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战医疗所高原行动药品保障的实践与体会

2021-03-26龙四海董思琦张天伦陈亚飞

西南国防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野战卫勤高原

龙四海,董思琦,张天伦,陈亚飞

某部野战医疗所2012年急进高原执行综合实验演练任务,2016年执行高原演习任务,2017年执行高驻高训任务,任务地域海拔高(>4000 m),任务时间长(>3个月),在执行卫勤保障工作中,药品保障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经积极应对均妥善处置,现将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1 药品筹备

1.1 筹备依据 出发前药品的筹备在药品保障中最为重要,是遂行各类任务的物质基础。某部野战医疗所所主要依据总参、总后发《部队后勤物资携运行标准(试行)》后(2012)第648号中《机动卫勤分队野战医疗所装配标准》(后文简称“《标准》”)筹备药品。战救药品按《机动卫勤力量战救药材品量表》3个基数、战时常备药品《机动卫勤力量战时常备药材品量表》2000人一个月量、医用氧气按《机动卫勤力量氧气基数标准》3个基数、急性高原病防治药品按《急性高原病防治补充模块药材品量表标准》和经验性补充药材综合筹备[1];通用血由原成都军区总医院抽组的野战血站按《机动卫勤力量通用血基数标准》3个基数筹备。

1.2 药品筹措注重平战结合 由于原配备的《标准》(试行)出台时间较长及各医院药品《供应目录》的差异,原《标准》内药品品种在院内不适用,给药品日常效期更新和任务后再利用造成一定困难。药品筹措时,所选药品品种、品规尽可能从平战结合的角度出发,作适度调整,以医院常用品种替代《标准》同类品种,以减少浪费提高药品使用效益。

1.3 药品筹备的品种与数量 近年来执行卫勤药品保障任务地点都在海拔4300 m以上高原,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变,患病率高,药品保障线长,交通非常不便,驻地部队和地方药品供应困难,后续保障困难。“急进高原-2012”执行综合实验演练任务时,上级通知药品保障实行属地化保障,筹备时药品量筹备不足,在任务中后期,驻地药材仓库需要内地药材仓库紧急采购保障,出现部分药品断供情况;2017年在日喀则地区执行高原保障任务,由于任务时间长、气候恶劣、发病率远大于内地,在任务中后期亦出现部分药品断供现象。发生药品大面积短缺时,要积极联系任务区常驻部队单位,协调调用其战备库存药品,也可以在驻地采摘中草药和藏药,以暂时缓解药品供需矛盾。药品筹备需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根据任务明确的情况,尽可能带齐带足所需药品品种及数量。如感冒、咳嗽、哮喘、咽炎、腹泻、便秘、失眠、过敏性皮炎、脚气、结膜炎、牙龈炎、软组织损伤、外伤等常见病、多发病所需药品量,在运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备充足[2]。同时,应选用方便携带、不易破损、便于保存、占用空间小的药品品规[3],多选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少选液体制剂(口服液、糖浆、酊剂、混悬剂等);多选塑瓶,少选玻瓶、安瓿;多选常温保存药品,少选需冷藏和阴凉保存药品;在外执行任务多面向成年人发药,在单剂量相当的情况下,多选占用空间小的片剂、胶囊剂,少选占用空间的溶液剂。

高原病防治药品,野战医疗所一般先征求高原病防治专家和各医疗组医师意见,再结合以往执行高原任务的经验和同行们的经验筹备[4]。高原单兵套装尽早请领,需出发前5~7 d及时发到个人,红景天胶囊要提前5~7 d服用,才能提高红细胞携氧功能,以提高适应高原缺氧能力。高原型高血压、头痛发病率较高,适当加备乙酰唑胺[5]、尼莫地平和氟桂利嗪;急进高原执行任务,宜备便携式医用吸氧器应急,必要时可以配发到单兵。

1.4 标准外补充药品的筹备 根据几次执行高原任务中出现的新发、突发疾病,经验性补充部分标准外药品。癔病性抽搐治疗药氯丙嗪注射液、安定注射液,应激性胃溃疡治疗药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质子泵抑制剂)、血凝酶、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尤其准备周全(连续几次任务中均出现相应病例,且随战情趋紧呈多发趋势);藏区旱獭较多,部队野外作业时,有战士被机械作业挖出的旱獭咬伤,有条件的可以准备少量狂犬疫苗;高原气候恶劣、天气变化快,人员普遍免疫力下降,可以携带白术、西洋参、黄芪、板蓝根、金银花、虎杖、羌活等中药饮片,煎煮中药大锅汤,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营院内所有收治患者及野战医疗所所有官兵均应连续预防服药3次)。

