑成型。而在杯形基础浇筑施工中,则需要有效缩短杯口底部的浇筑时间,使其在短时间内成型,以免因施工时间过长而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

2.5 梁板浇筑

以肋形楼板浇筑施工为例,较适宜的是赶浆法。根据梁板结构的尺寸合理分层,逐层浇筑到位。需注意的是,浇筑时应当严格控制梁板的厚度,即不可超过虚铺厚度;合理控制浇筑方向和振捣方向,要求两者具有一致性。在浇筑前,根据厚度要求设置标记作为施工的参照,以便在梁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根据该标志采取控制措施,使成型后的梁板结构满足厚度要求[3]。

2.6 剪力墙浇筑

正式组织剪力墙浇筑前,可在墙体地面浇筑一层混凝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预留施工缝隙,但应当精准控制缝隙的位置,不可出现偏差。剪力墙浇筑遵循的是连续性原则,加强对接口部位的振捣,切实提高该处混凝土的密实度。振捣棒的振动作用较强,既要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又要避免振动棒碰触钢筋等既有构件的情况,否则将会影响剪力墙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混凝土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3.1 模板结构概述

模板是混凝土的关键支撑装置和围护装置,也是混凝土得以有效成型的必要基础材料。模板施工中,应当根据混凝土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模板,并配套用于支撑模板的附件或是其他附属材料,通过多类材料的应用构筑完整的模板体系。

3.2 模板设计工作要点

模板设计的关键在于确保模板可以满足混凝土浇捣的施工要求,例如强度、尺寸、平整性、洁净度均为重点考虑对象;在满足前述要求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节约材料,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模板设计工作人员应立足于实际情况,经考察后对作业条件形成准确的认识,设定合适的数据,形成可行的模板设计方案。

3.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施工

3.3.1 支撑模板施工

在支撑模板施工前,先全面检查现场的作业环境,从中挑选可用于固定的点位,在明确合适的模板固定位置后,针对柱模四周及衔接区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免在衔接部位产生缝隙。以工程规范以及施工要求为准,将模板安装到位,相邻模板紧密连接。

3.3.2 接缝处理

模板接缝未处理到位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容易出现漏浆现象,导致结构的完整性和密实性受到影响,同时混凝土材料的浪费量将明显增加。在解决漏浆问题时尤为关键的是在楼板与模板间利用刮杠刮平,保证接缝处的平整性。

4 混凝土结构养护施工

4.1 温度的控制

混凝土对温度较为敏感,在温度条件不合理时,混凝土的性能易受到影响。因此,需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而该项工作具有全面性,必须在混凝土拌和、运输、浇捣、养护各环节均采取温度控制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始终维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实践表明,遇冬季施工环境中,混凝土入模温度应超过10℃;遇夏季炎热的施工环境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需在30℃以上。但温度的控制无特定的规定,具体需根据现场环境、混凝土质量特性等因素而灵活调整。

4.2 湿度的控制

湿度控制工作落实到位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含水量,其中以养护阶段最为关键,是除了温度以外的又一关键控制指标。对于湿度较大的地区,养护环节可采取覆盖薄膜的方法;天气较为晴朗时,则应当考虑到混凝土水分散发的情况,可利用洒水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湿度,使其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而在夏季高温施工环境中则可以覆盖土工布,适当浇水养护。

4.3 时间的控制

混凝土完全成型需经过一段特定的时间,早期性能增长速度较快,后续则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增长。新拌混凝土暴露于外部环境中,例如温度、湿度等多项环境因素均会对其造成影响,导致其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散失水分,从而出现水泥反应不充分的情况,后续混凝土结构显现出质量问题,例如变形、开裂等。对此,需要加强对施工时间的控制,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h 内,应及时采取覆盖、洒水措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工程人员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合理应用施工工艺,加强质量控制,充分发挥出混凝土的性能优势,构筑质量达标的混凝土结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施工工艺模板混凝土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混凝土试验之家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