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刻字艺术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1-03-27毛星刘欢欢

大学书法 2021年2期
关键词:刻字刀法技法

⊙ 毛星 刘欢欢

一、结合刻字艺术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创新培养

刻字艺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延续中国书法和篆刻艺术的某些特质,用现代理念来表现汉字文化。[1]面对传统的继承与现代的创新,学校要先侧重学生的思想内涵建设,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古典文学,增加传统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修养。在此基础上,发挥刻字艺术特有的语言,运用现代刻字理念以自身个性化语言来反映审美、理想、情操,通过艺术作品让人们感知并接受,运用艺术家巧妙的构思和精神情感的表现来彰显刻字的精神境界。[2]结合刻字艺术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创新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一)教学内容设置应在丰富书刻理论知识、实现书刻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之外,注重拓展中国传统文化,如诗词、成语、名言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储备,如让学生多接触经典书籍,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还要借鉴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学内容要明确书刻技能仅仅是手段,而书刻的内容才是表达主题的决定因素,书刻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主题内容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决定着艺术品质的高低。

(二)教师讲授一方面应更重视书刻教学内容的生动体现,加强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书刻艺术审美理念、创作意图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加强教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先从历史维度纵向对比,再对当代书刻教育方式进行横向整理和研究。注重从对传统书法教学理论到现代刻字教学理念的创新,从不同角度对刻字技法、创作、欣赏与批评等内容进行教学和探讨,逐步形成学科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活动要多种形式相结合,增强书刻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善于运用启发、讨论等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多学习、多借鉴,尤其要多向传统艺术借鉴。书刻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刻字技能的训练,根据书法专业特点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书刻实践中提高认识,逐步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夯实基本书刻技能,提高审美水平。

二、刻字与书法技法交融的创新培养

现代刻字是以书法为基础的创新型艺术创作。因此,现代刻字与书法的技法要实现创新性的交融。对于书刻技法的创新培养不只是为了提升学生刊刻技能,更是让学生具有书法家的功力,有艺术家的性情,能从篆刻、雕塑、绘画等美术门类中多角度感悟汉字性情和思想内容。[3]具体培养内容主要是书刻的章法、刀法、色彩等方面。

张星民《宣王中兴》 选自文化艺术报出版社《现代刻字作品集》

(一)书刻的章法延续了书法和篆刻的章法形式,用刀法以多维空间构思呈现。[4]其与书法、篆刻有共性,但更具有差异性。培养学生掌握好书刻艺术的章法构成规律,要让学生汲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对于虚实、叠压、呼应、线量、残破等章法的处理[5],鼓励学生尝试对比研究不同的章法在书法、书刻,以及其他艺术门类中运用的效果,更好地掌握艺术作品的不同表现方式。同时,开拓创新思维,对书刻章法在书法基础上的演变与发展,追根溯源并创新运用,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二)书刻的刀法分为阴、阳、浮刻等。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刀法时,先让其认识书刻刀法类似于书法的笔法,但又不同于笔法。刀法的运用可以借助木材天然的纹理,粗细不同的笔画用不同的刀感来表现,通过笔画之间的穿插与空间处理以期丰富层次与加强对比。培养学生创新以刀法表现书刻笔法的方式,注重运用不同的刀法体现不同的书体特点,就是对理论教学的一种具体实践。学生亲自实践运用,体会起刀、运刀、收刀的连贯性,学习掌握运刀的节奏、力度、方向,能够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书刻条件创新刀法以获得丰富自然的肌理效果。书刻运用刀法的技巧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它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而是艺术的精神创作活动,是物化于外的艺术表现。

(三)书刻的填色是与书法、篆刻等最大的不同,这一创作元素为书刻形式与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掌握色彩形式构成规律是书刻创作色彩运用的基础。书刻作品一般可通过颜色冷暖、明度、纯度的变化来表现书刻者的情感,所以学生要领悟色彩选用应服务于主题表现这一主旨。引导学生把握色彩冷暖的特征,要与其所要表达的主体精神以及自身审美情怀相契合,明白是人赋予色彩思想、个性、情感,并使人的思想意识与色彩之间产生感知效应。培养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对色彩进行运用,传递和表达情感并引发观众对作品产生联想。色彩的构成和上色技法方面要大胆创新。通过色彩渐变、色彩对比、色彩空间的创新,鼓励学生以新的时尚、多元的时代气息,给观众留下视觉想象的巨大空间。

