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管理模式对大学生文化育人的影响*
——以攀枝花学院基础医学院博约书院为例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书院制通识书院

(攀枝花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育人的意义涵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是教育之根[1]。”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书院制、住宿学院等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平台”,大学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2],而传统高校育人模式存在重专业教学、轻德育培养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亟须根据新形势构建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手段。攀枝花学院基础医学院在国内外大学创办书院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把书院制建设作为关键点,创建文化育人环境,促进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书院制的内涵与研究现状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形式,具有讲学、藏书、印刷、研究、祭祀等功能,在培养人才、普及教育、创新学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延续了一千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和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它们不仅担负着传承中华道统的使命,还是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3]。书院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标志,如今书院热正在全国范围逐渐兴起,既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又增加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选择性,也为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

书院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也是西方近现代高校的一种学生管理与教育的模式,自十二世纪起,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就实行住宿书院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独特的书院文化,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成效的育人体系[4]。香港中文大学是我国实行书院制最早的高校,它是香港唯一一所仿效剑桥大学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书院制就是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基础上,借鉴英美住宿学院制的模式,实施一种新型的以宿舍为平台,进行通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任务的社区管理体制,是与学院制相匹配的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自主发展的制度[5]。自2005年开始,内地部分知名院校如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汕头大学等也开始探索书院制改革,截至2018年,全国已有55所高校成立了173家书院以及校园社区模式学院[6]。这部分高校以“书院制”为建设基地,以“通识教育”为抓手,建立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平台,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本学院书院制的特点及对大学生文化教育的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和精神需要环境的熏陶,因此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文化构建来说十分重要[7]。作为一所基础医学院,我院通过书院制改革打造校园文化新载体,书院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空间,营造优美的医学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书院文化的濡染,并为大学生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造活力搭建了优质文化教育平台。

书院建立导师制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行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统一,深入贯彻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川教函〔2019〕456号),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全面落实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和推进德医双修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举措[8],强化医师岗位胜任力和医师职业素养双提升计划,打造全新的医学本科教育“第二课堂”载体,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围棋、民乐、素描、书法和形体课。在学生入校之后,书院即为学生或者班级指派导师,导师既要承担对学生的个人指导,也需要完成相关通识课程的教学以及第二课堂的指导工作。导师制,这种“亦师亦友、朋辈互助”的关系不仅使其建立起一种基于“教”与“学”的师生关系,更是为初入社会的医学生的人生观培养提供了一种鲜活的体验,成为一个影响学生成长的过程。医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第二课堂活动,释放主动性和潜能,从而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通力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文化活动平台是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校园文化载体的主要依托,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9]。攀枝花学院基础医学院利用学科优势,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突出学院文化特色,让学生感受学院浓厚的文化氛围,发挥校园环境的文化育人功能。此外书院结合专业特色举办骨骼拼装大赛、解剖绘图大赛等比赛,力图通过亲身实践、身体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齐心协力塑造攀医人形象,使之对内具有凝聚作用,对外具有呈现功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践行的养成,激发学生的文化创造活力。

三、目前本学院书院制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缺乏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

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学校存在多个校区,学校整体规划书院难度加大;我院率先在本校开展“双院制”管理模式,获得校级层面支持力度薄弱,导致书院规模较小。

2.书院与学院协同育人难度大

书院制模式由于探索时间较短,对书院的特征和运行规律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书院与学院之间矛盾突出。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院和书院分工不明确,平台不健全;(2)书院导师投入时间不足和职责不清晰;(3)学工系统老师日常管理难度加大;(4)部分教师与学生对书院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未来展望

未来的大学校园里,书院制会逐渐成为培养一流人才的必由之路。在书院制管理模式的指引下,我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探索:1.新时代医学教育对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落实立德树人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案;2.构建“书院制”医学人才培养新体系,搭建医师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力同步培养的实践新平台,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提升书院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3.创新书院制下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为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提供实践新经验。

猜你喜欢

书院制通识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白鹿洞书院记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