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公园室外科普宣教展牌设计要点:以江苏徐州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021-03-26陈佳秋张静涵尹树捷平一凡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潘安展板参观者

陈佳秋 张静涵 尹树捷 许 信 平一凡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南京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501)

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和科普宣教是湿地公园的三大主要功能。宣教展示系统是湿地公园的窗口,游客在湿地公园的参观游览过程中,通过宣教展示系统可清晰地了解湿地常识,提升环保意识(但新球等, 2011)。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可分为室内宣教和室外宣教。室内宣教一般以科普馆和湿地学校为主,已具有较为固定且严谨的宣教内容,在湿地宣教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室外宣教因体系不完善、内容不严谨等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湿地宣教功能。本文主要以湿地公园室外宣教设计为探讨重点,以期为湿地公园室外宣教的设计与开展提供参考。

1 湿地公园室外宣教现状

目前,室外宣教活动虽已在湿地公园中多有开展,但仍存在体系不完善、内容不严谨等问题,影响了湿地宣教功能的发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1 零散不成体系

湿地公园室外宣教主要以展板为主,在布点、样式和内容等方面没有经过系统的设计,内容零散,不成体系;且宣教内容没有与湿地公园各功能分区、游览路线紧密联系,未考虑整个游览过程中宣教知识的循序渐进以及游览区域与宣教内容的有机融合。

1.2 内容科学性弱

很多湿地公园室外科普宣教没有考虑展示内容的科学性及版面内容的严谨性,各版块内容存在以下缺点:文字叙述篇幅过长,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找不到重点;内容太过常规化,毫无地域文化特色,无法体现场地的历史特点;内容以基础知识堆砌为主,没有体现宣教内容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1.3 参与互动性少

现有的室外宣教以常规展板为主,且多为长条形展架,展架及展板形式普通,缺乏新颖性。此外,目前的室外宣教多以图文空间的阅读为主,没有增加部分互动内容,缺乏互动性。游客多为被动接收知识,无法调动游客的积极性。

2 湿地公园室外宣教设计要点

2.1 点线面结合基础之上的整体把握

“点”为游客较为集中的逗留点,可因地制宜地开展入口区域的公园概况宣教、对应点位的亮点工程宣教、动植物基础知识的定点宣教、特色景点的湿地宣教等。如潘安湖湿地公园入口处池杉林区域,开展湿地植被恢复工程、池杉(Taxodium Ascendens)与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等内容的宣教活动(图1)。

图1 池杉与水杉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版面Fig.1 Layout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axodium Ascendens and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线”是具有一定联系的某一系列内容的连接线性空间,一般为宣教长廊、湿地小径和文化展墙等形式。如湿地公园主路附近布设一条线性的湿地科普长廊,循序渐进地展示湿地概念、分类和功能等内容(图2)。

图2 湿地分类及潘安湖湿地分类版面Fig.2 Wetland classification and Pan"an Lake wetland classification layout

“面”为整体空间的营造,既包括局部小空间某一知识点的介绍,又可将整个湿地公园作为一个全面的宣教整体。如潘安湖湿地公园中,在主岛中轴线及花谷奇缘区域布设湿地鸟类及湿地植物的科普系列展板,包括定义、特点、分类等内容;或以三五个科普内容组合的形式构建线性宣教空间。在湿地公园的整体规划中,从展架形式、版面风格、展示内容等角度全面营造湿地宣教氛围。

2.2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良性结合

在室外宣教的实际设计中,可将湿地知识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重点讲解湿地公园的特色故事,故事中常识性与特色性内容比例控制在2:8,做到内容展示具有丰富的地方文化,且展架形式种类多样。如潘安湖湿地公园,在主要道路附近设计了百褶窗湿地百科展板,通过正反两面的设计介绍湿地知识和潘安湖湿地简介,展示形式活泼,易于激发参观者的阅读兴趣,达到很好的宣教效果。又如在潘安湖湿地公园中,根据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在展架材质和色调的选择上,将煤炭采掘的工业化与潘安古镇的古典美感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点及场地特征相融合的宣教展架形式;在内容设计上,可将采煤塌陷过程、采煤塌陷后的修复历程直观展示,使参观者能够明确感受到潘安湖湿地公园的独特魅力(图3)。

图3 融地域文化特点的宣教展架与版面Fig.3 Interpretation exhibition stand and layout of integrat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2.3 宣教内容的全面性

湿地公园室外科普宣教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严谨性。一般来说,湿地公园的室外宣教大致可以分为8个版块,分别是湿地保护制度规范、广博的湿地知识、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典型的湿地示范工程、多样的湿地乡土文化、严谨的湿地警示标识和醒目的湿地界碑界桩。每一版块又可细分出3~5个小类,再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内容的宣教。如潘安湖湿地公园中,以典型的湿地示范工程为例,潘安湖湿地公园又将其细分为湿地植被恢复工程、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工程、湿地公园智慧管理工程等内容,并将各点内容以2~3块版面的形式进行定点宣教(图4)。

图4 潘安湖湿地公园不同知识板块宣教版面 Fig.4 Different knowledge interpretation exhibition stand of Pan"an Lake Wetland Park

2.4 宣教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湿地公园作为面向大众的室外宣教学堂,需要在第一时间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据此,在室外宣教设计时,需要从参观者的角度出发,提高参观者的主动接受意识,可从以下4个方面尝试:(1)精炼语句。严格控制每块展板的文字数量,如常规展板文字控制在200字左右,尽可能保证参观者在2分钟内能够看完整版内容;(2)标题醒目。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作为某些展板的标题,提高展板趣味性,如潘安湖湿地公园中用“神奇的湿地植物”作为湿地植物特征的标题,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图5);(3)版面协调。版面形式、风格、特色与展示内容要有紧密的联系,如潘安湖湿地公园中两栖、爬行和鱼类的版面设计,将不同生物的栖息生境表现出来,既可达到不同的版面效果,又起到极好的科普功能;(4)互动参与性的融合。常规展板主要是游客的被动接收,而互动式的展板则可以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通过参观者的主动认知,提高知识的普及率(刘璐, 2015)。

图5 趣味性的宣教版面Fig.5 Interpretation exhibition layout of interestingness

2.5 知识的扩展性与科学性

由于湿地公园室外宣教版面的局限性及宣教内容的凝练性,无法将陈展的各部分内容完全展现,仅展示最具有典型特征的方面,但湿地公园作为科普宣教的重要基地,承担了极其重要的知识普及拓展功能。因此,在室外宣教设计中,可以增加二维码的功能,二维码链接网站应为权威网站,如湿地中国、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等专业网站,打破展板空间和阅读时间的限制,便于游客了解更多的湿地知识,增加科普宣教体系的科学性,告知游客了解湿地知识的准确途径,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图6)。

图6 宣教版面中增加专业网站的二维码Fig.6 Adding QR code of professional website in interpretation exhibition layout

3 展望

湿地公园室外宣教对于湿地公园科普宣教氛围的营造、科普宣教功能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更是提高游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湿地公园室外宣教设计的好坏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开展湿地公园室外宣教设计时,应统筹考虑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特色及地域文化,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开展不同版块内容的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普宣教体系。通过系统的设计和排布,可将湿地公园室外宣教体系打造成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增强游客环保意识的催化剂以及当地居民了解湿地知识的室外图书馆。

猜你喜欢

潘安展板参观者
最美的蝌蚪
《夏天》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用旧展板制作牵引模型滑翔机
脑洞大开
关上手机再看
女工宿舍里的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