2 药品运输与储存

2.1 运输固定 药品运输通常以公路与铁路运输相结合。装卸运输途中,箱组会发生倾倒或颠覆,药品会发生装箱移位,甚至破损、污染,携运行药品箱、柜需要采取填充并做好固定措施。在药品箱、柜装填后,其内活动间隙可以用气体塑料缓冲垫或塑料泡沫填充;箱、柜门可用扣锁或暗锁锁定;各箱组按制式卡槽堆放固定,在集装箱内固定阻拦柱、加装紧固带以达到铁路吊装固定要求。医用氧气瓶须拧紧保护帽,套2~3层橡胶保护圈,水平放置,用三角木侧向防护,紧固带加固运输。

2.2 药品温度及氧气瓶氧压控制 依托药品方舱车作为移动式药房来运输与保障(集装箱前部加装了空调,在气温超过25℃时启用以控制储藏温度)。需冷藏药品置于制式野战运血箱,运输途中加冰袋冷藏,到驻地待可接交流电时及时通电控温。为安全起见,建议医用氧气瓶夏季将氧压控制在8 MPa以下、冬季将氧压控制在10 MPa以下。

2.3 药品储藏 药品装箱、装柜时按内服、外用和注射剂分类编号存放。各类药品数量、体积较大时,可按药理作用再分类储存;为取用方便,常用药品宜存放在箱组或柜组中间段,质重的品种宜存放在下段,质轻和不常用的品种宜存放在上段。最好在药品箱柜明显处粘贴包含药名、规格的外装箱单,各箱柜内必须存放包含药名、规格、数量、效期、分格存放位置的内装箱单。内装箱单汇总装订成册,在药品调配时能提高效率。

3 运行途中的药品保障

由于气候变化大、海拔上升快,官兵免疫力下降明显,机动伴随卫勤保障时,每个梯队根据保障人员多少配备适宜医护人员,在军医背囊(和卫生员背囊)内加量配备治疗外伤、感冒、腹泻、咽炎、鼻衄、口腔溃疡和高原反应的药品。如果发病率高,药品保障出现短缺时,应联系铁路军代处,在中转站或长休息点及时补充(人、装混列时)或沿途采购补充。突发重病时,须及时联系沿途军队医院或地方医院,及时后送和住院治疗。

4 驻地药品保障

4.1 药房展开 到驻地后,根据展开方式设立方舱药房或流动药房。以方舱医院方式展开卫勤保障任务时,药品保障以方舱固有柜架储存药品;以帐篷医院方式展开卫勤保障任务时,用制式药品箱存放药品;条件允许可依托营房开设药房。

4.2 温度控制 储存冷藏药品的运血箱,需持续接交流电(220 V),保证箱内温度恒定在2~8℃。高原高寒条件下,夜间温度达-20℃,药品方舱必须使用空调升温,方舱加盖棉帐篷防冻;藏区电力紧张,可将需要防冻的液体制剂移至室内或帐篷内,利用高原班用煤炉或高原暖风机保温防冻。

4.3 药品调剂 在外执行任务最怕药品供应不足,为保证药品供应延续性、减少药源性浪费,门诊处方一般执行不超过3 d量调配,以防任务后期药品供应紧张。如果因执行任务时间长、气候恶劣、发病率高,在任务中后期出现药品紧张,应及时联系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属地药品仓库、常驻友邻部队统筹供应。

藏区盛产蒲公英、车前草、龙胆花等中草药,如果药品保障出现暂时短缺,可以采摘补充应急。实践证明,在历次高原卫勤保障任务中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蒲公英用于治疗淋巴腺炎、疔毒疮肿、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车前草用于治尿路感染、黄疸、水肿、痛风、痢疾、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龙胆花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肺炎咳嗽。

5 体会

野战医疗所在执行高原高驻高训卫勤药品保障任务时,出发前药品的筹备在药品保障中最为重要。药品品规必须按急慢性病种筹备齐全,多发病、常见病治疗药物尽可能多备[6],中西药兼顾以应对各种病患需求,中药携带方便、储藏受气候影响小,中药大锅汤对防治流感效果好,驻地易采到新鲜中草药,单方疗效明显,值得推广。药品、医用氧气选择适宜的储存和运输方式,对药品安全、质量及后续保障尤为重要。前期存放有序、建账明细对后期展开保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途中药品保障有力,是应对紧急高原第一波发病高峰的重要基础,对多发病、高原病药品必须足量准备。驻地卫勤保障展开后,药房值班制度需要严格落实。

随着任务的变化、保障时间的延长,要做好药品供应的预案,提前协调供应渠道、筹措方案,保证药品保障不断供,特殊情况可以就地采集中草药进行应急补充。最近任务中,应用“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HIS)组建局域网,实施数字化管理,提高了药品保障效率。以后的工作中,可尝试利用实践大数据,指导野战医疗所药品保障,以期高原卫勤药品保障更加科学高效。

猜你喜欢

野战卫勤高原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
小小野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