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春夏养阳”思想探讨阳虚体质抑郁症的养生调摄*

2021-03-27童海涛陈常莲何洪炜艾志福

光明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夏养阳养阳温阳

童海涛 陈常莲 何洪炜 艾志福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心情低落、主动性降低、思维迟缓以及兴趣降低等精神运动性迟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有研究显示,我国人群中有20%存在抑郁症状,其中7%为重度抑郁;抑郁症占中国疾病负担的第2位[1]。抑郁症不仅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损害,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故笔者以临床常见的阳虚体质抑郁症为研究对象,从“春夏养阳”思想探讨阳虚体质抑郁症的养生调摄,以期为临床防治阳虚体质抑郁症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1 “春夏养阳”思想

“春夏养阳”思想是中医养生基本思想,是通过顺应四时的变化,使人体内外达到阴阳平衡。“春夏养阳”思想始于《黄帝内经》时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每个事物的正常发生发展都不离阴阳。因此“春夏养阳”是阴阳学说指导疾病养生调摄的最好诠释。

春夏之季,自然界中万物生长,人体内的阳气亦在生发。故此时对于阳气的养护尤为重要。对于养阳,一则顺应天时,春夏阳气生发,阳气盛行在外,而内里虚弱,养阳使人体内外阳气充足,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效果;二则保养阳气,使之不亢,养阳亦是抑阳,《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即是对养阳亦是抑阳的诠释;三则保养阳气,使内外阳气充足,增强其滋养阴精之效,为秋冬季节阴精的内藏做好准备,同时也提高秋冬季节的御寒能力,达到阳气旺不受邪的目的;四则养阳应该不忘滋阴,阴阳二者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二者在生理上应该处于平衡状态,而“春夏养阳”思想则是在春夏这特殊之季,根据人体生理病理情况来维持二者平衡的一种方式。

2 阳虚体质与抑郁症病因病机相关性

阳虚体质是临床上抑郁症常见的一种体质[2],其以阳气亏虚为主要特征。此类患者长期处于阳虚偏颇状态,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懒言少动、精神不振等阳虚证症状。《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以阳气为本,阳气对机体有着温煦、推动、兴奋的作用,阳气对于机体来说,就像天上的太阳,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离不开阳气。江泳等[3]认为肾阳决定阳气的盛衰,阳气的盛衰主导抑郁症的发生。肾阳作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决定着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故若肾阳不足,一则不能推动脏腑精气血的运行,而情志活动以脏腑精气血为基础,脏腑精气血的改变易引起情志的改变,从而产生抑郁;二则因为阳气具有温煦脏腑形体官窍之效,若阳气亏虚,则无以鼓舞脏腑功能活动的运行,脏腑功能异常,亦可引发抑郁;三则肾藏精、藏志,精足髓充,则神旺,且志通神志,对人体的情志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故若肾阳不足,导致藏精、藏志异常,亦会导致抑郁的发生。综上,阳虚体质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其病机多与肾阳亏虚相关。

3 “春夏养阳”思想指导的阳虚体质抑郁症的养生调摄

阳虚体质抑郁症是以阳虚证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抑郁症,此类患者阳气亏虚,不能正常温煦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无以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故以“春夏养阳”思想指导阳虚体质抑郁症的养生调摄,以达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3.1 畅情志 精神宜静不宜怒春夏之季,阳气生发生长,精神调养宜静不宜怒。中医学认为,肝与春季相对应,心与夏季相对应,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生长。良好的心境对于抑郁症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保持心境平和,才能养护人体阳气;反之,若大怒大躁,则易动气耗气,不利于阳气的养护。且春夏之季,气温上升,更加容易使人烦躁,心境不和,耗气动气。故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患者来说,本体阳气亏虚,应在春夏之季顺应自然界阳气的生发生长的趋势,在春夏之季平静养气戒怒戒躁,以养护阳气。阳虚体质抑郁症的心境清静,一则需要患者自身自我调节,切勿大怒大躁,正如《千金方·养性》所言:“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若能勿犯者,则得长生也”。情绪不宜过极,通过理智的控制自我情绪,以达到养护阳气之效,故可通过“坐忘”“禅定”等进行调理;二则可借助外物进行调节,通过进行一些“动中有静、以静为主”的娱乐活动,达到心境平和、心情舒畅以养心神,从而养护阳气,如听音乐、写书法、养花草等。

