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小反刍兽疫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

2021-03-27李兵军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羊小兽疫病羊

李兵军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畜牧兽医站,甘肃临洮 730500)

羊小反刍兽疫属于一种常见的山羊传染病,首次发现是在1942年科特迪瓦地区(非洲西部),由于此病在病理变化与牛瘟十分相似,因此也被称之为“羊瘟”。2007年“羊瘟”由境外传入我国,在西藏等地区出现暴发,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尽管关于羊小反刍兽疫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依旧有很多养殖户对此病的鉴别诊断及科学防治措施了解不够全面,给疫病暴发埋下隐患。

1 概述

1.1 小反刍兽疫的命名

小反刍兽疫英文名字为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简称PPR,根据疫病情况也称之为Pneumoenteritis(肺肠炎)、Pseudorinderpest(小反刍兽假性牛瘟)、Stomatitis-pneumoenteritis Complex(口炎肺肠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所致,正常山羊被小反刍兽疫病毒侵袭后,较容易出现小反刍兽疫。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需要报告的A 类传染病,在我国属于一类动物疫病。

1.2 病因

山羊出现小反刍兽疫是因为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该病毒是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一类,在免疫学及物理化学特性上,同牛瘟病毒相似,病毒通常表现为粗糙球形,多形性,体积稍大于牛瘟病毒,螺旋中空杆状核衣壳,不存在特征性的亚单位,病毒有囊膜,可以在睾丸细胞、胎绵羊肾、Vero 细胞等上增殖,导致细胞病变,形成合胞体。小反刍兽疫病毒在自然环境下生存力很低,pH >11.0、pH<4.0、60 min 50℃环境均可以使得病毒失去活力,但此类病毒抗寒,在冷冻或者冷藏的组织中可以活很长时间。另外,小反刍兽疫病毒使用普通清洁剂、醇、醚、NaOH(2%)、苯酚等均可以实现灭杀作用。

1.3 传播途径

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可以造成羊出现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等。小反刍兽疫病毒传播速度很快,一旦病羊混入健康羊群中,很容易造成快速传播。首先,直接接触传播。健康羊与病羊直接接触可以导致健康羊感染,出现小反刍兽疫。其次,分泌物及排泄物。除了直接接触传播外,病羊的粪便和鼻、眼、口腔分泌物等也携带大量病毒,会导致其他健康羊感染。再次,病羊的接触物品。小反刍兽疫病毒传播途径十分广泛,除了上述传播方式可能导致传染的情况外,通过饲养人员衣物、饮用水、污染饲料、圈舍、工具等可能接触到病羊的物品,均可能导致健康羊只出现感染。最后,飞沫传染。如果健康羊只接触到病羊打喷嚏喷出的飞沫,也可能导致附近羊只出现感染的情况。

2 危害

首先,当山羊出现羊小反刍兽疫后容易出现大范围的疫情。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传播性很强的疾病,当羊群中出现一只患病羊只,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很容易导致整个羊群出现感染情况,严重影响羊群的正常生长,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其次,羊小反刍兽疫死亡率高。当羊只患上羊小反刍兽疫后,患羊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眼睛发红等症状,且随后羊只体温下降,出现明显的脱水、腹泻等症状,死亡率高达70%~80%,羊只的死亡将直接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再次,对消除贫困产生不利影响。羊小反刍兽疫起初发病大多在较为贫困的地方,羊只出现死亡势必会给养殖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对于消除贫困造成不利影响。

3 鉴别诊断

由于羊小反刍兽疫造成的危害大,及时进行鉴别与诊断,采取有效科学的防制措施,对于促进羊群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1 症状表现

