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规划融合发展的思考探讨

2021-03-30梁冬

建材与装饰 2021年6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国土测绘

梁冬

(济南富蕴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14)

0 引言

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多样发展诉求与价值引导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暴露出“多规”连接复杂化、规划立法薄弱化、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力等诸多现实问题。2018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生态环保会议上再次强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部署的必要性[1]。相关部门实践中应科学、有序落实国土空间的规划工作,力争构建出富有高效、开放、安全等特征的空间发展格局,这对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生态保护等诸多行业持续发展均有很大现实意义。在国土规划实践中合理应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能协助相关人员更加理性、客观的分析城市空间规划现状,为后期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1 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长期没有建设出完善的基础平台

国土空间的规划工作内容繁杂,涉及住房、河道水利、交通规划、农作物种植生产部署等诸多方面,故而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加强配合。纵观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运转实际状况,很容易发现各个部门设定的标准及要求存在显著差异,“各自为政”的现象极为显著(明显),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协同开展。但为建设出一个统一化的平台,应重点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展开相应的工作;但是如果想构建出一个统一的平台,那么其须具备易用性和实用性,而不是为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建设任务而产生的建设行为,取得“多规合一”的运作[2]。

只有在该平台的支撑下,完成基础性工作方能成为各领域拓展阶段的底图之一,为其他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有效、快速衔接创造便利条件。

1.2 编制空间规划时要严格把控基本原则与底线

剖析现行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不难发现其提出的“三区三线”要求就是深化体制改革过程的重点工作项目之一,对试点编制省级空间规划工作方案起到一定引导性作用。“三区三线”实质上就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设定为基础,从多个方面摸索并解读当下国土空间现有的本底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

1.3 实践经验不足,需持续探究及多学科的辅助

和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空间规划起步较晚,在该方面形成的成功、成熟经验明显不足,甚至在很多地方“留白”。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生态环保意识相对不足的背景下,两者怎样实现兼得发展,需要在最大限度提高数据共享效率的基础上,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进程,设计出当前与未来产业部署保护的美好蓝图,一个整体性的规划蓝图,以上是当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未来的主要探索方向之一。

2 测绘地理信息与空间规划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2.1 地理信息能为空间规划发展创造较好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了相对较完善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其向下细分了六大子目录,共计5170919 条成果目录。

以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构建的30m 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为实例进行分析得知,此类数据均是搭建空间规划平台的主要技术支撑。通过整理我国现存的测绘地理信息,并细化其所属类别,能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推进过程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尽管在比例尺与部分行业细分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别,相关功能上存在较明显的辨识度,但在调查土地、矿产、海洋、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相关资源登记方面依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 地理信息服务空间规划主要任务的表现过程

解读国土空间规划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对新时期下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适应性及落实国家战略规划,将其和测绘地理信息融合发现,发挥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3]:①对国家层面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战略落实过程服务;②为国家不同机构业务运作过程提供服务,包括房建、河道水利、交通规划等有关部门。

站在宏观层面上分析,空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合理规划与开发空间资源,能够表现出一个省、市、县的经济发展状态。怎样将空间规划的前端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对城乡、矿山产业后续发展模式做出科学规划与正确引导,借此方式实现对现有空间资源的全面保护,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出最大效益。为达成以上目标,空间规划实践中,相关人员要合理使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将其价值充分表现出来,具体作用有如下几点:①设定空间基准;②采集基础性数据;③合理规划用地类型;④搭建信息化平台。

3 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规划融合发展的途径

3.1 自然资源调查

自然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阶段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根本所在。针对自然资源开展基础、专项调查活动,能为更科学客观的测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创造良好基础,辅助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有效有序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的任务以探查各类自然资源体投射于地面的分布特征和范畴,并严格依照国家现行规范更合理的进行开发应用及维护等,帮助相关部门更为全面的掌握全国或某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本底情况与共性特征[4]。

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在采集、处理、分析与可视化表达数据等诸多方面均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演变成国土空间规划中调查自然资源现实状况及实现动态管理的有效方法。在调查自然资源现状的早期阶段,借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自带的组织与管理数据功能,构建自然资源空间数据库,在和空间规划融合发展阶段为规划工作开展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合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自带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与测评自然资源类型、数目、空间分布状态等,以此为基础完整相关性预测分析,以地图、表格、统计图等为载体呈现出相关结果,不仅能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决策有更可靠的支撑,还能显著提高自然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2 “双评价”

“双评价”等同于测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应性,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案的重要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测评是基于土地、水、海洋、生态。灾害等单项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对以生态、农业及城镇功能为代表的环境承载力进行集成性评价。环境承载力测评结果是评估空间开发适宜性的重要基础,适宜区分生态维护、农业种植生产、城乡建设等[5]。

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在较全面调查显影区域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启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全面分析土地、水、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统筹把控自然生态的综合性与系统性,更客观评估资源环境本底的实际情况,及时掌握空间发展潜能程度与分布范畴,综合分析资源环境先天特征、问题与风险辨识、潜能判断及场景解读等。利用系统自带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单一模型为基础测评坡度、土壤条件、水资源总量等诸多单项要素,也可以在土地、水、生态环境等资源先天条件的基础上,构建综合测评模型,进而集成性评估。

3.3 “三区三线”划定

“三区三线”是当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底图的重要载体,实质上就是在“双评价”的基础上,合理有秩序的部署生态、农业、乡镇等功能性空间,设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站在某种角度上分析,“三区三线”为当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全面分析底线保护相关标准要求及社会经济发展常规要素的基础上,合理测算出农业、乡镇、生态各个功能空间比重与开发强度指标[6]。在具体实践中,相关人员要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对生态功能的敏感性、关键性指标细细评估、整理,并明确生态保护的警戒线。对城乡开发的边界规定,需要充分考虑城乡发展的情况,明确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并对发展规模、空间布局等细致研究。有效分析占补均衡、永久基本农田的情况,对农田保护线明显规定。统筹设定“双评价”结果、三条控制线方位,在此基础上尽早规划生态、农业等适宜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能提供“三条控制线”边界初期规划,比较“三条控制线”规划方案、矛盾检测、方案协调等诸多功能,进一步提升空间规划的科学性。

4 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期下国家实施的重大决策之一,将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和该项工作相互融合发展,一方面能实现对国土空间规划过程的可视化管理,也能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化管理水平。因信息系统带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功能,能追溯空间规划过程并进行预测性分析,使空间资源实现科学规划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也使制定的政策有更大的可执行性。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国土测绘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鲜花盛开的国土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