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兽医治疗牛肚底黄

2021-03-27高亚柏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木通候温桔梗

高亚柏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宁远畜牧兽医站,甘肃安定 743019)

肚底黄又名板肚黄、锅底黄、筲箕黄,多为湿热毒邪凝于肚底(腹下)发生肿胀的一种黄证。现代兽医学称腹下水肿,多发于夏秋两季。

1 病因病理

肚底黄多因暑热炎天,劳役过重,血分郁热,兼感风湿之邪,致使湿热毒邪凝于腹下所致。或因饮喂失常,劳役无时,日久则脾胃虚弱,脾失运化,而致水湿停滞于腹下而发病。前者为湿热型,后者为脾虚型。

2 临床症状

2.1 湿热型

肿势发展迅速,身有微热,肿胀界限不甚明显,初如碗口,后渐增大,布满肚底,重者肿胀蔓延至胸前和会阴部[1],不热不痛,指压留痕,针刺流出黄水,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减少,口色鲜红,脉象洪大[2]。

2.2 脾虚型

患牛精神倦息,耳鼻及四肢发凉,口色淡红,舌津滑利,脉象虚弱,发病缓慢,肿胀逐渐增大。

3 治疗

湿热型宜清热利湿、散瘀消肿,脾虚型宜温补脾肾、行水除湿。

荆防败毒散:荆芥30 g,防风30 g,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各24 g,桔梗30 g,茯苓45 g,川芎15 g,甘草15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加味实脾饮:白术24 g,茯苓24 g,木瓜18 g,大腹皮24 g,草豆蔻18 g,附子15 g,姜皮15 g,甘草12 g,五味子15 g,陈皮30 g,党参30 g,黄芪3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笔者曾用此法试治患牛5 例,全部痊愈,效果良好。

中药治疗牛肚黄:药用秦艽、陈皮、花粉、黄柏、巴戟、木通、黄芩、枳壳、知母、茵陈、青皮、山药、川楝子、生甘草各25 g,防己、滑石、地肤子各5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引用蜂蜜100 g,同调候温灌服,隔日1 剂[3]。

医案1: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牛肚底黄。某家有1 头公黄牛,8 岁,下腹肿大。检查阴鞘至腹下脐部附近肿大(面积40cm×50cm),排尿滴状,肿胀部分不热不痛,针刺排出无色透明液,其他无异常。诊断为肚底黄。用五味消毒饮加减(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 g,黄柏45 g,黄芩30 g,木通60 g,茯苓60 g,猪苓60 g,白术30 g,泽泻60 g,防己45 g,苍术60 g,陈皮30 g,木香458,香附45 g,甘草15 g)研末,开水冲调,侯温内服。外用稀氨水洗患部。再田白针刺肿胀处,放出白色透明液,用2:1 的石灰醋糊剂外敷。用上方仅服1 剂,消肿明显,仅剩碗口大,食欲增加。再服原方1 剂,随访痊愈[4]。

医案2:某家有1 头牛,1 岁半,减食。检查精神不好,睾丸肿大,口色微乌紫,口温不高,尿道口脐部附近有一圆形包块(面积10 cm×10 cm),睾丸肿大无热感、痛感,耳鼻角微凉,体温36.9℃,诊断为腹黄(脐黄)。用银花90 g、黄芪60 g、当归45 g、甘草15 g、甘遂15 g、板蓝根90 g、紫草24 g、丹皮20 g、麻黄15 g、熟地30 g、附片20 g、肉桂20 g、干姜20 g)煎水内服,连服2 剂。2d 后复诊检查:体温38.1℃,口色红燥,耳鼻微温,肿退明显,再用下方:银花60 g、当归30 g、黄芪40 g、玄参90 g、麦冬60 g、甘草20g、生地40 g、黄芩60 g、大黄60 g、芒硝90 g、枳实50 g,水煎内服。基本痊愈。

用中草药制剂——了哥王注射液(广东利民制药厂制造)治疗牛肚底黄30 多例,一般经1 次治疗后,第2 天症状稳定,第3 天黄肿全消。极少数病例(发现较早,程度较深)治疗3 次不需任何其他办法,也可痊愈。成年牛1 次用2 ml 的了哥王注射液10 支,颈部肌肉注射。

人参散:人参15 g(现用党参30 g 代)、茯神30 g,郁金30 g,连翘30 g,升麻15 g,远志30 g,甘草20 g,板蓝根30 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功能清热散结,养心安神。如口色赤紫,加大黄、朴硝、黄连。

天竺黄、防风、人参、川芎、干地黄、紫苏、天麻、白蒺藜、甘草、黑附子为末,蜜、水调灌。

人参15 g,茯神30 g,远志20 g,青黛20 g,郁金25 g,栀子25 g,连翘20 g,玄参25 g,酸枣仁20 g,牛地30 g,当归15 g,甘草20 g,天花粉30 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原方加减法:口色赤紫,加大黄、芒硝、黄连、天冬、麦冬;大便秘结,加蜂蜜、火麻仁;小便不通,加二五、车前子、滑石、木通。

