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兽医治疗马骡流涎

2021-03-27刘彦军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木通候温茵陈

刘彦军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团结畜牧兽医站,甘肃安定 743016)

流涎是以患畜口中流出水样或黏液样波体为主症的一种病症。通常来讲,流涎是众多疾病的综合,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

1 病因病理

流涎与吐沫的原因,大体分为寒热两个方面。中兽医古籍中有“恶癖吐水”“胃寒流涎”“肺寒吐沫”“心热流涎”“胃热流涎”等记载。但一般来讲,寒邪所致多属胃冷,热邪所致多为胃热。

胃寒流涎,在临床上较常见,多因外感风寒,或奔走过急,劳役过重,出汗后拴于风道,气候突然变冷,或被阴雨苦淋,或夜露风霜,冬季厩舍不严密,受贼风侵袭,阴寒贼邪,侵犯肌肤腠理,损伤营血,传入脾胃,使脾胃俱寒,而呈口吐清涎之症。此外,渴急或空腹暴饮冷水,过食冰冻草料,阴寒之邪,积滞胃腑,传注脾经,使脾胃俱冷而生本病。马属动物由于条件反射而形成恶癖病,表现出口唇不断运动或触着物体时,亦可流出大量口水或涎沫,应注意加以区别。

2 临床症状

2.1 胃冷吐涎

口吐大量清涎,全身颤抖,毛焦肷吊,运步拘急,精神不振,慢草减食。严重时食欲废绝,耳鼻俱冷,四肢冰凉,体躯蜷缩,恶风恶寒。口色青黄,口腔湿润有薄白苔,无味。脉象沉迟。

2.2 心热流涎

舌体肿胀或溃烂,口流黏液。精神短少,采食困难。口色赤红,脉象洪数。因异物刺伤者,可见有刺伤或钉、针、芒刺等伤痕或异物。

2.3 肺寒吐沫

口吐大量白色泡沫。精神短少,毛焦肷吊。口色如绵,脉象沉细。

2.4 恶癖吐水

休息时,嘴唇触及外物(如缰绳、槽帮、柱桩等)时,不断活动,随之流出大量口水,经久不止,至采食或劳动时才停止。病程可达数年之久。

3 治疗

胃寒流涎宜温中散寒、和血顺气,心热流涎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肺寒吐沫宜温化寒痰、涤荡痰饮,恶癖吐水宜阻断病因、调节阴阳。

(1)当归25 g,厚朴20 g,麸枳壳25 g,高良姜20 g,苍术20 g,炙甘草10 g,白术(土炒)15 g,益智仁25 g,升麻20 g,半夏15 g,广木香20 g,生姜30 g。上药水煎,候温加黄酒120 ml灌服。

(2)理中汤:党参60 g,干姜60 g,炙甘草60 g,白术60 g。水煎服。笔者曾用此方治疗患病马骡,治愈率达到90%以上,效果较好。

(3)桂心散;桂心20 g,五味子15 g,炙甘草15 g。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加盐(炒)15 g、青葱3 根、酒60 m1,同调灌服。

(4)治心热流涎用洗心散:天花粉30 g、黄芩30 g、茯神25 g、栀子30 g、白芷10 g,共为末,开水候温灌服,也有治疗期加入鸡蛋4 枚同药灌服。

(5)治肺寒吐沫用半夏散:半夏30 g、升麻45 g、生姜30 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蜂蜜60 g,同调灌服[1]。

(6)针治:胃寒流涎火针脾俞穴;心热流涎针玉堂、通关、鹘脉穴等;肺寒吐沫针鼻前、风门、玉堂穴;恶癖吐水水针注射下唇两侧肌肉内。

(7)水针治疗马骡恶癖吐水,对其唇部施行较强的刺激,引起局部暂性肿胀疼痛,以阻断其条件反射。方法是:取95%酒精10 ml,注射于下唇肌肉内,或分别注射于下唇两侧的肌肉内,每侧各5 ml。一般注射1 次即可痊愈,如无效,隔2 ~3d再重复1 次。

(8)茵陈散(一):茵陈、甘草、黄连、防风各30 g。为末,引浆水、生姜、蜂蜜,同煎三五沸,候冷灌服。本方有清热利湿、疏肝扶脾之功。原方云:“治马卒热,草慢,口眼黄,精神短慢,微觉喘粗。春夏宜五七日一次常灌。”在春夏之季,应于未病之先,或刚开始出现上述症状时,给马灌服此方,能收到一定的预防调理效果。

(9)茵陈散(二):茵陈45 g,木通15 g,麻黄15 g,羌活15 g,防风15 g,白芷25 g,桔梗25 g,桂皮15 g,半夏25 g,甘草15 g,当归15 g,枳壳15 g,厚朴15 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功能解表通阳、理气和营。本方又为春季预防马病的调理剂,同茵陈散(一)比较,减少了黄连、生姜,增加了木通、麻黄、羌活、白芷、桔梗、桂皮、半夏、甘草、当归、枳壳、厚朴。该方出自《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笔者曾用此方治疗患马4 例,治愈率达到100%。

(10)木通散:山药、栀子、牛蒡子、瓜蒌根各30 g。为末,引生姜,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本方与茵陈散均能清热利湿,但本方侧重治肺,上下通利,茵陈散侧重理肝,疏肝扶脾。

