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碱蓬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2021-03-25李俊林宋延静王向誉郭洪恩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文检索专利

马 兰,李俊林,宋延静,李 萌,王向誉,郭洪恩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 烟台 264002)

碱蓬(Suaedasalsa(L.) Pall.)属藜科(Chenopodiaceae)碱蓬属(SuaedaForsk. ex Scop.),一年生草本肉质积盐植物,别名老虎尾、盐蒿等,主要生长于海滨、荒地、渠岸、田边等盐碱荒地上[1](图1)。我国共有碱蓬属植物19种及1变种,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宁夏、青海等地均有分布,常见种为灰绿碱蓬和盐地碱蓬[2]。碱蓬茎叶和种籽营养成分完整而丰富,除富含脂肪、蛋白质外,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为丰富。碱蓬提取物中的植物盐、多糖、黄酮及多酚等多种功能组分具有抑菌抗炎、调控血脂、调节糖代谢及抗氧化等功效[3]。碱蓬是一种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不仅可以改良盐碱土壤[4-6],而且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7-8]及富营养化的水体[9]都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我国有适宜于碱蓬生长的盐碱荒地200万公顷,按种子产量1500 kg/hm2来计算,每年可收种子300万吨,可见碱蓬开发利用有着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10]。

图1 碱蓬生长环境Fig.1 The habitats of S. salsa

文献计量是一种基于数理统计的文献分析和信息挖掘方法,借助于文献的各项外部特征来处理文献信息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能够客观、定量化地反映出学科领域的研究历程与现状,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与热点方向[11]。近年来,有关碱蓬耐盐机理[12]、栽培技术[13]、产品开发[14-15]及生物修复[16]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虽然有较多相关文献和综述报道出现,但未见以文献计量手段分析本领域研究进展与趋势的综述研究。为此,本文以1999~2019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碱蓬研究文献、专利和成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从年度发文量、研究力量分布(机构、作者、资助基金和期刊)等层面揭示本领域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规律,并从高频关键词、专利、成果等方面分析热点主题且预测发展态势,以期为后续碱蓬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CNKI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检索的数据源,检索限制范围为基础科学、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II辑。以CNKI专利数据库作为专利检索的数据源。此外,以中国科技项目创新成果鉴定意见数据库(知网版)作为成果检索的数据源。

1.2 检索方法

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时间跨度为1999年至2019年,文献检索式:主题=中英文扩展(碱蓬,中英文对照)或者题名=中英文扩展(碱蓬,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数据库来源类别为:学术期刊。对结果进行清洗,剔除英文文献,得到1511篇中文文献作为分析样本进行后续的归类计量统计分析。专利检索式为:主题=碱蓬或者专利名称=碱蓬(模糊匹配),检索到专利数579项。成果检索式:((成果名称=碱蓬)或者(成果名称=碱蓬))或者((关键词=碱蓬或者NVSM_分组=碱蓬)或者(关键词=碱蓬或者NVSM_分组=碱蓬))(模糊匹配),共检索到37项碱蓬相关领域的成果,检索日期为2020年5月19日。

1.3 统计分析方法

将上述检索数据导出保存到 Microsoft Excel 2010 进行处理分析,并用Origin 9.0进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发文量分布

根据文献计量学理论,从时间尺度上针对某一学科、某一专题的文献进行年代统计,分析该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界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本研究对1999~2019年碱蓬研究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1999~2002年为文章低发期,发文量增长缓慢;2003~2004年度较2002年有较小幅度回跌;2005~2012年为文章高发期,发文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3~2019年为文章稳定期,年发文量为98~125篇,其中2018年发文量最多,达到125篇,说明碱蓬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2019年发文量有点回落,碱蓬研究可能进入瓶颈期,亟需找到限制碱蓬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2 研究机构分析

在统计范围内,碱蓬相关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如表1 所示。这10个机构共发文506篇,占统计范围内总发文量的33.49%,其中科研院所的发文总量为268篇,高于高校发文量(238篇)。山东师范大学关于碱蓬的研究发文量居于首位(95篇),比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多37篇,占统计范围内发文总量的6.29%。发文量超过50篇的研究机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52篇)、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51篇)、南京师范大学(51篇),说明以上机构在碱蓬研究领域关注较多,贡献突出。

图2 碱蓬研究年度发文量Fig.2 The annual publications of S. salsa research

表1 碱蓬研究发文量前10名的研究机构

2.3 发文期刊分析

对碱蓬研究领域相关的期刊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表2),发文量前20位的期刊共发表论文465篇,占检索范围内文献总量的30.77%。《生态学报》发文量排名首位,共82篇,其次为《湿地科学》,《安徽农业科学》居于第三位(44篇),说明以上期刊对碱蓬研究领域的关注度较高。

表2 碱蓬研究发文量前20名的期刊Table 2 The top 20 journals of S. salsa research

2.4 研究方向分析

在统计范围内,发文量排名前20的研究方向如表3所示。在这20个学科领域中,发文量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生物(588篇),占统计范围内发文总量的38.91%,其次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生态等学科,说明碱蓬研究更偏向于生物和环境科学领域。

表3 碱蓬研究发文量前20位的学科分布Table 3 The top 20 discipline distributions of S. salsa research

2.5 研究人员分析

本研究对以碱蓬为主题发表文章的作者和机构进行分析,按照发文量进行排序,选出发文量排名前15的作者,结果见表4。在发文量前15的作者中,山东师范大学的王宝山发文量最多,为34篇,位居碱蓬研究领域榜首,其次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29篇)。从统计分析表4可知,山东师范大学共有3位学者进入前15位高发文量作者之列,南京师范大学有3位,北京师范大学有2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有2位进入前15,可见这些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对碱蓬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表4 碱蓬研究发文量前15位的作者Table 4 The top 15 authors of S. salsa research

