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长征路

2021-03-26陈上海

新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渡河红四方面军张国焘

陈上海

长征,从武夷山西麓出发,经五岭山、乌蒙山、大雪山、眠山、六盘山,胜利到达秦岭北麓,历经万水千山。其艰苦卓绝的程度、人定胜天的传奇、精神至上的境界,甚至包括长征路上的神奇风光,无不吸引着中外人士、社会各界的心驰神往。

武夷山是闽赣两省的界山,也是长征的源流。武夷山东侧向东南是福建的汀江,西侧向西北是江西的赣江。赣江,发端于赣州。东支流为贡江,南支流为章江,在赣州城合二为一成为赣江。贡江的源头就是瑞金。1931年11月,刻苦勤劳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块地方创建了一个伟大的红色中国。至鼎盛时期,以瑞金为核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辖有十多块革命根据地,占据了当时中国的半壁江山。镶嵌在武夷山两侧的瑞金、石城、长汀、宁化、会昌,以及兴国、宁都、于都,就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不得不开始战略转移,也就是著名的长征。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离开瑞金,率领中央红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纵队与军委纵队8.6万余人,先后渡过贡水、章水后,踏上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队伍踏进了逶迤如蛇的五岭山脉。五岭山,地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是江西、湖南与两广的界山,也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自东向西排列为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传说远古舜帝南征时,就死于五岭山脉的九嶷山。红军渡过赣水后,蒋介石察觉红军必定与湘西贺龙部会合。因而在五岭山脉自东向西,设置了四道严密的封锁线,这基本上也是红六军团所走过的路。

红军注定会有惨烈的一战。由于广东、湖南军阀的各自为战,红军较为顺利地突破前三道封锁线,进入湘桂交界的都庞岭、越城岭间的湘江边。湘江,位于越城岭之间的兴安、灌阳与全州地带。秦始皇所修的著名灵渠就在兴安境内。向北,湘江北去,进入湖南,流入洞庭湖进长江;向南,为著名的桂林漓江。兴安注定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前三个封锁线被红军轻易突破,蒋介石恼羞成怒,亲自派飞机督战。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成为国共血战之地。

湘江其实也未必会成为血战之地。林彪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早在12月27日就已经到达并控制了湘江。因为湘桂军阀都不想与红军碰硬,在湘江上竟然留下了几十里的口子。蒋介石派飞机督察发现后,湘桂军阀只得向中心兴安压来。红一、三军团边打边退,最后几乎所有兵力都集中在兴安地域厮杀,湘江血战由此展开。

本来,中央红军如果能以长征路上的平均速度,也就是一天能走70里的话,湘江血战可以避免。但是从瑞金出发,红军竟然把家当都带上了。一部X光机与一部印钞机,要八个人轮换才能抬着走,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华里。中央红军硬是浪费了宝贵的三天时间。林彪实在忍不住,以下犯上电报要求“中央务必在12月1日前过江”。中央两个纵队,终于在敌人枪林弹雨下过了江。湘江一战,8.6万红军仅剩下3万多。望着湘江中的血水,“左倾”负责人差点举枪自尽。

往湘西是不可能了,蒋介石在那里布置了更为严密的封锁线。毛泽东的意见占了上风。红军最终翻越越城岭向西,进入贵州烟枪兵的地盘。转通道,过黎平,渡乌江,一直打到遵义城,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终于结束,毛泽东重新进入最高决策层。遵义会议作出决议:渡过长江与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互相呼应,在长江两岸建立新的苏区。

四川盆地是川军的命根子。红军要在土城、宜宾方向渡过长江,川军是万万不能答应的。川军舍命在土城与红军血战,再加上黔军、滇军和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即便军中统帅毛泽东也显得异常吃力。但毛泽东就是毛泽东,在长江南岸的川黔滇来回穿插两个月,四渡赤水竟把国民党军牵得晕头转向。

蒋介石以为必将红军歼灭在赤水河岸,亲自飞到贵阳督战。这又让红军寻得了战机。毛泽东大手一挥,带领几万大军南下,渡过乌江,威胁贵阳,把蒋介石惊得半死。为保贵阳,蒋介石急忙把云南的滇军调来救驾。目的已达到,毛泽东又绕过贵阳,把红军带进了乌蒙大山。

乌蒙山,地跨贵州六盘水、毕节,云南曲靖、昭通,是金沙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乌蒙山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色,风景优美。毛泽东带领红军渡过北盘江后,以走泥丸的浪漫心境,穿插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上。

云南军阀龙云悠然自得,在春城享受着春梦。他的部队被蒋介石调到贵阳护驾。中央军与红军血战,与他无关。但春梦还未做醒,红军就从山上直插而下,急速向昆明挺进。龙云吓得魂飞魄散。蒋介石只得把防守金沙江的部队南调,护卫昆明。这正中毛泽东下怀。他的目的就是要把金沙江的守敌调离,红军好从金沙江北上,到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金沙江实际就是长江的源流。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北渡长江,在滇黔川边的长江上布置了严密的防线。因为红军在土城方向北渡受阻,毛泽东才退求在云南方向寻机北渡。蒋介石真的被红军牵着鼻子走。机会出现,毛泽东又大手一挥,带领红军迅速北上,在金沙江的皎平渡渡江而去,留下蒋介石的一声长叹。巧渡金沙江成功,宣告国民党军在长江南岸“围剿”红军彻底失败。

红军不是太平天国的部队,更不是国民党的军阀。进入彝族聚居区后,红军一如既往执行民族政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伤害彝民的丝毫利益,彝民彻底被感动了,他们的首领小叶单主动与刘伯承歃血为盟。刘伯承成功把彝民改造成了红军古鸡支队,红军成功穿越了彝族聚居区。

