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现路径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全程育人理论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一、前言

大学是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除了培养学生获得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在思想方面的引导,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中国的发展。当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一个科学的育人机制,准确地定义了人才的标准,并指明了培养人才的层面以及形式,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真正地顺应了中国新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各个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认真贯彻落实该理论的精神主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培养学生的全部过程,最后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二、关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相关概述

“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出的有关高校培养人才的最新指示,这个理论高度总结了人才培养的模式,为各个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该理论从两个维度阐明了培养人才的方式,首先是“全程育人”,全程的含义就是自学生踏入校门到学生毕业之后,在整个学习期间,都要始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熏陶下,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其次是“全方位育人”,这个理论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方式,认为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转变过去教育理念中过度重视培养学生技能而忽视其他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均衡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德育的教育。并且教师要依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特长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培育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使原本一些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实际学习生活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全校范围之内,调动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为了学生的发展实现全面参与,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1]。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下一些高校内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做到完全践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也没有把握好该理论的真正内核以及提出的目的,这就违背了该理论提出的初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论认识还不是不到位,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十分片面,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尽管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始将该理论纳入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但是教学过多的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专注于思想政治理论地传播与普及,但是并没有将最为精华的部分进行有效的落实,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脱节,并不能有效地培养和唤醒学生潜在的思想政治觉悟。第二,各个高校之间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标准并不一致,这就造成了学习内容的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对于内容地把握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对于国家提出的一些新的思想知识理论体系把握得不是很到位,授课内容还比较陈旧,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学生对新时代政治思想的认识,对于自身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阻碍。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体系并不完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社会各个阶层对于该理论的认识还并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就不能在整个社会、学校范围达成培养的共识,普遍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是该学科教师的工作,这在无形之中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论的贯彻落实增加了困难,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2]。

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现路径

1.加强对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认识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全面理解“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论体系的真正内涵,全程即学生在大学校园发展的全部过程,自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开始,学校就要对学生后续的思想发展与能力发展做出全面地规划,并制定详细的思想政治课程设计,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学校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要充分调动起各学科教师以及学校领导融入整个学生培养的过程,对学生思想做好严格把关,防止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西化或者是不良思想的侵蚀。此外还要深刻地理解全方位育人理论体系,从培养的内容来看,对学生培养的方向从过去过度关注智育的层面,逐渐向德智体美劳这五方面全面过渡,实现五育并举;从培养的主体来看,应该调动社会一切力量,在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之间建立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积极谋划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推动学生的发展。只有正确把握国家对于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宗旨和意图,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认真落实理论精神,才能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能力和水平过程中收到实效[3]。

2.统一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各个高校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同时,应该加强各个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在对新时代“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论准确地把握国情,并统一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转变过去各个学校单打独斗的形式。高校作为学术研究、技术研发的前沿阵地,对于国家的重大理论应该保持高度的敏感,做到对时代重大理论精神地精准把握,深度研究“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论内容,将其理论内容作为学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框架体系中的精华部分。与此同时,各个高校之间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学术沟通研究,并不断地探讨与研究,进一步深入细化理论内容,形成良好地互动,将正确的思想教育内容普及开来,最后形成科学的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保证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收到精准的理论内容,这样就能够充分保证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始终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从而保障了学生们能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3.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体系

为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定的目的,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应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地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在一个积极的氛围,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首先是从学校方面,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参与者,应该改变过去的授课理念,每个部门、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意识,并达成共识,为推动学生的发展做好铺垫。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调动每门学科老师参与度,使各方主体意识到对于思想政治内容的学习不仅仅限于思想政治课,而是应该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相联系,每一门学科都要结合自身实际特点恰当地融入思想政治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在原有基础的理论课程体系之中加入一定的实践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内容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定期的设计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如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理论知识演讲、集体学习领导人发言核心精神、学习时代先进人物的奋斗事迹、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思想教育的真正内核。其次是站在社会的层面,社会中的环境相比于学校来说有很多复杂的因素,而大学生活动的范围不在仅仅限于学校之中,已经开始接触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社会各界要提高自身对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并加入整个教育体系中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4]。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学生思想发展的引领者,应该全面践行社会新时期“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论主张,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活动,保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当下在一些高校内部,对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精神内涵理解的并不到位,在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准确、思想政治内容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的主体对于学生的培养要达成共识,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全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体系,有效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全程育人理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