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庆河流域系统综合治理分析探讨

2021-03-29石婷方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驳岸河道流域

石婷方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南宁拥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邕江贯穿全城,还有大小河流230多条,市区内分布着18条内河及10多个湖泊,但内涝与污染也是长久困扰南宁的难题。2015年南宁市开展了黑臭水体普查工作,良庆河有三段河道属于轻度黑臭水体。近年来,南宁市以长远和创新的思路谋划“水”文章,先后实施朝阳溪综合整治、竹排冲和南湖及周边环境整治等重大水环境治理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良庆河流域是贯穿南宁市五象新区核心区的内河水系,为了杜绝良庆河演变成重度黑臭河段,良庆河前期已经展开了一些治理工程,但由于系统性不强,故本次对良庆河流域系统综合治理进行分析。

1 良庆河水系基本情况分析

水资源方面:2020年以前良庆河中部开放的五象湖公园由大王滩水库进行补水。《大王滩水库水分配方案报告》中明确提出,大王滩水库补水工程只实施到2020年,2020年后不再承担五象新区内河水系补水水源任务,五象新区内河水系生态补水水源面临严峻挑战[1]。

水环境方面:流域范围现状主要采用分流制,局部地区(城中村)为合流制。流域内污水管网存在断头、淤堵点、错混接点、局部市政道路污水管缺失等问题。流域内的污水主要经玉洞大道污水主干管收集入五象污水厂,少量经五象大道和银海大道污水主干管收集入江南污水厂。流域沿河道两侧均匀分布众多排口,包含有分流制雨水排口、分流制雨污混接雨水排口、分流制污水排水口、设施应急排水口、沿河居民排水口和少数暂不明类别排水口。流域内存在大量地铁和道路施工区,水土流失严重,施工降水抽排至河道,造成透明度超标。

水安全方面:流域内海绵城市建设多与城市小区同步建设,雨峰在源头得到有效削减。雨水管网建设相对较为完善,但局部地区存在断头点、淤堵节点、雨水满管,且五象新区作为新城区,在建、新建项目多,容易造成内涝。良庆河自排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河道治理已基本完工;下游出口排涝泵站及排涝闸已建成运行,抽排按20年一遇设计[2]。

水生态方面:水源区水库溢水口处分布有养殖场,河道遭农田及菜地侵占,大坝上堆放大量建筑垃圾。良庆河上游段河道驳岸以自然原型护岸为主,玉成路至玉象路河道段处在尚未开发阶段,驳岸黄土裸露,现状植物主要为土生的水草类植物,河岸堆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五象湖公园段中五象湖公园第一湖处于未完工停工状态,现状驳岸黄土裸露,抗冲刷能力弱,现状植被品种单一。良庆河下游段河道驳岸为人工自然式护岸,现状植物长势良好,植被层次较弱,分布有水陆交错植被,杂草丛生,河床水草类植物生长茂盛。

水景观方面:水源区水库驳岸以自然原型护岸为主,水库周边驳岸黄土裸露,现状植被主要以野生杂草为主,伴有部分桉树。良庆河上游段河道驳岸以自然原型护岸为主,部分驳岸黄土裸露。河岸分布有农田及菜地等,河道周边工业及生活废水排入河道。五象湖公园二~四湖,建设相对完善,现状驳岸以自然原型护岸为主,现状植物长势良好,植被品种及层次较为丰富,现状基础服务设施基本可满足游人的需求。五象湖公园第一湖处于未完工停工状态,现状驳岸黄土裸露,抗冲刷能力弱,现状植被品种单一,现状基础服务设施较为缺乏。良庆河下游段河道驳岸为人工自然式护岸,现状植物长势良好,河道步道及抢险道、庭院灯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垃圾箱及休息坐凳等基础服务设施较为缺乏[3]。

水文化方面:良庆河流域穿越五象新区核心区,贯穿文体健康片区、行政金融景观风貌区、商贸物流景观风貌区。五象湖核心已完成建设,五象一湖施工中断,良庆河下游及良庆湖绿道工程尚未建设,相关联流域楞塘冲下游段、楞塘冲上游段、楞良渠河道建设基本完成,景观工程尚未建设,玉洞运河河道在建。

