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思考

2021-03-24黄海梅周健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黄海梅 周健

[摘   要]课程标准是一线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要求教师在关注知识的同时也要聚焦课堂主体——学生。文章以人教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分析历史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从教学角度的选择、重难点的突破和问题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81-0080-03

中学历史教学离不开课程标准,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构建更为完整、结构性和逻辑性更强的课堂知识体系,是一线教师的关注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课程标准要求为: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曲折而复杂,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

一、依托史料教学,构建历史脉络

史料教学法是历史课堂中的常用方法,将史料引入课堂,师生共同探讨,有助于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在史料教学中不能盲目堆砌史料,而是要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选取具有典型性、说服力强和符合学情的史料。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史料较多,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筛选史料,并且要关注史料之间的关联。笔者在落实“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的内容时,以荣氏家族为例,寻找与其实业发展情况有关的史料,意在说明该企业的兴衰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即“百年国运看民商”。“民商”的代表人物有张謇、张振勋、简照南简玉介兄弟、卢作孚等,但从甲午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的发展脉络和衔接初高中知识这两个角度来说,选取荣氏家族更合适。构建历史脉络,不仅需要丰富的史料,还需要强调史料的价值和典型性。

在以荣氏家族为例的教学中,需注意历史分期,把握阶段特征,并据此选取相关典型史料加以呈现。教师可展示史料,引导学生完善历史发展脉络,概括历史事件,归纳阶段特征,建立知识结构。以企业的发展为例绘制曲线示意图,有助于学生更形象地认识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史实。

教师还可以扩大时间范围,向前追溯到上一节课的内容“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向后延伸到“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生与重组”。呈现史料时,可引导学生尝试给“民族资本主义”下定义,讲述他们自己的理解,教师做好提示和归纳,开启本课的第一小步,实现知识衔接。利用史料创设真正的历史情境,还原历史,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

二、重视课程标准,突破重点难点

绘制曲线示意图有助于学生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短暂的春天”,教师可围绕此重难点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战间民族工业会出现‘短暂的春天?说明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探究。郭从杰认为,在对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分析中,一战爆发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不过这只是外部条件,根本点应该在于政府有效的制度供给以及提倡国货的有力推动。该时期处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所以呈现政府政策显然是有必要的。此外,政府官员的想法和行动也值得重视。例如张謇于1912年就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他本身又是实业家,其所颁布的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是不容忽视的。另外,官僚军阀的投资也要予以重视,这可以为讲解官僚资本的膨胀奠定基础。所以“春天”与政府政策推动、企业家自身能力、民众的支持等因素有关,而“短暂”更侧重一战后西方列强的表现以及企业自身的能力水平。西方列强在华开展经济活动的优势是其享受的条约特权,这也是他们轻而易举可以卷土重来的原因。教师依据已得结论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以便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探讨环节。

在细究因素部分,本课呈现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的史料,引导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在以时空观念关注一战的同时,还應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国内情况:政府、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企业家、民众等。在政府方面,呈现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说明这些政策成为推动或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在企业方面,呈现企业分布图、设备情况以及资金来源等,使学生通过整体解读,明白民族工业的局限性及其与外国资本主义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以后讲解民族工业的特点奠定基础;在企业家方面,呈现企业家的著作、言行举止等,以反映他们“实业救国”的精神;在民众方面,收回利权运动、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等群众运动也影响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就是国外因素,时间追溯到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出现一战期间放松对华侵略的拐点。通过呈现日美的情况、1929年经济危机影响、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的情况、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例子加以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历史教学强调运用时空观念,时间和空间相辅相成,同一时期的空间对比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时期范围内的各空间因素自我变化发展的轮廓,即纵横联合与交叉联系。

讲述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因素的过程为学生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铺垫。在探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因素的过程中,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环境,国内封建传统经济主体地位的延续和嬗递,则构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内外交织的环境烘托了民族资本主义生存发展的前景。基于此,辅以图示,对学生理解其特点、地位和作用更为直接有效。

三、优化问题,提高课堂提问质量

教师在做好课堂预设的前提下,应注意利用问题衔接前后知识,包括初高中内容、前后单元和子目之间的衔接。

首先,做好学情分析,在预习环节设计问题。笔者对初中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的第4课《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进行分析后发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其中一个子目,其内容大致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概念、发展概况和以张謇为代表的企业家实业救国的表现。其中内容简略,学生对其了解也比较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可以在预习环节完成。因此,在预习环节设计的问题可以是:民族工业的企业家代表有哪些?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哪些地区?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善“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其对近代中国发展趋势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可以避免学生茫然式预习。如果只是要求学生预习,却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会出现学生不重视预习、不知道如何预习、预习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预习环节做好将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好奇心相对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立足于其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引导其进行思考,能使知识的过渡更自然。

其次,针对课堂教学过程设计问题,对预习问题进行深化。教师不仅要注意提问的技巧,还要关注问题的质量,才能发挥提问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短暂的春天”这一难点时,很多学生通过预习和知识储备,已经知道一战给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教师要做的就是设计好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其他因素。直接提问为什么会出现“短暂的春天”,教师收获的答案将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的。既然是教学重点,就要细化这个问题,然后将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类,使学生的思路更明晰。“一战为什么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此时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是怎样的?这个发展势头和哪些人有关系?……这些问题需要根据课堂实际逐一呈现,而不能同时提出,否则学生会出现不知道回答哪一个的情况。此外,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追问。通过追问,才能区别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哪个层次搁浅,从而精准地给予他们帮助。

四、渗透家国情怀,贯穿教育始终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环境,它给予后人更多的是知人论世、启迪未来的警醒。当我们谈及家国情怀教育,不需要为了谈论而谈论,为了贴近学科核心素养而喊口号。历史本身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新课标下,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能否有别于过去的历史教学,终归要由学生的历史思考、历史方法(实践性)和行动的发展水平来体现和检验。这些发展水平不是历史专业人员的水平线,而是公民教育应有的水平线。判断素养的落实程度还是得看学生的成长而非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其实都适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不需要单独设置环节予以强调。在实业救国、民众反应、三座大山、沦陷区日本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的解讀过程中都可以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小处着手,从自身着眼,树立客观正确的爱国意识,以真正发挥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授课的蓝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教师对于教学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仅提出自己的观点,还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郭从杰.如何讲解“短暂的春天”:北洋政府时期经济的再认识[J].历史教学,2017(15):49-53+61.

[3]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赵亚夫,徐赐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什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9):18-25.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