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街道的景观改造研究
——以桂林半塘路为例

2021-03-30孙新颖龙家汉吴筱荣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1期
关键词:店铺屋顶街道

孙新颖,龙家汉,吴筱荣

(桂林理工大学)

1 引言

半塘路位于桂林市七星区,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脉与风貌特征。游客、居民、学校以及医院的交织构成了半塘路富有特色的生活空间。但反映到其街道功能上却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交通拥堵、功能冗繁、场所单一和设施老化等问题。因此,传统街道改造、升级,能够提升居民舒适度,通行便捷并且使街道整体富有活力,对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及提升居民幸福感,提高城市价值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 相关概念

2.1 城市街道

街道——从空间组成这一方面解释是指由建筑本身封闭空间除外,形状为直线、提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公共区域;从环境空间构成景观要素角度分析,街道整体由街道两旁建筑外墙、绿化带、道路、公共设施、行人、车辆等一系列静、动态元素共同组成的公共环境区域。道路属于包含街道整体的集合,但街道本身又包含人、车、环境公共设施、绿化设施等内容的子集合,属于人类行动生活空间的一种组成形式。城市中街道成线性组成形式,把各景点之间相互串联,街道本身也从属于交往和娱乐的公共场所。

2.2 城市街道景观

街道景观从属于空间环境中的一种,观赏街道景观与其他景观造景有所不同的是:观赏者身临其境,在行驶的过程中体会街道景观,对街道整体及沿路景观植物有所互动。街道景观造景是由人工景物、自然景物两部分相互按照之间占比及位置关系结合,形成街道独有的特点和风格[1]。

3 半塘路现状

3.1 街道概况

半塘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道路周边业态丰富,包括学校(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育才小学),居民住宅区,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中西结合医院),这些为改造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半塘路南北总长为456m,由南段餐饮街与北段古莲文化街组成,其中南段餐饮街总长直线距离长为242m,宽为5m,店铺左右总共约为104 家;北段古莲文化街总为214m,宽为4m;街道西侧为仿古店铺,以文化经营为主,其中餐饮类为9 家,文化类店铺约13 家;东侧为连续的仿古砖墙,以廉政教育为主题并设计有文化建筑小品。建筑与历史故事之间相互呼应,呈现整体设计风格,主要为仿照清代民居——桂北建筑风格,整体展现桂林当地历史官员廉政事迹的文化古街。

3.2 街道现状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半塘路街道现场调研以及对现状问题梳理,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街道交通

南段整体环境脏乱差,人车混杂,经常会有大量的机动车、自行车停放在人行道,使街道可利用空间不足,行人活动范围狭小。道路两旁车辆乱摆乱放严重影响道路交通通畅,造成街道人活动空间与街道尺度之间不协调。北段因为管制机动车驶入,商户采取自行车、电瓶车、三轮车的非机动车送货方式,造成街道内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北段还兼具学校师生的交通功能,更加剧了半塘路的交通问题。

2)街道立面

南段两侧墙面被杂乱喷漆广告污染,商家对屋顶乱搭乱接、违章加建,部分建筑檐口突出,装饰颜色不统一;部分檐口采用鲜艳色彩,与其他建筑不搭配,整体感缺失。立面广告牌、店招多由商铺自主设计,所用材质、色彩、安装位置、招牌大小等不统一,无合理规划。屋顶、巷道、墙体各面均放置无序的外露空调外机。对于使用年限较久的雨蓬,其遮挡布老旧、破损掉漆,对街区造成了色彩污染,影响整体立面美观。

街道空间的连续性直接关系到街道空间整体质量,街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以及建筑师对于城市空间布局、民俗文化、历史发展缺少认知,同时不仅影响了街道空间序列的完整性,也影响了建筑物之间协调性,导致街道整体风格不统一,街道空间支离破碎。

3)公共设施问题

半塘街道南段基础设施陈旧且配套设施不完善。北段给予行人逗留和小憩的空间不足,垃圾桶、座椅、标识牌等街道设施严重缺失,且配置不规范。街道绿化系统不健全,北段古莲文化街的设计思想偏重城市“硬质景观”从而忽视了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街道规划设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2]。规划欠缺考虑景观与周围设施的主次关系,就会造成提供居民休憩场所的空间布局不合理。

4 半塘路街道改造

4.1 立面改造

半塘路南段建筑立面应与北段古莲文化街建筑统一规划,采用仿清代民间桂北建筑风格。

对于建筑物屋顶改造,乱搭乱接、违章加建等作拆除处理,并对屋顶破损处进行修复。清洗屋顶面材,屋顶增设桂北民居标志性元素符号等进行装饰,屋顶设置连续的泛光照明设施,增加夜间风采。统一檐口色彩,使之与建筑整体色彩协调,统一规划店铺广告牌样式,空调机外机位置调整划一,移动到建筑非主要立面,或屋顶。对于雨蓬,将用沿街建筑色彩基调相同的花色补齐,破旧雨蓬予以拆除,并更换。

4.2 街道业态引导

将半塘路南段与北段串联起来,并且增加文创店铺,优化街道文化产业结构。新增店铺经营模式规划以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为主,与现存旧店铺之间取长补短,维持街道活力,形成良好的商业循环。

半塘路南段主要以商业为主,主要由餐饮店和文具店组成,维持原有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搭配道路立面进行改造,使街道整体品质有所提升,改善原本存在“脏、乱、差”的面貌[3]。对原有店铺产业进行整合规划,招商引资具有竞争力的商业入住,最终达到丰富街道服务功能。

4.3 街道职能转变

将半塘路打造成为共享型街道空间,管控交通同行禁止机动车辆驶入——即准“步行街”,使其成为休闲、交流一体化的娱乐空间。遵循共享理念,街道高低落差铺平,取消路边停车位,道路铺装统一铺设青石板。充分利用街道旁的几个校区空间,在二所学校的周边设置停车场,释放被侵占的街道空间。进而改善半塘路现存交通问题,提升区块静态交通质量,将半塘路改造成为“步行街”、无障碍区两种功能,两个分区以绿化隔离带作为界线。

4.4 道路交通引导

现状交通问题主要是由于车辆乱停现象以及人流量大造成的,半塘路路面宽度较窄,采用是抬高路板、安置栏杆的做法,可以节省道路空间面积。半塘路大街北段由于有第五人民医院以及中西结合附属医院,来往行人容易造成拥堵,采取加设障碍物方式保证非机动车道的路权。

5 结语

半塘路作为桂林市七星区一条传统的街道,功能多样、人气集聚,具有良好的改造基础。在改造老旧街道现存问题,例如:空间拥挤、交通拥堵、公共设施老化的同时,规划充分考虑半塘路作为桂林市七星区一条传统的街道在功能、活动和环境上的需求。结合本身历史发展特点,在交通组织和建筑界面、街道景观以及公共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造策略,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设施基础功能,并且使其与整体环境融合,营造出具有景观化、人性化、人文化、艺术化的街道空间[4]。

猜你喜欢

店铺屋顶街道
借“光”生财的屋顶
老店铺杂事
热闹的街道
屋顶屋
苏轼的店铺
屋顶的雪(外四首)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2015五道口店铺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