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创造性活动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造性音乐活动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上海 200072)

前言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制约,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所开展的一系列创造性音乐活动,很容易走进一些误区当中,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在音乐创造和演奏中形成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就会导致在未来的音乐艺术理解中受到一定的制约,不利于学生对于音乐的正确理解。

一、创造性活动及其概念界定

从音乐创造的角度出发,所谓创造性的活动,就是一种学生基于音乐情感、作品风格方面的感受,以及在对其进行理解的基础之上所开展的即兴编创,或一些有目的性的创造实践活动[1]。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创造性活动更加侧重于音乐的创意思维能力方面的教育和提升。由此可见,这种在音乐教育当中的创造性活动,是对于音乐情感与思想内涵方面的表现,同时也是学生对于特定音乐体裁、文化语境方面的创造[2]。在学生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时候,可以很好地形成音乐编创和创造性的表演。在实际的创造性活动当中,十分重视音乐表现要素,需要确保形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同时对于一些表现材料、形式手段等,都进行合理的运用[3]。

一方面,在创造性活动的开展中,往往需要对于发声材料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学生还需要进行即兴节奏组合、编创以及编配伴奏,而教师则需要保证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以目的为出发点进行创编节奏以及内在规律的掌握。这样就可以在创设音乐情景的时候,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形成综合性较强的创意表演形式。在这种创造性活动的特征方面,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特征[4]。

1即兴性。例如,学生可以合着音乐性的节拍即兴进行的乐器打击,或者进行的一些即兴舞蹈,这些都是创造性的活动的主要形式,有着鲜明的即兴性。

2.创意性。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充分使用技能以及经验,确保可以表现出具有较为明显个性化特征的演绎,从而形成较为丰富的印象层次,对于各种创意内容的实现,都是需要对现有素材方面的重新使用和调整,以此形成良好的效果[5]。

3.合规性。合规性指的是一种对于即兴性的规范,其具有的即兴性属性,但并不是随意性,而是需要基于音乐的内在逻辑规律以及人们对于音乐方面的情感和审美规律,最终实现合理性的音乐创作。

二、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学虽已得到一部分学校的重视,但仍存在部分学校(尤其农村小学)忽略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由学者选择上海市各个区域20所小学作为对象,对小学音乐教师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均对音乐感兴趣,但仅有49%的学生对当前的音乐教学方法满意,提示小学音乐教学仍存在困境。

1.学生角度的困境

学生缺少音乐情趣,是当前小学音乐面临的困境之一。当下开展的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制约,使得学生始终缺乏相应的音乐情趣,在接受音乐教学的时候,无法形成较为直观的音乐感受。特别是在一些有着一定审美水平的音乐作品赏析的时候,由于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素养,就需要教师对其开展基本的乐理讲解[6]。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培养来说,在学生的小学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格外的重视起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本身的兴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是一种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堂互动性的重要方式[7]。

2.教师角度的困境

2.1 缺乏创造性活动

音乐教育当中的创造性活动,是创造性活动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水平的关键所在[8]。但是,在当下的音乐教学中,处于教师、学校以及教材方面的诸多外界因素干扰,以至于教师和学校对于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十分的缺乏,以此就会导致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地提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无法很好地通过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方式下,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对音乐方面的理解程度。

2.2 教学计划不完善

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个综合目的明确的教学计划,才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发挥出创造性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充分的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下,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使得基本上都是基于教师单方面的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经常在计划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学习效果。换言之,只有充分的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有着一个科学合理并指向性明确的教学计划,才可以让教师发挥出应用的引导效果,让学生在这样的创造性活动下,感受到音乐方面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9]。

三、创造性活动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于上述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实现教学工作目标,就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以此让学生可以在创造性活动的教学开展中,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1.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1.1 丰富知识储备

在学生的脑海中,有着越丰富的知识和内容,就会在实际的创作中,有着较强的创造能力。为此,教师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动画、音频方面的观看,以此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介途径,了解到世界万物,对整个世界有着一个立体的感知[10]。在参加一些外出活动的时候,可以很好地积累学生的内在知识,同时也在游玩的过程中,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观察能力。对于有音乐的赏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情感方面的感知能力。