三、刻字艺术作品创作的创新培养

现代刻字正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创新,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变形、重构,同时通过表现不同刀法的质感、色彩的调和等加强视觉效果。这些方式的大胆运用要求学生在进行刻字艺术作品创作时要有极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6]而学生创新的思维和能力主要可以从技法表现、意境表达、审美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首先,技法表现。现代刻字艺术的创作形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创作形式由传统的平面阴阳刻转向立体的交叉刻,特别是笔画的叠加处理、偏旁的借用来打破传统刻字的旧模式。因学生是专业科班出身,技法实践上容易拘泥于帖、碑。在书刻过渡时,往往直接照搬传统书法。然而好的书刻作品,既不能舍弃优秀书法传统,也不能照搬书法,关键在于把握好继承传统与个性创新的“度”。刻字创作从技法上不仅要吸取书法的优秀传统,而且要创新运用书法创作的思维方式。如对文字进行设计:老师教授学生怎样让文字更好地融入章法之中,在考虑空间布白、疏密关系、穿插关系等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考虑纹路与笔画之间的关系,即怎样更好地利用书刻“载体”即原木自然形成的肌理效果,同时将传统的阴刻、阳刻、透雕、浮雕等技法融会贯通[7],培养学生创新运用汉字形态与色彩变化,引导学生在一块材料上能同时进行二维或三维空间的雕刻,多维度充分表现作品的视觉效果。

其次,意境表达。现代刻字艺术创作中意境的营造需通过内容和技法来表达。对于书刻艺术创作,刊刻内容的选取应引起重视,其直接反应创作者的文化修养,且是作品“意境”高下的具体体现。目前刊刻创作的内容多以成语、诗词佳句为主,多取自儒家或道家经典等,鉴于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创新刊刻内容,从其他角度如地域性词语等进行选取和挖掘。因刊刻的内容即为主题创作内容,内容选定后便用来训练学生进行书刻创作,以培养其运用刊刻的内容作为切入点,结合书刻的艺术语言以反映作品的内涵。对于刊刻技法如刀法、肌理、色彩等先要服务于刊刻内容,学生对技法运用的训练也尤为重要,故应追求书刻效果和表达境界来创新刊刻技法,以提升学生真正实践并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引导学生追求书刻艺术的意境表达上不仅要依靠书刻艺术语言“形而下”的技法表达,更要追求其“形而上”精神层面的表达。培养学生把唯美的语词内容和高超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创新并完美地结合起来,书刻的意境之美自然而然能够营造并充分得到表达。

现代刻字教学设计

焦巍《周原遗址》 选自文化艺术报出版社《现代刻字作品集》

王凯《召公勤政》 选自文化艺术报出版社《现代刻字作品集》

最后,是审美能力。书刻作品创作的审美取向倾向于重技或重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导学生寻找创作作品的审美定位的过程。书刻艺术审美蕴含于书法艺术之中,但书刻艺术打破了空间的束缚,拓展多维度构成。在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先以重意为出发点,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让学生多学习、多借鉴,尤其要多向传统艺术借鉴,鼓励学生参观书法、绘画、篆刻等展览,从观展中得以启发,提高其审美能力;再以重技为落脚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书刻线条变化、着色明暗等表现手段,将书刻艺术超越书法艺术之外,从而提升艺术品味;另外还要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能力,学生勇于展现个性、大胆创新,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创作积极性,更多地进行创作实践探索,进而加深对书刻作品“美”的理解与认识。[8]

四、刻字艺术的教学创新设计

刻字艺术课程是书法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性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课程主要讲解刻字立体与空间的基本形式、刻字肌理的语言形式、色彩构成的基本形式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刻字艺术的原理并掌握刻字艺术的创作方法。[9]通对刻字立体与空间的概念、肌理的处理运用、色彩的构成与运用等知识的讲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刻字的审美、操作过程有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并喜爱刻字艺术。创新教学设计,宜侧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坚持学以致用。[10]在授课过程中多媒体和动手交互使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强调刻字艺术的实践性,打牢学生的基本功,从而提升学生能力,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应注重因材施教与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到作品中去。

梁锋《斗鸡台》 选自文化艺术报出版社《现代刻字作品集》

结语

现代刻字艺术是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文从结合刻字艺术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创新培养、刻字与书法技法交融的创新培养、刻字艺术作品创作的创新培养三个方面探索现代刻字教育培养模式,为现代刻字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书刻艺术未来多元化发展方向提供思路。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潜意识,让学生在继承书法这一传统艺术的同时,创新性发扬现代刻字艺术,让更多人去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

注释:

[1]孙连忠.当代刻字艺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书法,2017(18):170—172.

[2]李胜洪.刻字艺术尚处于发展转型期[J].中国书法,2019(23):70—71.

[3]付贵才.现代刻字艺术刍议[J].黑河学院学报,2013,4(6):102—104.

[4]宋立.地方高校书法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大学书法,2019(4):51.

[5]贾梦强.书刻艺术发展倾向研究[J].书法赏评,2019(2):28—31.

[6]魏波.“现代刻字艺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艺术科技,2019,32(5):64—65.

[7]张小民.浅析现代刻字创作[J].书法赏评,2018(5):69—71.

[8]刘嘉睿.现代刻字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D].保定:河北大学,2019.

[9]马为骥.书法空间创造中的主客观统一刍议[J].大学书法,2019(7):141.

[10]刘东芹.论书法文字学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方法[J].大学书法,2019(3):66.

猜你喜欢

刻字刀法技法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智海急流
手绘技法表现
刀法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作品一
李贵阳
莫让景区刻字成为习惯
武师授徒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