2.6 资助资金分布

在统计范围内,碱蓬研究领域前10位基金资助情况如表5所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发表的文章数量占前10位的基金资助研究发文量的71.93%,由此可见碱蓬研究领域的资助,主要来源于国家级基金资助,说明该方向的研究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此外,碱蓬的研究还来源于省部级基金以及地方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其中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发文量在地方基金中位居首位。

表5 碱蓬研究发文量前10位的资助项目Table 5 The top 10 funded projects of S. salsa research

2.7 被引频次分析

在统计范围内,对碱蓬研究领域被引次数居前15位的文献进行了分析(表6),主要分布在10种期刊上,其中生态学报3篇、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篇、草业学报3篇,而且引频排名前3的文献依次刊登在这些期刊上。引用率最高的文献第一作者机构来自北京大学,被引频次达到383,发表在生态学报上。在15篇高被引文章中,引用率最高的作者为赵可夫,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其引用频次累计达519。说明以上期刊、机构和研究人员对碱蓬领域的发展影响力较高,在碱蓬行业中具有引领作用。

2.8 高频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获悉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注重点。在统计范围内,分析了碱蓬研究居前20的关键词,结果发现“盐地碱蓬”、“黄河三角洲”、“碱蓬”和“盐生植物”这4个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都超过100次(表7),说明盐地碱蓬是碱蓬研究关注的热点,黄河三角洲是重点研究区域。

表6 碱蓬研究领域被引频次前15位的文献Table 6 The top 15 cited articles in S. salsa research

表7 碱蓬研究论文居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Table 7 The top 20 hot keywords in S. salsa research

2.9 专利统计与分析

专利年度发文量变化如图3所示,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99~2014年度增长率较低,同一时期内,碱蓬的文章发表数量远高于专利申报数,这表明我国对于碱蓬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2015~2016年度专利数量显著增加,2016年达到最高值(146篇),说明碱蓬研究逐渐步入了产业化阶段;但2017~2019年度专利发表数量开始下降,说明碱蓬在产业化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瓶颈问题。近20年来,我国碱蓬相关领域发明公开专利(543项)占总发文量的93.78%,而发明授权专利仅有8项(图4),说明碱蓬的研究成果距离实际生产应用还有差距。

图3 碱蓬研究年度专利发文量情况Fig.3 The annual patents of S. salsa research

2.10 成果统计与分析

由图5可知,在统计范围内2009年碱蓬研究领域获得成果数目最多(6项)。原始性创新成果有11项,目前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成果有9项,成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的有8项,国际领先2项(图6)。采用鉴定、验收、结题、评估的方式进行成果评价,通过鉴定的成果占比最大,为45%。通过技术服务、产权转让、技术入股和合作开发的模式进行推广,其中以技术服务为主;转让范围主要限于国内转让,占比78.57%。总的来说,从碱蓬成果的年获得数量来看,碱蓬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图4 碱蓬研究领域的专利类别Fig.4 Patent category in the field of S. salsa research

图5 碱蓬研究年度成果发文量Fig.5 The annual achievements of S. salsa research

图6 碱蓬研究成果水平Fig.6 Level of achievements in S. salsa research

3 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1999~2019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碱蓬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发现碱蓬领域的总发文量呈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山东师范大学的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居于首位。《生态学报》是发表碱蓬相关文章最多的期刊,在碱蓬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且发表的论文引用频率较高。国家级基金的资助促进了碱蓬研究领域的发展。我国碱蓬研究在生物、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碱蓬研究更关注盐地碱蓬的开发利用,研究地区侧重于黄河三角洲区域。

通过对碱蓬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系统阐述碱蓬研究领域的概况,为碱蓬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仅针对国内碱蓬研究进行分析,深度及广度还有待提高。今后可以结合Web of Science英文文献数据库,对国内外碱蓬研究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国内外碱蓬研究动态及其发展脉络,把握该领域研究前沿信息,有利于加强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推动碱蓬研究领域进一步发展。

国内关于碱蓬的研究性论文发文量大大超过专利、成果的发表数量,这说明我国关于碱蓬的研究重点更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探索和室内研究,较缺乏产业化推广应用。通过对市场的调研,目前碱蓬系列功能产品(如碱蓬生物活性盐、碱蓬清凉双色片、共轭亚油酸软胶囊等产品)的开发技术已成熟,但是市场上流通的碱蓬产品相对较少。限制碱蓬产业化发展的原因可归结为:1)缺少优良品种。碱蓬目前以野生种为主,培育稳定新品种周期长,需要经过资源收集、自然驯化、繁育、除杂等才能获得均匀群体;2)种子成熟期不一致,种子产量很低,收集难,种子外壳脱皮困难,导致人工成本高;3)碱蓬作为鲜食采收期太短,每年只有一个月时间,进入5月后,将会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采后不耐贮藏,容易腐烂。

我国盐碱滩涂地资源丰富,碱蓬作为绿化植物,应用前景较好,特别适用于沿海滩涂景观的打造,但需要筛选适宜推广品种。选育丰产、成熟度一致、皂甙含量低的优良品系或品种,结合人们的膳食质量,加强产品的甜菜红素、植物盐、籽粒榨油等深加工进程,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标准。碱蓬的开发利用关键在于实现其规模化生产。未来将以碱蓬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为核心,以盐碱滩涂地生态修复和功能产品开发利用为研究切入点,建立以碱蓬为主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实验区,实现碱蓬的综合开发利用,对于海水农业和盐土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发文检索专利
专利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发明与专利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