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高原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

2021-03-27张国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4期
关键词:营林生产黄土高原技术要点

张国宏

摘要:在黄土高原的营林生产中进行抗旱造林有利于黄土高原都土地保持与植被恢复同时也在我国局部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全国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文首先对黄土高原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若干黄土高原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的技术要点,最后对其抗旱造林的实施要点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对黄土高原营林生产中的抗旱造林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黄土高原;营林生产;抗旱造林;技术要点

前言:黄土高原深处中国内陆,地表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且持水性较差,气候干旱,全年降雨量少,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干旱少雨的影响,黄土高原植被的成活率较低,从而导致其生态环境不断地恶化,于是抗旱就成为了黄土高原造林工程中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由于黄土高原全年降水量较低,且土壤水分分布状况比较复杂,因此抗旱造林工程在树种的选择以及抗旱技术实施过程方面还存有一些问题,亟待将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并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技术与实施要点,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造林质量。

1黄土高原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的问题分析

1.1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分布分析

任何地区的人工造林活动都不是简单的种树就可以的,而是要把其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树木培育工程来看待。尤其是在环境恶劣的黄土高原,就更应该费心研究人工造林的技术与方法。水分保持是保证黄土高原造林成活率最关键的因素,同时它也是制约黄土高原抗旱造林工作开展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并且在现有的营林生产条件下,对降水的利用有限,就导致了黄土高原苗木成活率低下。黄土高原除了小部分地区的地质土壤比较疏松深厚、持水性较好以外,绝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种干旱缺水的状态,这是因为绝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都比较少或在时空上降雨量不均,很多地方存在春旱秋涝,再加降水容易随着地形的走势而被重新分配,就导致了黄土高原小范围水量过剩与总体干旱的土壤水分分布现状。因此在抗旱造林工程中要充分考虑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土壤水分的分布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抗旱造林技术以及树种,从而营造合理的造林布局模式[1]。

1.2黄土高原的集流林业分析

“集流林业”最早被甘肃省干旱研究中心所提出,它主张“改地种树”的思想理念。随着这一观点的不断深化,更多的理论成果被引伸出来,如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黄土高原大力发展集水型造林模式。它可以通过科学地分析干旱地区干旱状况的成因,然后将自然降水进行空间上的调配,以此来改善当地缺水的现状,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从而提升整个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这种造林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干旱区域干旱的原因剖析的不够准确,导致人工分配水资源的不合理,加剧了原本干旱地区干旱的现状。再如,没有根据当地光、热、水分、土壤等条件科学选择树种,导致出现一些如将一些适宜阳坡生存的植物栽种到光照少的阴坡等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2.黄土高原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分析

2.1土壤蓄水保墒

土壤的蓄水保墒可以通过雨水的科学利用来实现,如根据地表特点、土壤、降水量、径流系数、所值树木耗水量等给降水充足的地区修建径流蓄水池,然后把水引入降雨量少的低地势地区。或在雨前进行深耕种,让根系与土壤进行紧密接触,以土蓄水。在雨后给地表进行松土,提升土壤保墒的能力。

整地也是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的重要措施,它可以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提升造林的成活率。如在夏、秋整地、为来年春季造林做准备,在春季整地,为当年秋季造林做准备。给旱塬整地,“蓄天上水,保地下墒”,同时,也可以清除土壤中的盘根草结、石头等,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再如,利用鱼鳞坑整地的方式给荒山整地,不但省时省工便于耕作管理,还可以蓄住水源。利用穴状整地法给退耕地与道路两旁整地,减少对地表植物的破坏,改善土壤的结构[2]。

另外,还可以往土壤中加入一些不损害苗木根系的保湿剂,提升土壤的含水量,减慢水分蒸发的速度。或者给土壤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物的含量,提升其蓄水保墒的能力。

