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菌菇包走出致富路专访江西省新赣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建新

2021-03-29肖丽

江西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湖镇菌菇食用菌

文/ 肖丽(本刊记者)

2021 年初春,记者走进新建区流湖镇上房村食用菌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厂房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厂房的棚内几名工人正忙着采摘、削菇、分级和包装,争取将最好最新鲜的菌菇送到消费者手里。

这里就是江西省新赣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流湖镇的产业扶贫基地。公司董事长丁建新把传统的地栽式种植改成床架立体式栽培,施行“食用菌周年生产模式”,实现了菌菇四季生产的目标,持续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2019 年,丁建新获得江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返乡办厂种菌菇

新建区流湖镇上房村,是南昌市“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于是,长期在外经商的丁建新立志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

“上房村要脱贫,没有产业不行。”丁建新一边跑自己的生意,一边盘算着为村里找个合适的产业项目。上房村离南昌城区不到40 公里,交通还算便利,若有产品上市,供应速度也快。他驱车到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学习,并邀请专家到现场考察,最终确定了创办食用菌产业基地。

接下来,注册公司、厂房选址、平地、修路、项目申请、批复……在村、镇、区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基地一期建设工程在2018 年顺利完成,累计投资1000 多万元,新建食用菌大棚4620 平方米、标准温控鸡枞菌房11 间。当年种植投产的30 万包菌包,全部是高端高价的黑皮鸡枞菌,不仅供应给南昌及周边市场,还远销上海、广州、福建等地。

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而今,公司的菌菇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丁建新从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逐渐探索出一条能够带领村民脱贫的致富路。基地尚在建设时,“流湖镇产业扶贫基地”“流湖镇就业扶贫车间”就在公司正式挂牌。从此,贫困户可以到基地的扶贫公益岗位上班,最多时有40 多人在基地做事。

2019 年11 月,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举行了“爱心菌包”捐赠仪式,为1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捐赠菌包,共捐赠菌包9000 个,价值近4万元。同时,公司还为贫困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上门指导等服务,贫困户收获的菌菇或自销、或由公司以保底价收购。去年又推出菌包托管模式,即由镇、村组织社会爱心人士或帮扶单位,每年向贫困户捐赠菌包(其中,特困户每户500 包、一般贫困户每户300 包)交由公司代种代管代销,收入归贫困户。

丁建新介绍说,平菇种植技术简单易学,一批菌包可以种3 个月,以每包菌包利润6 元计算,贫困户种一批菌包的纯利达5400 元。即便贫困户一年只种两季,村里10 户参与平菇种植的贫困户,每年可实现户均增收1 万多元。

公司通过建立“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专家技术服务+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之路。“能为大家做点事,就尽自己的一份力。”丁建新告诉记者。

扶强村集体经济

长期以来,上房村无村级产业,是典型的“空心”村。直到光伏村站并网发电后,村集体每年才有1.7万元的收入。

把村集体扶强,持续脱贫才会有保障。为实现村级产业与能人创业的深度融合,上房村采取“党支部+能人+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上房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丁建新创办的新赣食用菌公司签订村企合作协议:村委会整合扶贫资金44万元,在公司一期项目建设中,建设800 平方米出菇房,出租给公司使用,公司每年向村集体缴交菇房租金3.7 万元;在二期菌包房建设中,村集体又投资200 万元建设2100 平方米厂房供公司使用,公司每年向村委会缴交12 万元租金。村两委和合作社将集体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贫困户分红,到去年年底,上房村集体收入20 万元左右。一朵小小的菌菇,撑起了村级产业,带富了村民,扶强了村集体。如今的上房村,不再靠“输血”过穷日子,而是增强了自我“造血”的发展能力,把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能够为贫困户和上房村脱贫尽一份力,我感到很光荣,也是我作为上房村一员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丁建新表示。去年,公司新建的菌包生产线、智能立体循环出菇房陆续投入生产,鸡枞菌、虎松茸、香菇、木耳等菌菇产品注册了“康滋肴”“菇之肴”“菌之肴”系列商标。

如今,丁建新又有了新想法,他希望通过打造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领村民走上持续增收的道路。

猜你喜欢

湖镇菌菇食用菌
董帅:大棚里的菌菇王
韦禾菌菇飘香 健康美味护航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玫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难忘女山湖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向阳湖
蘑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