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语文生命美育”课堂教学,刻不容缓

2021-03-25张升卫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育界美育语文课堂

张升卫

生命美育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理念,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吸引着教育界关注的目光。尤其是最近几年,特别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使得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被寄寓的厚望也越来越大,甚至还被某些研究者冠以“语文课堂拯救者”的名号。语文课堂生命美育,经过最近几年社会问题的积累,校园安全问题的发酵,以及大众舆论的酝酿,时至今日,已经是蓄势待发、如箭在弦。本文主要从“语文生命美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

一、从校园安全建设来看,实施生命美育教学刻不容缓

2020年1月3日下午,海南省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徐某壮,在自己生活工作了数载的校园内,被凶手残忍地杀害。无独有偶,这恶性事件的前两天,西安一女教师也同样被杀害,究其原因,竟是因为该教师没收了学生的手机,从而被学生报复。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很多,这些恶性的事件,也不时地见诸报端。无论是哪一桩惨案,无不触目惊心;无论哪一件血腥,无不直触人的道德底线。震惊之余,留给社会的,则是更多的思考。

基础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种高危职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一线的教师?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老师痛下杀手?细思之下,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因为缺少正确的生命观,使得这些花季少年,对生命没有正确的理解,对于人的尊严,也缺乏应有的尊重,对于生命存在的价值,更是缺乏必要的敬畏。因此,一旦遭遇现实的不如意,瞬间的心理失衡,会让人在刹那间失去理智的防线。所以,积极实施学校审美教育,努力构建学生正确的生命审美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了学校教育当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二、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来看,实施生命美育教学刻不容缓

从社会层面来看,不懂得生命的价值,不了解生命的美学意义,漠视生命的价值存在,甚至以践踏生命为乐事的现象,在社会中一直都有存在。如2019年12月30日,中国深圳南山区人民法院对“基因编辑婴儿”案件的审判,不但引发了全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而且引发了全球教育界对伦理关系、生命价值的深入思考,同时也引发了中国语文教育界对生命美育的反思。

漠视生命的现象,如同一棵毒草盘踞在社会的角落,一遇外界合适的温度和空气,它就会肆意蔓延。时至当下,这种丑恶现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出现了恶化的趋势。痛定思痛,这系列恶性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沉沦;看到的是施虐者对生命存在缺乏最基本的尊重;看到的是逐利者不顾廉耻,蔑视良知,为了私利,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正义与道德。所以,积极实施语文课堂美育活动,从学校教育出发,以挽救灵魂为己任,尝试构建社会化生命美育机制,以小手拉动大手,以课堂带动社会,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三、从语文克服学科困境来看,实施生命美育教学刻不容缓

如何摆脱语文目前的困境?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按照著名教育家、文化学者何霄燕教授的解读,此处文字,就是向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宣示,“生命美育,不但是语文教师主体教学任务,更是语文教学克服目前困难,彻底实现‘突围的必由之路”。她认为,生命美育即以审美教育为手段,通过对身心进行全面的审美滋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态度,寻找生命的责任感,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热爱生命、激扬生命。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少语文教师放弃了“生命美育”这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偏安于课本一隅,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语文‘生命美育课堂教学机制研究与其高效教学模型建构”(课题编号:2020YQJK37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教育界美育语文课堂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陶行知·新学制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科学研究
美育教师
《世界日报》“教育界”专栏鲁迅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