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磺胺类药物在饲料和畜产品中的残留危害

2021-03-27萨仁高娃

草食家畜 2021年4期
关键词:磺胺类毛细管牲畜

萨仁高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兽药饲料监察所,乌鲁木齐830063)

近年来,磺胺类药物在农畜产品中使用率逐渐增高,主要是由于该类药物具有抗菌效率高的优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牲畜中的病原菌,提高牲畜的存活率。但是,磺胺类药物在应用后被机体吸收,残留在牲畜体内,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磺胺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磺胺类药物在饲料和畜产品中的残留、危害与检测备受关注。在此前提下,本文针对磺胺类药物在饲料和畜产品中的残留、危害与检测,综述如下[1]。

1 磺胺类药物在饲料和畜产品中的检测方法

1.1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是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提出的色谱法以及色谱图的概念,在随后的几十年内迅速发展成为一项高效的分离检测技术,时至今日应用仍旧十分广泛。据多项研究证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能够对饲料以及畜产品等物体中的磺胺类药物含量进行快速检测,且检测成功率高,失误率较小,更有利于相关人员开展对饲料以及畜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含量的检验[2],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化学、食品、农学和医学等领域,其应用价值较高[3]。

1.2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分离法,通过同一种吸附剂对不同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让各成分在流动相中以连续吸附、解吸附、再吸附的方法,实现分离出各个成分,进而对某种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薄层色谱是在塑料板、铝基板或者玻璃板上涂上均匀的、薄的一层固定相,然后点样,待其展开后,结合比移值(Rf)与适宜对照物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可以实现测定含量、检测杂质等作用。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检测效率高、分离速度快、可以用于快递定性,其包括分离类固醇、磺胺类、脂肪酸、核苷酸以及其他多种物质的层析方法,也可作用于跟踪物质发生反应的进程[4]。

1.3 免疫色谱

免疫色谱又可称为免疫亲合层析技术,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发明出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近几十年来得到全面推广,同时该方法不仅仅用于分类纯化生物大分子,还应用到定性、定量分析目标产物,其优势是安全、高效、稳定。免疫色谱法能够快速的分离和纯化抗体,主要结合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实现对特异性抗体进行分离纯化,能够快速的从样品中获得目标成份,由于其专一性较强,为此该方法分离纯化的效果较为理想。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已经先后有相关研究研制出免疫亲和柱,如:氛霉素免疫亲和柱、黄曲霉素免疫亲和柱等等,这些免疫亲和柱应用在高效液相、高效气相上,可以实现检测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毒素、药物成份分析等各个方面[5]。

1.4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是指溶质在毛细管内的背景电解质融液中以不同的速度迁移而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溶质带的电泳模式,是目前检测饲料以及畜产品中磺胺类药物含量最广泛的一种操作方式。该方法的分离通道采用了弹性石英毛细管,动力输出为高压直流电场,结合待测样品内各个组分的分配行为、淌度的不同,可以实现对目标物的分离,因为该方法用到的毛细管的电流较小、而电阻大,焦耳热效应得到控制,加之散热比表面积大,有效避免了电泳时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了分离的效率,进而使得样品的检测效率得到提升[6]。

2 分 析

磺胺类药物在饲料和畜产品中的危害,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畜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含量较高时,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且在牲畜体内含有大量磺胺类药物时可出现急性中毒现象,牲畜多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兴奋不安、麻痹、口渴、生长发育不良、贫血、黄疸、血凝固时间延长、全身虚弱、食欲减少等现象,在将中毒牲畜进行病理解剖后可发现,牲畜体内对应器官皆出现严重程度不同的出血现象,肌肉苍白、喉头和气管黏膜也可发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肝脏淤血肿大、呈现紫红色、肺淤血、心内膜出血、肾肿胀等表现,严重危害牲畜健康[7]。此外,人体长期食用磺胺类药物残留较高的畜产品后,人体会吸收畜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造成耐药性的出现,同时也可引起人体出现中枢系统、血液、器官功能等损伤,可表现为蛋白尿、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疹、血尿、溶血性贫血等临床症状,严重威胁人体的身体健康[8]。

3 讨 论

目前应用在牲畜饲料中的磺胺类药物种类较多,药物使用的具体方式不同,由于部分兽医人员对磺胺类药物应用的专业知识程度不高,因此,该类人员在使用药物时并不能按照正确操作以及剂量执行,导致错误用药、滥用药物而造成牲畜体内大量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而造成畜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含量超标;此外,部分养殖场为提高牲畜的生存率,大量以及长时间对养殖的牲畜采用磺胺类药物,未按国家相关要求及时停止使用药物,进一步加重了牲畜体内残留磺胺类药物过多的现象;另外,部分饲料生产商未按照国家相关饲料制造有关规定执行,在饲料生产时加入大量磺胺类药物,导致牲畜体内长时间存在大量的磺胺类药物无法排出体外,致使畜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含量急剧超标。

4 结 论

畜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给人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此外,对牲畜大量使用磺胺类药物,在抑制牲畜体内细菌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牲畜患病的风险,进而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饲料生产商的管理,降低饲料中存在的磺胺类药物;严格把控磺胺类药物的使用方式和使用剂量,最大程度的保证群众安全,保证牲畜合理用药。在检测饲料以及畜产品内含有的磺胺类药物检测方式中,主要方式有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免疫色谱以及毛细管电泳法,通过这些方法均能够使磺胺类药物的检测速度以及技术提高[9]。而在日后相关的检测中,我们将仍对饲料和畜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检测方式、危害以及残留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找出更有利于降低饲料以及畜产品中磺胺类药物超标现象的方法,保证群众食品安全[10]。

猜你喜欢

磺胺类毛细管牲畜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交换牲畜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3-氟-4-溴苯酚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超声萃取-毛细管电泳测定土壤中磺酰脲类除草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自酿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
水体中3种磺胺类药物对斑马鱼的生态毒性效应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用毛细管电泳检测牦牛、犏牛和藏黄牛乳中β-乳球蛋白的三种遗传变异体
“人造炎症”治疗牲畜阉割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