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成为数学能力的助力

2021-03-25黎瑞琼唐小芳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游戏

黎瑞琼 唐小芳

兴趣是学习者获得各种能力的助力车,学生一旦对某种东西有了兴趣,便会想尽办法地去探索、去学习、去获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一些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学习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就更大、求知欲望也更强烈,数学核心素养也会不断地得到提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意向、学习态度方面着手,让学生从被动式的“囚学”转向主动式的“求学”。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主”的原则,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主线,以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作为主体,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作为主导。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营造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讨论与分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状态。例如对于五年级下册《数的乘除》这一单元的内容,在讲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他们玩游戏,使他们立刻兴致勃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善于给他们设计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去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这些探索性的学习情景,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进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数学能力的形成。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把学生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要求,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里适当设计一个竞争情景。但利用竞争游戏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做到低起点、突重点、解难点、重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现自我的大舞台,进而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例如,探究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在巩固环节里,我为学生设计了一场“抢51”的比赛。比赛规则是:2个同学一组,接龙数数,可以从1起,也可以从3、6、12…起,在数的时候,先数的同学可以一次数一个或两个数,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数,例如先数的同学数3、4,后数的同学就数5、6;如果先数的同学数7,后数的同学就只能数8,一直交替数下去,在数到48时变动“话事权”,谁接到48,谁就有权决定在48开始是单个数来数还是两个数来数,一直接到51,谁接到51谁就为赢家。为了公平,比赛以三局两胜决出胜负。在比赛中发现,在第三局开始前,不少学生都暂停游戏,与别组的同学激烈地讨论了起来:“一定要先接到48,接到48才可以赢,那要如何才可以先抢到48呢? ”学生们认真地思考和分析这个问题。此刻的情景,就说明了在教学中适当设计竞争游戏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的枯燥乏味的特点与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通过创设游戏情景,把新的知识引入到游戏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处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的同时也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还从中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训练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抢红包的游戏,一个红包里面都有一个问题,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紧接着让每组比赛的学生进行抢答,利用積分的方式决定输赢。学生在游戏中一直都处于兴奋的状态,精神十分集中,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懂得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个别概念比较模糊,如果我们照本宣科的话,学生会认为很难学,便会导致厌学现象出现,所以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应该是激励和唤醒。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故事场景,这样便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时,可以先给学生讲《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灰太狼抓住了喜羊羊,在和红太狼商量着每个人吃多少,红太郎想多吃一点,就抢着说它要吃喜羊羊的2/3,留给灰太狼1/3;可灰太狼非要吃喜羊羊的1/2,留给红太狼1/2。现在问题出来了:究竟按照谁的讲法红太狼才可以吃得多啊?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入,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探索学习的初步阶段,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新的知识,而不会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学习的方向。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以操作为主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获取新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巩固与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可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例如,在讲授“圆锥的体积”的时候,我给每个小组的学生提供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与圆锥容器各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测一测圆柱容器里的水的体积是圆锥容器的多少倍。操作结束以后,再让学生自己交流和分享体会,讲一讲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推出圆锥体体积计算的公式。这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让他们享受到动手实践的乐趣,在体验中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本文系清远市教育科研第二十批立项课题“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游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爆笑游戏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