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兽医辨证治疗牛瘤胃臌气

2021-03-27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口色臌胀臌气

杨 阳

(甘肃省泾川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甘肃泾川 744300)

瘤胃臌气又叫肚胀,是饲料停滞胃腑,异常发酵产气,超过胃的正常容积,而引起牛腹胀作痛的一种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发病较多。根据发病及病理的不同,中兽医将瘤胃臌气辨证为气滞郁结、脾胃气虚及水湿困脾三种证型[1]。

1 病因病理

1.1 气滞郁结型(或称急性原发性瘤胃臌气)

多因过食易于发酵产气的饲料,如初春嫩草、带露水的青绿饲料,开花前的苜蓿、紫云英,菜叶、甘蔗渣、酒糟或过食大量难消化而易于臌胀的油渣、豌豆,以及喂饲已经发酵或霉败变质的饲料等。这些饲料,在胃内不能腐熟、运化,便迅速发酵产气,引起瘤胃急剧胀大,而发生肚腹胀满之证。当喂饲后,未经反刍,就急于使役、赶路也能发生本病。此外,如因误食有毒植物(如蔓陀罗、万年青、夹竹桃,以及秋末二茬苜蓿、高粱苗、玉米苗等)而引起本病,则不属本病讨论范围。

1.2 脾胃气虚型

多因长期饲养失宜,使役过重,饥饱不均,损伤胃气,以致脾胃气虚,脾胃不能及时将草料、水液运化腐熟而发病。此外,也常继发于宿草不转、百叶干、误食伤胃等病。

1.3 水湿困牌型(相当于现代兽医学中泡沫性瘤胃臌气)

常因脾胃素虚,饲养失宜,劳役之后,喘息未定,乘饥饲喂草料,致使脾胃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不能输布以腑成为泡沫而发本病。

2 辨证

2.1 气滞郁结型

发病急速,多在采食中或采食后突然发病。食欲、反刍、嗳气停止,腹痛不安,后肢踢腹,或见起卧,肚腹急剧胀大,左肷显著凸起,触之紧如鼓皮,拍打声如鼓响;呼吸喘急,口色结膜青紫。严重时患牛张口伸舌,口中流涎,四肢开张站立,发展至最后,表现为神识痴呆,左右摇晃,倒地不起,窒息死亡。

2.2 脾胃气虚型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肚胀较轻,仅有中度胀大,且多反复发作,穿刺放气,不久又胀。患牛表现精神不振,胃呆纳少,或时好时坏,反刍缓慢或停止,肷部时胀时消,按压瘤胃,多不甚坚硬;口色淡白,脉象沉细。

2.3 水湿困脾型

病初,精神困倦,饮食、反刍废绝,肷部胀满,按之稍硬,或胃内有水,穿刺则水、气同出,水多气少或仅有泡沫外溢,口色淡红湿润,严重时呼吸喘急,站立不稳,口色青紫,脉象细数无力。

3 证候分析

脾不健运,胃不能及时化导,胃中草料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以致胃脘清浊不分,故见肚腹胀满,拍打呈鼓音,腹痛不安。因胃脘存有大量气体,压迫脏腑,以致产生气血瘀滞,肺气不得宣扬,故呼吸促迫,张口流涎,常作排粪姿势,口色青紫,乃是恶邪之气在胃内大肆横行,气血淤滞之征。口色淡白带黄,体瘦,乃系脾胃气虚之象。

4 诊断要点

(1)原发性臌气,食入过多的多汁青草,在茂盛的草地放牧,或食入大量的易发酵饲料。在症状上表现为腹部显著膨大,叩诊呈鼓音,呼吸困难,结膜发绀。

(2)前胃弛缓性臌气,呈周期性或时间不规则的反复臌气,同时询问病史确有饲养管理不当,听诊瘤胃蠕动音低而时间短,间歇时间不一致。

(3)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臌气,有持续的中度和高度臌气,偶呈间歇性,可保持数日或1周的瘤胃蠕动,且蠕动往往有力。

5 治疗

气滞郁结型,以行气破结、消积化滞;脾胃气虚型,以健脾理气、消积导滞;水湿困脾型,以逐水通便,消积导滞为治则[2]。

5.1 气滞郁结型

(1)方剂1

木香40g、乌药50g、青皮30g、陈皮30g、槟榔35g、厚朴40g、牵牛子50g、白蔻仁35g、大茴香50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蓖麻油500g,同调灌服。

(2)方剂2

炒莱菔子150g、广木香50g、青皮100g、香附50、山楂100g、神曲200g、大腹皮200g、生姜25g、附子30g、甘草25g,水煎服。

(3)方剂3

棉子油(或其他食用植物油)500g、碱面100g,用少量水将碱面溶解,再与油同调灌服。

(4)方剂4

食用植物油500g~1000g、旱烟叶(搓碎)50g,同调内服。

(5)方剂5

大蒜300g、米醋200g、洗米水2500g,连服3剂,先将大蒜用火烧至半熟,和第二次洗米水混合搅汁,再与醋同调内服。1天1剂,

(6)方剂6

大蒜500g、半边莲150g、马兰250g,上药捣烂内服。

(7)方剂7

石蒜250g捣烂,用纱布包扎挤压取汁,调水1kg灌服。

5.2 脾胃气虚型

应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调理,若脾气虚者可用方8~方9。

(1)方剂8

香砂六味汤加减,党参50g、白术45g、茯苓55g、青皮75g、陈皮60g、木香55g、香附65g、砂仁60g、莱菔子70g、甘草50g,水煎服。

(2)方剂9

花椒子60g、芥菜子30g、大蒜150g、酒曲4个,共研末,同烧酒250ml调灌。

5.3 水湿困脾型

(1)方剂10

大黄50g、牵牛子45g、大戟50g、甘遂55g、木香50g、芫花55g、枳实50g、莱菔子100g、当归50g、青皮40g、甘草25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2)方剂11