(11)茵陈木通散:茵陈15 g,连翘15 g,桔梗12 g,川木通12 g,苍术18 g,柴胡12 g,升麻9 g,青皮15 g,陈皮15 g,泽兰12 g,荆芥9 g,防风9 g,槟榔15 g,当归18 g,牵牛子18 g。上药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马、骡150 ~250 g,羊、猪30 ~60 g。

(12)黄药子、贝母、大黄、白药子、黄芩、甘草、郁金各30 g为末,引蜂蜜,新水调澈。功能清热泻火、解毒。

(13)大黄、黄芩、栀子、黄连、黄柏、滑石、桔梗、薄荷为末,水调灌服。暑月灌马,可

(14)理肺散:蛤蚧、知母、贝母、秦艽、苏子、百合、山药、天冬、马兜铃、枇杷叶、防已、白药子、栀子、瓜蒌根、麦冬、升麻各15 g。为末,引蜂蜜、糯米粥、瓜婆,调灌。

(15)白药子、当归、芍药、桔梗、桑白皮、瓜蒌根、贝母、白芷各30 g,引浆水、葱白、生姜,同煎三五沸,候温灌服。《痊骥通玄论》和《元亨疗马集》引载本方,但方中无贝母,而多白术。

(16)茴香、川楝子、青皮、陈皮、当归、芍药、荷叶、厚朴、玄胡索、牵牛、木通、益智各30 g 为末,引酒、葱,同煎三五沸,候温空腹灌服。

(17)加味半夏散:制半夏18 g,防风、升麻各15 g,枯矾12 g,橘红15 g,茯苓、苍术各25 g,柴胡15 g,生二五25 g,焦山楂30 g,砂仁15 g,甘草10 g。为末,开水冲调,引用生姜30 g,同调,候温灌服。功能理肺顺气、祛痰。主治马肺寒吐沫。

(18)乳香散:乳香、没药、人参、当归、肉桂、血竭、良姜、远志、芍药、香附各25 g,引青葱、苦酒,水煎三沸,候温灌服。功能益气养心、活血散寒。主治马心寒流涎。

(19)紫苏饮:紫苏45 g,荆芥25 g,薄荷20 g,麻黄15 g,桔梗、陈皮、半夏、天花粉、甘草、葛根、升麻各20 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功能健脾温肺、燥湿化痰。主治马寒伤肺、吐沫。

(20)建中汤:白术30 g,陈皮25 g,茯苓30 g,泽泻20 g,木通15 g,滑石30 g,甘草15 g,党参25 g,枳实15 g,厚朴15 g,半夏20 g,肉豆蔻25 g,干姜20 g,槟榔15 g,砂仁20 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功能温阳和中、降逆顺气。主治马劳伤流涎。本方根据《金匮要略》大建中汤之意立方,减去蜀椒、饴糖,加入白术、陈皮、茯苓、泽泻、木通、滑石、甘草、枳实、厚朴、半夏、肉果、槟榔、砂仁。

(21)白术化寒散:白术24 g,茯苓、陈皮、石菖蒲各18 g,厚朴21 g,益智18 g,泽泻、砂仁各15 g,官桂18 g,小茴香30 g,香附子21 g,青皮18 g,甘草12 g,炒盐30 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功能温中散寒、健脾利湿。主治马胃冷吐涎。

(22)青陈和中散:青皮24 g,陈皮15 g,砂仁9 g,五味子6 g,桂心12 g,厚朴、益智仁、干姜各12 g,当归15 g,肉豆蔻9 g,炙甘草9 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功能嗳胃湿脾、行气散寒。主治马胃冷吐涎。

(23)摄涎汤:益智仁、桂皮各50 g,干姜、半夏、防风各40 g,升麻30 g,党参、苍术各60 g,获苓50 g、旋覆花40 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功能健脾祛湿、温中化痰。主治马流涎症。

(24)治涎散:黄芪30 g,党参40 g,陈皮50 g,半夏40 g,莪术50 g,良姜20 g,大黄15 g,丁香30 g。灌服。功能益气健牌、燥澎行气。主治马流涎痰。

4 小结

近年来,虽然马骡养殖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比有所下滑,但在牧区及一些竞技类项目中还较为常见,因此对马骡流涎的治疗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流涎与吐沫的原因虽然较多,但不外寒、热两个方面,常见的有胃热流涎与胃冷吐涎。根据临床经验,胃热流涎以石膏知母汤加减治疗,胃冷吐涎以健脾散加减治疗效果良好。肺寒吐沫应用半夏散治疗的效果亦佳。其他各症较为少见,介绍的有关方药可供参考。流涎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所以应积极找出病因,作出准确诊断,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可内外并施、双管齐下,于内是加强饲舍的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按照当地季节气候把控舍内温度,同时饲料也因马骡年龄、膘情的不同而定,不能统一食谱一贯到底;于外主要是予以适当的运动量,提高马骡自身免疫力。

猜你喜欢

木通候温茵陈
东部白松物候学特性及年生长规律观测
用姜巧治猪腹泻
利胆退黄夸茵陈
木通的新生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论述木通科木通人工栽培的研究概况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
四季划分啥标准
白木通醇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