3.2 调饮食 食养补阳兼滋阴民以食为天,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所需要的生命物质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千金翼方》中提到:“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通过每日必不可少的食养,对我们的体质及疾病的改善,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生活中适合阳虚体质的食材有:羊肉、狗肉、牛肉、鳝鱼、核桃仁、豇豆、韭菜、丁香、刀豆等。根据《药食同源原料目录(2017版)》[4],具有温阳、补阳功效的药食同源原料有: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肉豆蔻、肉桂、花椒、干姜、砂仁、益智仁、高良姜、肉苁蓉、杜仲叶等。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的药食同源有温阳、补阳功效的原料有:人参、山奈、草果、荜茇等。卫计委公布可用于保健的中药中,具有温阳、补阳功效的有:人参、马鹿胎、鹿茸、马鹿骨、巴戟天、木香、白豆蔻、杜仲、杜仲叶、补骨脂、诃子、韭菜子、淫羊藿、菟丝子等。现代研究证实,上述原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阳虚体质的作用,故阳虚体质患者日常饮食的调养,可以在食物中适量地加入上述原料,以达到养护阳气之效。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的饮食调摄当以温阳、补阳为主,兼理气、滋阴为原则,主料以上述温阳、补阳的原料为主,配以理气的原料,如香橼、山楂、佛手、代代花、橘红、陈皮、夏枯草、西红花、玫瑰花等,再兼益气、滋阴的原料,如西洋参、龙眼肉、莲子、枸杞子、玉竹、百合等。阴阳互根互用,故对阳虚体质抑郁症的食养应补阳不忘滋阴,在温阳、补阳为主,兼理气、滋阴的原则指导下,达到阴中求阳之效。如人参鹿肉汤[5],此汤以鹿肉为主食,配以人参、黄芪、芡实、肉苁蓉、白术、仙茅、益智仁、怀山药、怀牛膝、菟丝子、淫羊藿等补益阳气的中药,兼以熟地黄、白芍、枸杞子等滋阴的中药,共奏填精补肾、大补元阳之效,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有着不错的帮助。春季为阳气生发之季,夏季为阳气生长之季,阳气盛行在外,而内里虚弱,对于春夏之季的阳虚体质抑郁症的饮食调摄,在以温阳、补阳为主,兼以理气、滋阴的原则下,亦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辨证地使用中药配伍,在保证口感的前提下,达到“养阳”之效。

3.3 施针灸 手法宜补不宜泻春夏之季,阳气生发、生长,正是治疗各类阳虚证疾病的时候。通过在春夏之季“冬病夏治”对阳虚证疾病的治疗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的针刺治疗,以补阳调神的穴位为主穴,如百会、神庭、人中、印堂等穴位。百会、神庭、人中均是督脉上的穴位,百会位处头顶正中,《针灸甲乙经》称百会为三阳五会,其具有升阳提气之效;神庭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分;人中位处上嘴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印堂为经外奇穴,位于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四穴合用,共奏补益阳气、调神之效。在针刺手法上,宜行补法而少行泻法,以补阳调神为主穴,再根据阳虚体质抑郁症的实际情况辨证配穴,行补法进行调摄,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的灸法调摄,可以通过艾条灸、艾炷灸等。艾条灸是通过艾条直接施灸,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的艾条灸,当以温和灸为主,施灸时对准具有补益阳气的腧穴,如百会、命门穴等。艾炷灸则是将艾绒做成艾炷后,在腧穴上进行熏烤。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的艾炷灸,当以间接灸为主,通过在人体皮肤与艾炷间放置温阳、补阳的药物,如生姜、附子等来达到补益阳气的作用。此外,基于传统灸法发展而来的灸法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亦有重要的作用,如热敏灸、督脉灸、三伏灸等。热敏灸通过热敏化腧穴,达到治病之效,有研究[6]表明通过热敏灸百会穴对于抑郁症相较于传统疗法更有优势;而在春夏之季进行督脉灸、三伏灸来养护阳气,通过“冬病夏治”,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的防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灸法调摄能够激发人体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其灸火亦具有扶助阳气的作用,无疑,这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的治疗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4 小结

阳虚体质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其共同病机为肾阳亏虚。在春夏之季,阳气生发生长,在春夏之季的阳虚体质抑郁症的养生调摄,应该舒畅情志,精神调养宜静不宜怒;饮食养护,应该养护阳气的同时不忘滋阴,使阴阳互根互用、阴中求阳;针灸调养,在操作手法上多行补法,使内外阳气充足,以达到“冬病夏治”的作用。这对于阳虚体质抑郁症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挖掘。

猜你喜欢

夏养阳养阳温阳
春夏养阳勿上火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重视养阳 身心更健康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被误解的“春夏养阳”
近30年《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研究进展*
春季养阳不失“调”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