2 现状问题识别

通过调研总结,剖析出良庆河水系现状主要有4个方面的问题:(1)水资源:水量收支严重失衡。来水主要集中在汛期,枯水期来水少,最枯6个月的来水量仅占全年的来水量的7%,枯水期河道缺水问题较为突出。(2)水环境:五象新区属于新区,大量的开发建设,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内存在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导致从雨水排口入良庆河出现大量胶体状黄泥水;区域管网系统不完善,上游段存在生活污水散排入河问题。(3)水安全:部分河段淤积影响排洪能力,岸线不连续,流域内低洼易受内涝威胁。(4)水生态:自然本底好,但是生态体系脆弱,水生态亟待保护,水体自净能力丧失[4]。

3 目标定位

流域采用坚持规划统领全流域治理策略,运用生态系统理念,近远期目标统筹考虑,建设分步实施,以问题为导向,实现科学治污,逐步解决流域内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等问题,提升周边水景观,赋予水文化,升华构建南宁市流域系统治理工程的新标杆。

4 治理思路与框架

流域系统综合治理思路融合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方针,通过对流域调研分析,采取问题导向,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彰显水文化为原则,引进全新的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策略和思路,体现流域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具体如下:

水资源:结合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绿地、水、生态等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空间格局的保护,合理调配水资源,积极实现中水回用,科学制定生态补水方案,恢复生态基流,保障水动力,打造自然之窗。本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拟采用五象湖水质净化厂尾水和能源站温排水,对五象湖水质净化厂尾水提标达到一级A标准后,直接排入良庆河中;能源站温排水与常温水有4 ℃温差,利用管网和现有瀑布等散热后,再对良庆河进行补水[4]。

水环境:因地制宜创新采用强化型生态湿地处理水质净化厂尾水,为良庆河流域提供清洁水源,结合强化型生态巢堤、强化型生态梯田和海绵措施等手段,完善流域内生态岸线,升级改造径流污染源头区域,改善透明度,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为良庆河建设有效可靠的绿色屏障。

水安全:水系沟通,蓄排结合;泵站抽排,涝水行泄。应急通道,交通连接。管网建设,蓄滞相连。结合普查的基础数据逐步解决内河溢流污染及进行雨、污水管网源头分流制改造。结合水系整治和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项目道路与管网同步实施,统一建设、统一运营,避免多头建设和管理。实行雨污分流严格把关,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道路建中必须同步建设配套污水管网。

水景观:设计在保证水安全的前提下,改善良庆河全流域水环境,构建良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格局。通过多种强化生态措施组合及蓝绿空间的管控,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生态河湖、生态岸线,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实现长治久清,增强河道的洪涝调蓄与生态自净功能,提升滨水环境与景观空间,实现水环境功能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良庆河上游段与污水处理厂结合考虑,实现灰绿结合,提出微生物为主、基质为辅、构型多元化的强化型生态湿地,采用潜表流结合净化中水水质。中段根据河道情况分段扩大浅水滩地形成滞流区浅潭,为鱼类和多种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繁育环境和洪水期间的庇护所。下游局部进行河床处理造成深槽和浅滩,根据水域深度丰富水生植物种类,提升河岸湿地生境[5]。

水文化:上游段以湿地净化科普为特色,展示水生植物、鸟类观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游段以五象城市中心景观为基础,营造大尺度、高标准、优形象的蓝脉空间,植入五象传说、铜鼓文化、邕江水文化,体现城市与自然和谐的公共活动、庆典展示空间。下游段串联文化体育、滨水居住功能,花径景观与乐活休闲和谐呼应。

水智慧:建立本土化模型,全过程全流域参与指导系统化设计方案,合理采取生态措施,科学评估生态措施对污染物去除以及径流控制的贡献效果,建立完善“源-厂-网-河”联动的管控平台,通过大数据智慧化管控水质、水位、水量等参数并及时预警,辅助科学决策。

5 结论

加强治理和保护良庆河流域,对南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开发流域水资源、补齐水资源管理短板、形成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驳岸河道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沙颍河流域管理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