2.2正确选择树种

树种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抗旱造林的最终效果,如果树种选择不合理,即使解决了水分的问题,造林工程依然会失败。所以树种的正确选择是抗旱造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种树讲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树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地形条件、土壤含水量、光照时间、阳坡阴坡等众多因素,才能够最终选择出最正确、最合理的树种。一般来说,在水土持有量不乐观的地区要尽量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树冠茂密、耐寒耐贫瘠、以及生长周期短的树种。还要根据造林的功能来选择树种,如在用材林的树种选择上,就要选择生长周期短、成活率高、耗水量小、可以丰产且品质优良的树种。总之,无论是何种用途的林区,黄土高原树种的选择都要遵循耐旱性强、根系发达、蒸腾量较小的原则,这样面对黄土高原降雨量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苗木最终才能成活。另外,初期育林时可以先种植一批非常耐寒的树种,来改善造林地的生态环境,然后再种植一些乔木类的植物来丰富生态系统,从而提升造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

2.3三埋两踩一提苗

“三埋两踩一提苗”是林业部门所提倡的一种科学的苗木栽植的方式。它需要进行三次埋土与两次踩实,以及一次提苗。是黄土高原抗旱造林工程中的重要栽植方式。“三埋”主要是指在栽植时,首先将苗木放在坑的正中间位置,然后紧接着往坑里填一半的土,这时就将苗木轻轻地向上提一下,防止因苗木窝根对其后续的成活与生长造成危害。提苗后,要将已埋的土踩实之后才可以再重新填土,这样可以使苗木的根须与土壤充分接触,以便苗木从土壤中汲取水分与营养元素。第二次填土超过苗木根部1~2cm即可停止,然后再一次踩实。最后再给栽植坑覆上一层疏松的浮土,用于截断土壤毛细管,减缓栽植坑表面水分的蒸发。三次埋土有利于苗木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两次踩实可以减小土壤的空隙,防止根系風干。除此之外,如有浇灌的条件,回填土应先填表土,再填从深层挖出的土,因为表土富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为根系提供所需养分,在没有浇灌条件的情况下,回填土的顺序应先深层土后表层土,以首先确保苗木的成活[3]。

2.4截干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少雨、且土壤持水性差、所以苗木就不易成活。而截干造林技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式之一。它通过截干苗木或对苗木进行平茬处理,来减少地表上部苗木枝叶的水分蒸发,使其根系能够快速恢复吸水功能,从而促进苗木的正常发育生长,最大程度地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就拿刺瑰、花椒等萌生力比较强的树种来举例,它们虽会在秋冬季进入休眠期,但却依然可以进行呼吸、蒸腾等生理活动。这样一来,在天气干旱寒冷的秋冬季,就会出现在它们的根系吸收不到充足水分的情况下,地上部分却依旧在进行蒸腾作用的现象。最终,它们就会因为枝干脱水干枯而死。如果再遇上冬春季多风的年份,它们的生长环境就会更为恶劣。所以要采用截干造林技术对它们进行截干,截干的高度尽量不大于3cm,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苗木露头部分,降低蒸腾量,留住水分与养分,并促进地下根系的发展。

2.5地膜覆盖造林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是专门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项造林技术,它具有简单易操作、高效益、低成本的优势,可以有效抵御干旱问题,大幅度地提升苗木的成活率,是黄土高原地区被广泛推广与应用的抗旱造林技术。首先要根据苗木的栽种方式将膜裁好,待苗木栽植浇水后,从中心位置将地膜破成大小合适的洞,然后从苗木顶端部位套下来并铺平,再用土将边缘以及苗木根部压紧压实,接着随树盘成漏斗形状,从而方便苗木吸收雨水。最后用厚度为0.15mm、面积为5m×5m的无色透明膜覆盖在之前用地膜处理好的苗木上,再在无色透明膜上压2-4cm的土即可。覆膜可以给地面保温,保持墒情,还可以控制杂草生长,促进苗木的成活[4]。

