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策略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籍图书馆工作

(安徽省南陵县图书馆,安徽 南陵 241300)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能一脉相承下来,古代先贤留下的书籍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做好文化典籍管理工作,公共图书馆中的古籍保护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保护好古籍是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基础,因此对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有着上下5000年的历史,古代先贤们留下了大量的典籍,这些典籍为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有大量的古籍被保存在公共图书馆中,供人浏览,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策略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古籍破坏、古籍遗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古籍的编辑整理工作不到位,不符合规范的分编、著录、版本鉴定等要求,部分基层公共图书馆甚至自编古籍书目,对古籍的管理保护造成很大的困扰。公共图书馆中的古籍破损老化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珍贵古籍的破损、蛀洞、鼠啮现象严重,一些古籍的表面上有水渍油渍,导致古籍纸张潮湿易损,部分以竹子为材料的古籍也面临着严重的酸化问题。另外,古籍修复工作难度大、技术性强,我国目前缺乏足够的古籍修复人才,由于资金、人手等限制,古籍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许多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修复都是依靠非专业人员来进行的,修复水平较低。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大量的古籍被损毁,据统计,全国收藏的3000万册古籍严重损坏,1000万册古籍急需修复。以国家图书馆为例,重度损坏的古籍有12万册,中度损害26万册,轻度损坏13万册,是整个民族的一笔巨大损失[1]。因此,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尤为重要。

二、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策略

1.做好古籍普查工作

古籍普查工作的目的是掌握公共图书馆中古籍收藏的具体情况,统计好古籍的种类,划分好古籍的内容和年限,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基础。目前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普查工作不到位,管理混乱,很多古籍没有统计到,造成了大量古籍遗失。公共图书馆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建立科学、完善的古籍管理制度。公共图书馆要清点馆内收藏的所有古籍,建立专门的古籍管理系统,为每本古籍建立单独的电子档案,将古籍的书名、作者、涉及领域、成书时间一一记录就在电子档案之中。并建立古籍清单,根据古籍涉及的内容进行分类,比如史实类、文学类、传记类等。古籍档案要编排上序号,要与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内部构造相对应,保证根据序号就能找到古籍对应的位置。对于一些非常珍贵的古籍,要进行单独管理。公共图书馆还要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对每一位借阅、使用古籍的人都应该做好记录,防止管理混乱造成的古籍丢失。另外,公共图书馆还要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建造古籍全文数据库,将古籍转换成电子文本,通过光盘或者网络进行保存。

2.加强基础保护设施建设

纸质的古籍非常脆弱,受保存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基础保护措施建设,改善古籍的保存环境。第一,公共图书馆要做好防火、防潮措施,火灾对于古籍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因此图书馆的防火措施是重中之重。公共图书馆中要安装火灾警报器、防烟感应器和气体灭火装置,保证一旦出现烟火,防烟感应器能立刻感应到,自动断开电源,并且发出火灾警报,喷出七氟丙烷、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迅速扑灭火源。同时防潮工作也非常重要,如果书籍湿度过大,将容易受潮发霉,滋生出书虫。公共图书馆可以采用恒温、恒湿的空调系统来控制馆内温度,也可以在馆内各处放置湿度计,每天进行观察,如果湿度较大,要及时加强通风。第二,公共图书馆要做好防虫的措施。蛀虫是古籍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古籍遭受蛀虫的情况非常普遍,公共图书馆通常使用樟脑丸来驱除蛀虫,但樟脑丸只能驱虫不能杀虫,在较为开阔的图书馆中,效果并不理想。公共图书馆可以使用樟木盒或樟木橱来存放古籍,能起到良好的防虫效果。使用白炽灯照明,并给古籍安装防光防晒的布窗帘,也能达到除虫的效果[2]。目前最先进的防虫技术是冷冻杀虫技术,将古籍进行冷冻,可以有效杀死书籍中的虫卵,但是成本较高,通常用来保存非常贵重的古籍。

3.制定双重保护制度

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主要分为原生性的保护和再生性的保护。原生性保护是指对古籍原本进行保护,包括古籍修复、分级保护、改善保护环境等工作。再生性保护是对古籍进行影印或出版,对古籍的内容进行转移保护和再揭示。公共图书馆可以制定双重保护制度,首先采用修裱技术、现代修复技术等,对损坏古籍进行修复,防止古籍进一步损坏,保持古籍的完整性。然后要申请专项经费,有计划、有选择出版古籍资料,使用电子扫描、仿真复制、缩微摄影、电子影像等技术,对古籍的内容进行转换,达到长期保护效果,使古籍内容得以广泛的传播。另外,培养专业人才对古籍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要,人才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关键,古籍修复工作需要修复人员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历史文化知识,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培养。有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规划,从各渠道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可以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古籍修复专业,培养水平技术过硬的鉴定人员、修复人员、整理人员,扩充古籍保护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古籍是传统文化和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针对公共图书馆古籍损坏、遗失严重的问题,需要做好古籍普查工作,建立完善的古籍管理系统,加强防火防潮防虫的基础保护设施建设,制定双重保护制度,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做好古籍保存工作。

猜你喜欢

古籍图书馆工作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图书馆
不工作,爽飞了?
我是古籍修复师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