当动物出现疾病后,根据症状表现对疾病类型进行鉴别是最为直观且有效的鉴别诊断方式,熟悉掌握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利于养殖户及时发现羊群的异常情况。通常羊小反刍兽疫表现症状:(1)炎症。羊小反刍兽疫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当羊只被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发挥作用,发生炎症反应,使得病羊出现流鼻涕、发热、感染等早期症状,之后随着感染不断加剧,容易引起患羊出现眼球结合部黏膜炎、眼睑黏膜炎等,严重时可导致患羊出现全身性炎症。(2)腹泻。腹泻属于羊小反刍兽疫最为明显的特征,患病羊感染上小反刍兽疫病毒后,由于全身感染容易导致患病羊出现肠道损伤,使得原本正常的消化功能受损,继而患病羊出现腹泻等症状,且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出现血样腹泻。(3)伴发症状。疾病可分为不同时期,在不同时期患病羊伴发的其他症状有所不同。在患病羊急性发作前,往往需要经历3 ~10 d 的潜伏期,此时患病羊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达40 ~41℃、精神颓废、鼻镜干燥、食欲减退、鼻腔及口腔存在黏液、呼吸不畅、鼻孔堵塞、大量流涎、口腔黏膜弥漫性溃疡等症状,有的患病羊可能出现结膜炎,更严重的患病羊会出现失明。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到后期,患病羊出现血样腹泻,伴发堕胎、呼吸困难、体质量减轻、脱水等情况,可在5 ~10 d 内出现死亡。(4)呼吸系统疾病症状。除了上述的症状外,患病羊还会出现腹部呼吸、咳嗽、肺炎等症状,如果患病羊伴有其他疾病如寄生虫等,出现死亡的概率会更高,甚至高达100%,严重的患病羊暴发死亡达到100%。

3.2 病理改变

当患病羊出现小反刍兽疫后,病理改变为鼻内、口腔黏膜出现部分坏死或者全部坏死,水肿等情况。随着病情不断发展,糜烂程度越来越严重,病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炎和气管炎,通过组织学观察可以发现,病羊肺组织存在多核巨细胞,且出现斑块状病理改变。发病初期大多数病羊出现脾脏梗死、皱胃糜烂等情况,创面存在出血,在影像学相关设备下可以看到清晰的轮廓,并有一定的规则,大多数出现条状结肠充血或出血、直肠充血或出血。

3.3 实验室检查

为了准确鉴别羊是否出现小反刍兽疫,可以采用实验室检测手段,进行科学鉴别,从病羊鼻腔、口腔、直肠及眼睑下结膜等取下相应病料后,在抗凝剂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培养进行鉴别是否存在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如果患病羊存在感染情况,病毒可以在5d 内让正常细胞出现病变,细胞不断变圆,之后合成合胞体。病毒检测可采用cDNA 探针、RT-PCR 探针等进行检测,也可用对流免疫电泳实验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等。

4 防制措施

4.1 强化饲养管控,有效防治

小反刍兽疫属于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在日常管理上需要做好饲养管理,保持羊群环境良好,避免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羊群造成不利影响。首先,需要解决卫生问题。养殖人员需要定期对羊群生活的环境进行清理,保持羊群生活环境干燥,避免环境过于潮湿,对羊群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及时进行圈舍通风。做好圈舍通风处理,确保圈舍光线充足,保证饲养营养均衡,做好羊群管理等。

4.2 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疾病暴发

为了避免小反刍兽疫的出现或者暴发,需要从传播途径入手,切断传播途径。首先,圈舍的定期消毒。可以使用酚类、柠檬酸、酒精等消毒剂或者是碘消毒剂等消毒药物,对圈舍进行定期消毒,有效阻断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传播。需要注意在圈舍消毒之前,应将粪便等污物彻底清理干净,确保消毒质量。其次,所有羊接触物品的消毒。除了进行圈舍消毒外,为了避免小反刍兽疫出现,需要定期对羊接触的物品进行定期消毒。

4.3 紧急免疫与疫情隔离

应对疫情需要采取紧急免疫措施,小反刍兽疫疫苗预防效果比较理想,保护期可达到3年,尤其是通过高密度免疫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有效建立相应的免疫屏障,抑制疫情的出现及发展。另外,如果出现疫情,需要立即进行隔离与扑杀,避免疫情扩散,确保羊群的安全。禁止羊群到河沟内饮水、禁止外人进入饲料场,改用水槽饮水等,减少对羊群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时对病羊进行处理。

5 结束语

羊小反刍危害大,影响严重,因此面对山羊等出现的小反刍兽疫,需要及时科学鉴别与诊断,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避免疫情暴发,降低羊小反刍兽疫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推动山羊养殖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羊小兽疫病羊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纸条研制成功
对肉羊瘤胃积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和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羊咳嗽怎么治
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浅析小反刍兽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十招巧识病羊
识别病羊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