2.6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器苗造林技术是一种运用容器与营养基质来培育苗木的技术。由于它培养的苗木具有很强得抗旱、耐贫瘠能力、且成活率高、没有缓苗期,所以它非常适用于干旱地区的阳坡种植。容器苗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地形特征,如在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较大的地区,尽量选择蒸腾量少、萌芽力强的侧柏、松树等容器苗。总的来说,黄土高原地区的容器苗一般会选择生根能力强、须根多、主干粗且发达,以及苗龄在1-2年的容器苗。在栽植前,要用水将育苗的容器浇透,以便让培养基质喝饱水,来提升苗木后续生长过程中的抗旱能力。起苗后应注意剪去长出容器底部的根,并除去弱小、有损害的苗,以保证苗木能够健康生长。在搬运时要小心谨慎,不能破坏了苗木的根系,同时还要保持培养基质的完好无损。之后就到了栽植的环节,栽植坑不易过大,苗木去袋或去钵后要尽量立于坑的正中央,回填土时应压紧压实,以便容器苗于土壤密切接触[5]。

2.7保水剂造林技术

保水剂造林技术也是黄土高原抗旱造林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通过将保水剂放置在栽种穴中,来实现对苗木的培育。首先将保水剂与水以1:100~1:200的比例制成水凝胶,然后将苗木根系完全进入水凝胶之中,大约泡9个小时左右取出,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根系包扎好,为栽植做准备。水凝胶可以长期锁住土壤的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为幼苗提供一个水分充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苗木的成活率。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有效优化土壤结构,调整土壤中硬质土壤的占比,极大地改善苗木生长的环境。

3.黄土高原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实施要点分析

3.1深栽、浅覆与培土

深栽即在土壤干旱层较厚处,将栽植坑挖到湿土层,让苗木的根系可以直接进入到土壤中水分较为充分的土层吸取水分。如在鱼鳞大坑或穴状坑的基础上再在坑内挖穴,然后将苗木栽植到后挖的穴里,这样苗木的根系就可以从具有较高含水量的深层土壤中吸水了。

浅覆即将栽植坑的表面覆一层浮土,覆土的范围应高于地面2~3cm,且不能将土填满整个坑,目的是方便栽植坑蓄水,同时减少苗木茎部的裸露程度。

培土即栽植完苗木后,在苗木外围培一堆湿土,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深栽与培土结合有利于苗木从土壤中汲取水分,浅覆与培土有利于土壤蓄水,减少苗木蒸腾耗水,从而为苗木成活提供有力保证[6]。

3.2科学确定造林的树种、时间以及水分保持

科学确定造林的树种与种植时间是抗旱造林工程实施的前提,种植人员要具体分析黄土高原各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条件、土壤、光照、温度等,从而确定合适的树种与种植时间,造林方面的专家也要时刻关注黄土高原造林区的气候变化,以便为造林工程提供科学的指导。在水分保持方面,在栽植前要做好基础的整地与土壤蓄水保墒工作,在栽植时,要利用好各种已被证实有显著成效的抗干旱造林技术,并严格按照技术实施标准与操作规范进行栽植,从而做好水分保持工作来确保苗木能够很好地成活。

3.3抗旱造林的抚育管理

造林工程的抚育管理对苗木能否健康地长成也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人员要定期派人造林现场进行幼苗的养护,观察幼苗的长势,检测土壤的适度与空气的湿度,以便及时给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与水分;察看幼苗是否鼠兔危害、是否发生病虫害,并对生病以及长势不好的苗木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剩余苗木的健康,提高造林成活率[7]。

结语:黄土高原营林生产中解决干旱问题是第一大要义,这就要求造林工程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来做好土壤的水土保持,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在抗旱造林过程中,栽植人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土壤、光照、温度等合理地综合应用截干造林、地膜覆盖造林、容器苗造林、保水剂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从而解决好黄土高原干旱的问题,提升造林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天平.剖析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路径[J].花卉,2020(02):205-206.

[2]姜海燕.探析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实施要点[J].种子科技,2019,37(10):79+82.

[3]柯福超.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与实施路径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9):223.

[4]吴文朝.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01):208.

[5]杨玉春.试析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现代园艺,2020,43(12):169-170.

[6]王剛.对荒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的分析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19(07):100-101.

[7]廖万胜.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浅谈[J].农村科学实验,2020(03):53-54.

猜你喜欢

营林生产黄土高原技术要点
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及风土人情
浅谈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黄河哺育了黄土高原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小石狮——黄土高原农家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