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信息技术的陶艺校本课程建设策略

2021-03-25李毅宏罗玲陈福庆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程系统化陶艺

李毅宏 罗玲 陈福庆

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不断前进的今天,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及网络等新型信息介质为人们的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形式。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诸多方面的人文和美术素养,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着重探讨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化陶艺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打造信息化陶艺校本课程教学模式

我们在高中陶艺校本课程中融入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依托信息技术探寻高中陶艺校本课程的发展策略,提取中国各地域各朝代以及世界现代的丰富陶艺文化与陶艺教学资源,把传统的工艺精髓与创意思维融入课堂,结合现代审美观念,选择创意表现、体现塑造能力的形式展开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1.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收集资料,自觉融入信息化环境;

2.教师使用网络收集教材资料,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示范;

3.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陶艺创意表现的实践活动。

二、以模块课为实验田探索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化的高中陶艺校本课程

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我们的校本课程也必须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陶艺的教学采用模块课程作为试验田来进行。我们选择以高一年级学生为突破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授课,打造网络课堂,并以班级模块课堂为主要阵地进行试验,不断改善实施方法、措施,不断反思、小结。

我们的信息化的陶艺校本教程建设采用了纸质与电子相结合、纸质的课程对应衔接信息技术的形式。针对第一第二阶段开展的特色课程研究与实践课堂论证,我们将以前实验的课程进行整理,最后梳理总结并且编写成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高中陶艺校本教程。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很重视实践研究,以行动研究来指导完善课程,以每周固定的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依托进行陶艺模块课程实施,最终形成完整的信息技术版的校本教程。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构建高中陶艺校本教程,如系统化的电子教材PPT、教学视频、网络教学空间等,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推广。这些尝试在实现陶艺课程信息化的同时也使之更为系统化。

三、以信息化陶艺校本课程为载体探索多元化融合与跨学科融合

我们引导、组织学生,以集诗歌、散文、论文、评论于一体,图文并茂并搭配音乐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展示陶艺美术作品,形成美术与语文及音乐学科的融合。同时,将历史事件融入陶艺创作,形成美术与历史学科的融合。例如在上《美人鱼》陶艺创作这一课时,我们首先在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关于人与自然、鱼与环境的一些艺术作品作为参考,然后自己进行提炼创作;运用电脑软件进行创作的草图演习;再进行陶艺设计,形成自己所需要的作品;然后利用在网上收集的各种烧制工艺尝试用各种手段进行烧制。这样的一堂美术表现课与电影赏析、计算机技术、陶艺工艺等完全融合在一起,达到跨学科融合的目的。

依托信息技术的陶艺校本课程改變了传统教与学的形式,有效带动了校本课程发展与变革。在重视学科素养的今天,这样的教育方式非常合适在高中推广,这种创新研究的成果将促进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和高中教育的改革发展。

【本文系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2018年度重点项目“以信息技术推动高中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84420013)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教程系统化陶艺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