大黄100g、芒硝400g、厚朴50g、枳实50g、大戟25g、甘遂30g、芫花25g、三棱50g、莪术45g、甘草40g,共为末,开水冲,加植物油1kg同调灌服。孕畜忌用,若消瘦体弱、口淡脉虚者可适当减量,并加党参、炙黄芪各30g。

(3)方剂12

鲜乌桕树根皮300g、炒萝卜子60g,共煎水去渣,加植物油500ml同调灌服。

5.4 针灸治疗

对于慢性气胀者,可采用放针洗口法,并针刺山根(人中)、鼻中、脾俞等穴。

放针洗口法是针刺通关(又名知甘、舌底穴),位于舌体底面靠舌尖部两侧血管上,左右侧各1穴。将牛舌拉出口外,向上翻转,以三棱针或小宽针刺入0.3cm,出血,并用壶盛清水冲洗,而后擦抹食盐。1天1次,连用1~3次。

对于急性气胀者,即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在牛左侧肷部三角窝饿眼穴(又称肷俞穴),施行瘤胃穿刺放气术。瘤胃穿刺器械须用套管针,在紧急情况下,如无套管针,也可用三胃穿刺针或长注射针头,或就地取材,用中空竹管削尖后穿刺,然后采取抗感染措施。穿刺部位在左侧肷窝正中稍上处,称为肷俞穴或饿眼穴。术部剪毛消毒,左手在穿刺部把皮肤向前或向后推动,使皮肤和皮下肌肉发生错位(以便在术后皮肤复原时,皮肤和肌肉的两个穿刺孔交错自然闭合)。右手持套管针在穿刺点向右侧肘突方向急速刺入(如水牛皮厚不易穿透时,可用宽针或阉割刀在穿刺点切一小口,再行穿刺)。套管针插入瘤胃后拔出针芯,缓慢放气(可用手指压放针套口控制),放气不宜太快,以防牛因脑贫血死亡。随着瘤胃中气体逐渐放出,胃壁下陷,此时左手也相应地把皮肤按下,让腹壁与胃壁紧贴并把套管针外套固定,防止针自瘤胃内滑出,致使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和腹壁组织内而引起腹膜炎等。在排气过程中套管针也常为内容物所堵塞,可用针芯通之。当放气完毕(如需把药物投入瘤胃,可从套管针外套的孔中注入),把针芯复插入管套,左手仍紧压腹壁,右手迅速拔出套管针,局部再用碘酊消毒。如皮肤创口过大,可适当缝合1~2针。

瘤胃臌气初期治疗还可采用“探咽法”和“衔棒法”,探咽法用一根直径3 cm、长约60 cm的圆木棒,一端缠纱布,浸植物油后蘸少许食盐;打开口腔,手拿木棒另一端,用油盐端刺激咽部,促使嗳气。衔棒法用一根直径3~4 cm、长约30 cm的新鲜臭椿棒或其他木棒,横衔在病畜口中,两端系绳固定于角根,也可在木棒的中间系绳,将木棒的一头纵向置人口腔,绳分两股,通过两侧口角固定于角基部。也可用顺气穴插枝刺激法。

放气后,可接上从口灌服药物,因吃红花草等嫩苗青草而气胀,用食用植物油约500ml、食盐75~100 g,混合灌服或减去食盐,加大蒜籽100 g捣烂灌服。因喝人尿发生气胀的,用食醋1000ml、常水2000 ml灌服。一般气胀也用老鸦蒜(石蒜)4~6个磨烂对水1碗灌服。

用于止酵或消沫的中西药物简方还可选用以下药物灌服:(1)鱼石脂15g、95%酒精30ml,瘤胃穿刺后注人,或胃管投服,用于非泡沫性臌气。(2)二甲基硅油4g,配成2%~5%酒精溶液或煤油溶液,一次灌服,用于泡沫性臌气,也可用松节油。(3)洗脏头发或洗汗袜的肥皂水1000~2000ml。此外,多种中性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或其沉淀物(俗称油脚),都可选用来治疗泡沫性臌胀。

6 护理

病牛臌胀未消时,暂停饮喂,应缓慢牵行运动,或施以背腰部及肷部按摩。臌胀消除后,可适当喂给柔软、含水分少、易消化的草料。禁喂粗硬和容易发酵产气的饲料。

7 预防

露水未干,或雨过初晴时不可放牧,春初放牧前最好喂些干草料,以防止采食过量嫩草发生肚胀,少喂易于臌胀及容易发酵产气的饲料。

猜你喜欢

口色臌胀臌气
《元亨疗马集》“察色赋”浅析(上)
肉牛瘤胃臌气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牛前胃病辨证论治
治牛瘤胃臌气简法
浅谈“八珍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牛瘤胃膨胀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西药联合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
牛瘤胃臌气常用的治疗方法
羊腹部臌胀性疾病的症状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