针治:用小宽针在腹下肿胀部乱刺,放出黄水。

消黄散:知母、青皮、积壳、芒硝、大黄、黄柏、木通为末,引竹叶、熟猪油,水调灌服。笔者用此法试治患牛1 例,5d 后痊愈。

薄荷、木通、连翘、桔梗、白芷、黄柏、黄芩、大黄、金银花、天花粉、青皮、苍术、知母为末,引菊花叶、明矾,水调灌服。功能清热解毒、散壅消肿。主治牛热壅黄肿。

木通、薄荷、连翘、天花粉、青皮、芒硝、蜈蚣、白芷、金银花为末,引明矾、菊花叶,水调灌服。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流气饮:木香25 g,甘草20 g,荆芥20 g,薄荷20 g,银花25 g,羌活20 g,槟榔15 g,乌药20 g,香附20g,紫苏15 g,茵陈蒿30 g,木通20 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

茴香散:小茴香25 g,香附25 g,沉香10 g,猪苓30 g,五加皮30 g,白芷20 g,二丑30 g,当归20 g,泽泻20 g,滑石20 g,车前子25 g,木香20 g,川芎15 g,木通20 g,甘草15 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黄芪150 g,当归60 g,乳香、没药、荆芥、防风、蝉蜕、花粉、栀子各30g,僵蚕、香附各20 g,木香、桔梗各15 g,大黄25 g,甘草10 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功能补气血、托毒护心、行气法瘀、消肿止痛。

乳香托毒散贵州省验方:乳香、没药、当归、白芷、防风、天花粉各30 g,穿山甲(制)25 g,赤芍、二花、贝母、陈皮各18 g。煎汤去渣,加酒90 g 内服。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托毒排脓。

雄黄、川椒、白及、白蔹、草乌、大黄、硫黄、官桂,为末,和面粉调药,熬熟,敷肿处。

蜒蚣20 条、全蝎50 个、天南星30 g、没药15 g,上药为末,候温灌服。

解毒玄参散:玄参45 g,桔梗30g,黄连21 g,麦门冬30 g,栀子30 g,山豆根30 g,贝母30 g,丹皮30 g,竹叶30g,葛根45 g,甘草45 g,石膏60 g。为末,开水冲调,加蜂蜜240 g 灌服,隔日1 剂,连灌3 剂。功能清热泻火、散瘀消肿。

菩萨石散:菩萨石、桑白皮、黄丹、青盐各适量,为细末,加蜂蜜熬成膏,每用少许涂患处。功能解毒消肿。

冰硼散:硼砂、冰片、青黛、井泉、山豆根、青盐、牙硝(各等份),为细末,吹入口内。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糖军散:白糖120 g、大黄(为末)6 g,加浆水2500ml,混合灌服。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四黄石膏散:大黄、黄芩各90 g,黄柏、栀子、连翘、郁金各60 g,生石膏45 g,桔梗、金银花、黄连、菊花、甘草各30 g,为末,开水冲调,加蜂蜜250 ~500 g、浆水(酸菜水)5000ml,灌服。

白扁豆30 g、白芷30 g、石莲子30 g、香薷30 g、郁金30 g、白药子30 g、玄参30 g、丹参30 g、青蒿30 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加味清心散:黄芩45 g,黄连30 g,石膏60 g,栀子30 g,连翘30 g,香薷60 g,郁金30 g,金银花30 g,生地30g,当归60 g,桔梗30 g,菊花30 g,甘草30 g。为末,开水冲调,候凉灌服。

黄连解毒汤:黄连20 g,大黄50 g,黄芩30 g,黄柏30 g,知母30 g,渐贝母30 g,开花粉30 g,甘草20 g,桔梗20,陈皮15 g,栀子30 g,连翘30 g,芒硝90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

舒筋活血饮:当归30 g,红花30 g,木瓜30 g,赤芍25 g,丹皮20 g,陈皮30 g,乳香25 g,没药25 g,远志30 g,茯神30 g,酸枣仁25 g,沉香10 g。煎汤去渣,候凉,加山羊血(150 g)灌服。功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安神镇惊。

4 小结

牛养殖作为畜牧业中重要的草食动物分支,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拓展,已成为助农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同时,作为生猪稳产保供的有力替代品,牛养殖业的兴起不仅是产业全面均衡发展的刚性要求,更是调整人们膳食结构的一大重要举措。因此,抵御疫病侵袭,做好全面防控是发展养牛业的前提。

猜你喜欢

木通候温桔梗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东部白松物候学特性及年生长规律观测
用姜巧治猪腹泻
木通的新生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论述木通科木通人工栽培的研究概况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四季划分啥标准
千家妙方·我来荐方
白木通醇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