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开想象的翅膀

2021-03-25杜志中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越飞越小丽放风筝

杜志中

看图作文教学的两个步骤是引导学生看图和作文。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图意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将简单的图画变成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我认为要突破这个难题的关键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下面以看图作文“放风筝”为例作说明。

一、看图时结合想象来完善写作要素

1.想象时间

师:同学位,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你们觉得什么时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为什么?

生:我觉得秋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因为秋高气爽适合放风筝。

师:你们的父母在秋天的什么时候比较有空陪你们去放风筝?

生:秋天的星期天。

2.想象地点

师:同学位,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你们觉得什么地点是放风筝的好地方?为什么?

生1:我觉得郊野公园的草地是放风筝的好地方,因为那里比较空旷,风筝可以放得更高。

生2:我觉得秋天的田野是放风筝的好地方,因为秋收后田野很空旷,很适合放風筝。

3.想象人物名字

师:图画上哪些人在放风筝呢?他们叫什么名字呢?

生:他们是小明和妹妹小丽,还有他们的爸爸。

二、结合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想象,进行细节描写

1.观察并想象人物动作

师:小明和妹妹、爸爸是如何放风筝的呢?

生1:小明爸爸举着风筝,小明拉着风筝线快速地往前跑了起来,小丽也跟着哥哥跑起来。

生2:到了一定时候,爸爸松开风筝,小明会跑得更快了。

2.想象人物对话

师:结合你们放风筝的经历,想象一下,他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会说些什么呢?

生1:首先,小明爸爸会说一声“放”,然后松开手,小明会跑得更快了。然后小丽会拼命地喊“哥哥加油!”

生2:风筝越飞越高,小丽会高兴着拍手叫起来:“飞起来了!”

3.想象人物神态、心理活动

师:风筝越飞越高,小丽对小明说:“哥哥真棒!”如果你是哥哥小明,你听后心里会怎么样?脸上会是什么表情?

生:我心里会非常高兴,脸上会露出喜悦的笑容。

师:风筝越飞越高,如果你是爸爸这时你会做些什么呢?

生:如果我是小明爸爸,我会津津有味地欣赏小明放风筝。

三、通过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拓展延伸

为了让文章变得更具体、更有趣,还可以通过想象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拓展。比如,在放风筝的过程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插曲。

师:结合你们放风筝的经历,想象一下,他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插曲呢?

生1:风筝越飞越高,小明正处在兴头上,没注意到旁边的大树,结果风筝线挂在树上了。

生2:风筝越飞越高,忽然刮了一阵风,风筝线突然断了,小明拼命地追赶,但风筝越飞越远,最后看不见了。

师:风筝挂在树上,接下来事情会怎么样呢?风筝不见了,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

四、通过想象让文章的结构更完整

本幅图画的是小明一家在草地上放风筝的情景,放风筝的过程当然应该作重点的记叙,但就放风筝这件事而言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让文章的结构变得更加完整,比如想象放风筝前和放风筝后的事情。

师:结合你们放风筝的经历,想象一下,在放风筝前他们会做些什么准备呢?

生1:放风筝前,他们会去买风筝或自己做风筝。

生2:放风筝前,他们会去买些零食和水。

师:想象一下,在放风筝后他们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1:他们会感受到一家人在一起玩耍真快乐。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按放风筝前、放风筝时、放风筝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放风筝这件事情;其中,放风筝时详写,放风筝前、后略写,这样一篇完整的记叙文“放风筝”就大功告成了。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越飞越小丽放风筝
放风筝
湖上
纸飞机(三)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