蒋介石放开金沙江防护,其实也是个连环计。在他看来,哪怕红军能够穿越彝族聚居区,横跨在前面的大渡河,也必将是红军的葬身之地。当年石达开,就全军覆没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位于大雪山的南侧。大雪山是大渡河和雅砻江之间的分水岭,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内,由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大雪山,是横断山的主要山脉。

红军会不会成为石达开第二,关键比速度。红军从彝族聚居区穿行出来,沿着大凉山向大雪山挺进,前方就是大渡河了。蒋介石一面命令川军火速增援,一面命令利用大渡河天险加强防守。毛泽东深知石达开失败的原因。命令红一团杨得志率部急速前进,夺取渡江点安顺场。杨得志硬是一夜急行军120里,以超常的速度趕到了安顺场。防守川军真不相信红军能飞过来,防守连长竟然自己违反命令驾船过江行乐。红一团得以有了船,发动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在营长孙继先的带领下,成功强渡汹涌刺骨的大渡河。

渡河点有了,但船太少。毛泽东带领部队赶到安顺场,焦急万分。靠几只破船,红军要渡过河,至少要个把月的时间。追敌五天就可赶到。怎么办?毛泽东发现大渡河上游有个泸定桥,毫无疑问,要拿下泸定桥,必须要派出一支先遣部队,而且必须在三天之内攻下,红军才有可能安全渡河。

安顺场到泸定桥,320多里。沿途怪石林立,时不时冒出民团。三天之内赶到并攻下泸定桥,基本不可能。毛泽东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英勇的红四团。红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带领下,真真切切做到了。第一天确实只走了80里,因为太难走,翻越了三座大山,在山顶上还打了一仗。还有240里路。一天之内完成,是平时行军速度的三倍。怎么可能?直到现在,怀疑的人大有人在。怎么做到的?不能休息,不能停下,基本在跑!这绝对是精神的力量,人定胜天的传奇!

红军终于渡过天险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近在咫尺。但必须要翻越大雪山,第一座大雪山就是夹金山。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山上白雪皑皑,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这么一座恶劣的雪山,仅穿着一两件单衣的红军,硬是翻越过去了。对红軍中的大多数战士来讲,爬雪山是长征中最艰苦的经历。

红军成功翻越夹金山后,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源于鄂豫皖苏区的大别山。1932年10月,由于在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中失利,红四方面军不得不离开大别山向西转移,一年后创建了川陕苏区。在此期间,由于国民党军事“围剿”重心转移到了中央苏区,红四方面军也由当初突围转移时的一万余人,发展到八万多人。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加紧了对川陕苏区的军事“围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接应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下旬强渡嘉陵江西进,经四川松潘、理番、茂县等地区,于6月与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两军会师,红军达十余万人。十余万的红军聚集在人烟稀少的藏民地带,给养特别困难。两军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决议北上陕甘创建新的苏区。

显然,长征原本不用过草地。然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借口解决组织统一问题向中央要权。党中央不得不先后召开多次会议,把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了张国焘,之后又增加了中央政治局中红四方面军的力量,其间被张国焘纠缠浪费的时间达两个多月。原本防守薄弱的松潘城,被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彻底堵住了。

茫茫大草地,成了红军长征的生死之地。为了穿越草地,两个方面军分编为左、右两路军。张国焘带左路,毛泽东带右路,分别从不同地点穿越草地。毛泽东带领红军右路军,经过七天七夜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万恶的大草地。至今,草地上仍然躺着无数的革命先烈,与草地同在、与日月同辉。而张国焘带领红军左路军,已经跨进草地一天了,仍然借口河水暴涨,退回了阿坝地区。同时电令已经走出草地的右路军,重过草地南下。拥兵自重的张国焘,差点将革命事业带入危险境地。

为了防止红军发生灾难性的内斗,毛泽东只得带领剩下的右路军,于1935年9月9日深夜继续北上。先行北上的右路军,改称为抗日陕甘支队。右路军中的原四方面军,按照张国焘的电令,重过草地南下。在张国焘的错误领导下,这支红军在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三次跋涉草地,其间的艰辛无以言语。

1935年9月17日,中央红军攻占腊子口,打开了通往陕北的通道。1935年9月20日,攻占甘肃南部迭部县哈达铺,得到确切消息,陕北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的红军仍然存在。毛泽东在榜罗镇召开会议,决议前往陕北苏区。

六盘山位于宁夏西南部、甘肃省东部,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1935年10月7日,红军翻越六盘山,直接向陕北开进。登上山顶,毛泽东以豪迈的心情,写下《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抵达吴起镇,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不久,与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在甘泉会师。25军军长徐海东把仅有的7000大洋,抽出5000交给党中央,让毛泽东感激了一辈子。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0月,蒋介石又调集重兵“围剿”湘鄂川黔苏区。红二、六军团决定主动实施战略转移。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先后转战湘中、黔东、黔西,进行了乌蒙山回旋战,多次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1936年7月初,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随后与红32军组建成红二方面军。而张国焘,就是在朱德、贺龙、任弼时,特别是共产国际回来的张浩等的劝说下,不得不面对失败,再次北上。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在甘肃会宁、宁夏将台堡会师,宣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穿越了15个省份,历时两年,总计走了六万多里。

作者系江西省赣州市党史办主任

猜你喜欢

大渡河红四方面军张国焘
大渡河遥想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沈醉回忆: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浅述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爱父爱国抉择之间的悲歌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大渡河下游某已建水电站发电影响分析
叛逃之后的张国焘
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看红军践行群众路线的意义
历史瞬间之九:激战嘉陵江
“不够泼辣”的张国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