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调查与分析
——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核查毕业生岗位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一、存在问题

1.学生就业创业意识薄弱,择业观就业观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部分毕业生追求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就业,对就业地域要求、工作薪酬要求、工作环境要求比较高,倾向于到沿海一线、二线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就业,对基层、中小城市、艰苦地区的岗位需求持观望情绪,存在“有业不就”“慢就业”“不就业”等现象,进而也导致毕业生协议签约率较低、违约率较高。

2.部分行业发展下行,需求总量缩水、质量提升,供需市场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

一是毕业生总量上升与有效需求增长放缓并存。毕业生总量仍然在高位运行,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岗位需求下降与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矛盾突出。二是毕业生就业能力、意愿与社会需求错位,精准对接程度不高。三是本地大型规模企业用人需求回升不够明显,同比省外行业竞争优势不足,毕业生在情怀和发展的选择上面临两难的处境。

3.就业动态把控与数据统计更新时效性不高,就业统计核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毕业生毕业离校后,部分毕业生实际就业状态发生变更,但尚未申请改派,导致学校数据变更不及时;二是部分毕业生对报到证的使用以及档案派发流程了解不够,导致办理相关业务时遇到一些困惑;三是部分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状态不稳定,毕业生跟踪调研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不能有效实现离校后的岗位精准推送和对接。四是就业统计程序有漏洞,就业核查不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准确。

二、解决措施

1.做好学生的择业观教育与就业指导

1.1 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指导服务团队,认真开展“一对一”地调研和指导。坚持落实教师包学生的责任制,深入细致开展毕业生择业观教育。学院为每位毕业生指定专人开展谈心谈话和调研工作,结合每名毕业生实际需求和个人特点制定专门帮扶措施,加强对每名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和引导,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关心和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1.2 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当前毕业生“有业不就”现象,对在校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成长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和行业去就业创业。

1.3 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引导。通过各类宣传平台集中解读、宣传在辽宁就业创业政策;邀请省市就业创业部门专家、优秀校友等进校宣讲;汇编相关就业创业政策下发至每一个毕业生,帮助毕业生掌握、利用好相关政策。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人才市场间的交流,共享和公开各类信息和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了解就业创业政策的机会。

1.4 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就学校和专业情况进行说明,实事求是地指出专业的优势劣势,赢得学生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共同做好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教育。

2.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及建设工作

2.1 持续开展重要行业企业的调研工作。积极开展规模以上企业调研,挖掘、调动各类资源,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各地人才中心联络对接,了解各市地对学校人才需求情况,邀请各市地企业进校招聘。组织各学院充分利用校友、就业创业基地以及专业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优势和资源,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根据毕业生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信息进行匹配对接,提高毕业生求职效率。

2.2 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进一步丰富校园就业洽谈会形式,充分发挥各学院专业和人才服务面向的行业特点,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方式,整合校园就业市场资源,鼓励按照专业类群召开校内专场洽谈会,提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效率,促进毕业生签约率的提高。

2.3 建立多样化就业市场平台,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全方位、密集开展小型线上与线下专场就业洽谈会;建立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实现更多毕业生实习、就业无缝对接;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结合专业设置和特色,积极与各相关行业企业加强沟通联络,深入挖掘用人需求,联合开展行业性、专业性的招聘活动,实现就业服务精准推送。

3.建立和完善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的长效机制

筑牢规范开展就业工作的底线思维,提高化解各种因推进就业工作而产生矛盾隐患的防范意识,杜绝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和现象。

3.1 强化全员纪律意识。一是要正视就业核查工作提出的问题,立行立改,认真对照查摆问题,深入落实统计工作“四不准”要求。二是职能部门建章立制,组织全校就业工作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学习,不断深入基层单位指导工作规范开展。三是多渠道宣传就业相关的法规、政策,提升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意识,积极接受广大师生的咨询和监督。

3.2 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督核查就业统计工作,完善就业数据统计和发布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校内就业统计核查机制,探索引入第三方对我校就业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核查,同时,建立校院两级的就业大数据平台,加强对全校就业数据状况的统计监测和督导检查。

3.3 持续做好未就业、就业不稳定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加强未就业和就业不稳定的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工作,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和岗位需求,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注重统筹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条件,做好毕业生“最后一公里”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核查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采用保留被测件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