1.2 学会感受生活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经常会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自身的创作中。以此,就需要顺应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性格发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学会将音乐与情感方面的融合,进一步地利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同时,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感知到世界万物的各种情感,对于一些细节进行巧妙的表达和捕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的引导,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让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对象。因此,就会导致教学工作的开展,会严重地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无法在创造性的活动开展中,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师生合作

在学生初次尝试将生活中一些小物品,进行不同音效方面的体验过程中,可以获得初次的成功喜悦,我们便可以将音乐教材相关的一些主体内容,提供给学生,并实现深层次、贴近音乐课堂音效的探索活动方式。在这样的课堂氛围当中,让学生有着较高的兴趣,同时课堂中处处都是智慧的碰撞。受个人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单独由学生自行学习,难度相对较高,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高效率的掌握知识。

例如,《小青蛙》是上海音乐出版社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一首二胡齐奏曲,其中在第二乐段的演奏中,着重表现出了暴风雨的音乐形象,以此便于对学生进行音响创编活动的开展。在学生欣赏完乐曲之后。就可以基于第二乐段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使用自制的小乐器,实现大自然音响的编创活动。

2.1 基于经验,师生合作

在当下对音乐形象进行初次探索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已有自制小乐器的探索经验,以此对于老师所提供的一些物品驾轻就熟,很快就进入到研究探索的状态当中。而在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可以对音乐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成功的模拟出青蛙鸣叫、风雨雷声等印象。

音乐的编创质量,一方面来源于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个人灵感。艺术源于生活,灵感同样源于生活。小学生音乐编创技能基础相对薄弱,嘱其善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对其编创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同样以《小青蛙》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编创能力,可以更加有层次地让音乐形象建立,就设计出教师需要利用钢琴,模拟出三个不同的情景。首先是小雨沙沙,可以表现出池塘内的小青蛙在小雨当中欢快跳跃的情景。第二个是狂风暴雨,表现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当中的池塘。最后是雨后的彩虹,表现出小青蛙在雨后的池塘当中,愉快的进行歌唱游戏。

2.2 横纵结合的教学方式难点

在本节课程的开展中,教学难点在于我们将音乐知识运用于音乐作品的感知、体验以及编创当中,以此可以使用不同的自制乐器,或者一些打击乐器,实现对一些不同音乐效果以及不同层次下的音乐演奏,营造出一个暴风雨下的场景,进一步的提升对作品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初次与学生合作的使用,能够从横向与纵向这两个方面出发,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聆听、比较、创造以及融合。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教师利用声音高低、呼吸的起伏以及身体的律动,甚至眼神暗示的方式,提示学生如何更加准确有效地进行音乐形象的表现。甚至还需要将表现的主动权,由学生的钢琴声转变到学生自己的音响表现,其中包括着音乐要素当中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音色[11]。

3.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需要始终保障音乐教学工作开展,能够符合创造性的本质,以此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并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此深度挖掘创编活动中的具体规则,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3.1 兴趣激发

在教师开展的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将创造活动,设计出一个“节奏组合”,以及可以很好地使用制定音高编创的方式,形成两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而在节奏的编创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对一些小动物的音响进行模仿,以此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是一种丰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活动。

3.2 经验重组

对于音乐创作而言,是一种对于各种音乐要素的重组行为。对于音乐要素的使用,并不是一种随意和无序的存在,而是一种基于特定音乐规律而存在的一种行为。为此,就需要在节奏的创编教学引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内在规律的学习和掌握,以此明确出节奏编创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在旋律的创作中,也是有效地推动教学的重要规则。

3.3 能力发展

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时候,无论是在即兴或者是在音乐的演奏过程,都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符合音乐演奏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方面的魅力所在。学生需充分理解音乐的内在规律,进而充分地激发出自身的热情,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事物,这样才可以在音乐的编创过程中,形成创造的热情。在学生的编创中,还需要重视起教师方面的引导,以此探讨出更多编创的可能性,让学生可以使用多种编创方式,对其现有的经验进行创造和思考。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探讨创造性活动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明确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对各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充分地实现教学工作的优化以及调整,帮助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猜你喜欢

创造性音乐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