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半个世纪的拥抱

2021-03-24李夏燕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1期
关键词:妮娜黑河姐妹

李夏燕

2020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俄罗斯境内迅速蔓延,中国北京的一位白发老者忧心忡忡地给远在俄罗斯的朋友频发微信:“妮娜妹妹,你好吗?千万多保重,姐姐想你!”

另一端,妮娜很快回复:“淑华姐姐,我也想你。你的心脏病怎么祥了?身体还好吗?”

二人相距数千里,身处两个国度,为何以“姐妹”相称?在这背后,是一段跨越57年、异邦寻友的传奇故事……

一个求助电话引来的关注

2012年9月的一天,黑河电视台的《俄罗斯视窗》栏目接到一个俄罗斯打来的求助电话——黑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卢春月替她的学生妮娜向媒体求助。

这个曲折的跨境电话,所求何事?

原来,早在1962年,13岁的妮娜在乌克兰上小学时,当地国际俱乐部可以与世界各地学生结对子通信。

妮娜喜欢中国,便选择了黑龙江省北安市的女孩邓淑华。两个国度的女孩虽未谋面,但用俄语交流起来却异常合得来——邓淑华俄语较好,是俄语课代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二人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互换照片、明信片,并约定毕业后再相见。

然而,14个月后,因中苏关系恶化,妮娜写给淑华的一封封信均如泥牛入海——姐姐,你怎么了?

整整50年,邓淑华一直杳无音信。如今,妮娜已年逾花甲,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童年时代的异国挚友……

求助电话拨通后不久,妮娜将邓淑华和自己少年时的照片发到黑河电视台。尽管二人并未同框,但照片中的两个花季少女却似乎在彼此深情地凝视着对方。

50年,世事变迁,人海茫茫,没有一点儿线索,仅凭着一张旧照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黑河电视台《俄罗斯视窗》编播了《一定找到她》系列节目,连发7期。热心观众纷纷致电询问、予以关注、提供线索……与此同时,公安、人社等部门也积极参与,搜寻范围从黑河到北安,从逊克到孙吴,不知多少人为之奔走、找寻。

很快,六个“邓淑华”被找到了,她们名字相同,年龄相仿。然而,希望之后却是深深的失望,竟没有一人符合妮娜所述情况。

一晃儿,两个月过去了,邓淑华仍杳无音信。难道她离开北安了?

2012年11月20日,“黑河贴吧”的一则帖子引人注目——《俄罗斯老人寻找中国老朋友》,并附上了两张老照片。最让人感动的是,邓淑华照片后面的两行字迹清晰可辨:“敬赠亲爱的朋友妮娜,祝友谊长青,永远留念。1962年12月6日。”

1962年到2012年,整整50年。

一些网友感慨万千:“这才是友谊”“真诚的友谊,不分国界,不会被时间冲淡”……网友吴一杞将该帖发至“北安贴吧”,许多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找。

直到2013年2月3日,邓淑华的一个学生看到了帖子,立即与老师联系——邓淑华找到了!

横跨数国的不懈寻找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62年春。那年,北安中学接到几封国际信件,一位苏联小朋友妮娜有个心愿——想结交中国笔友。

彼时,17岁的邓淑华正在上高中,作为俄语课代表,接受了这项特殊“任务”。两个不同国度的少女开始借助笔墨,抒发理想,畅想未来。

时光飞逝,二人约定见面的日子近在眼前。可不知为何,邓淑华发出的信屡屡被退回,原因写着“查无此人”。

那段日子,邓淑华的心里空落落的——经过一年多的通信联络,妮娜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邓淑华毕业后,很快便赴外地工作,先后去过多个国家,其间两度赴苏联。一次,她到乌克兰出差,顺便向当地媒体求助。当地广播滚动播出寻找妮娜的启事,但由于年代已经久远,妮娜的消息如同石沉大海。

1989年,邓淑华到莫斯科公出,遂向《真理报》求助,但未能如愿。一天傍晚,邓淑华漫步在红场上,看着过往的行人,内心充满惆怅。她清楚,时隔多年,这位异邦姐妹即便与自己擦肩而过,恐怕二人也很难相认。

另一端,妮娜也在思念邓淑华。当年,二人通信被迫中断,信件也被学校没收。邓淑华的照片因为被夹在作业本里,才得以幸存。

这些年,妮娜的经历很传奇。她早年当过职业自行车运动员,驰骋赛场;后来成为自然疗法大师,曾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名噪一时。

妮娜也一直无法忘怀她的中国“姐姐”。莫斯科电视台、阿州电视台、世界周刊、中国中央电视台……半个世纪以来,妮娜向多家媒体求助,可结果仍是一次次的失望。

妮娜原本在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工作,1999年,她和丈夫举家搬到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这里与中国的黑河市仅一江之隔。

妮娜与丈夫廖尼亚青梅竹马,小学、中学均在一个班。夫妇二人都有着浓浓的中国情结。当年,妮娜与邓淑华通信,廖尼亚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妮娜有个学生在海关工作。她常叮嘱这个学生,对出入境的中国人要有礼貌:“我有个中国‘姐姐,你对她的‘家人要友好。”

妮娜常举着邓淑华的照片在海关痴痴守候,不断询问遇到的中国人:“你见过这个人吗?你认识她吗?”

2012年,妮娜报考了俄罗斯阿穆尔州布市孔子学院,并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邓淑华”。63岁的妮娜才开始学中文,其难度可想而知。

妮娜每记住一个汉语单词、一个汉语句子,都兴奋不已,她感觉仿佛离思念着的“中国姐姐”又近了一点儿。很快,妮娜可以简单地用汉语对话了,她找到学院院长,道出了50年前的那个约定。

2013年2月3日,喜从天降,邓淑华找到了,妮娜喜极而泣。

相隔50年,姐妹二人通过电话连线。妮娜举着话筒,热泪夺眶而出:“淑华姐姐,是你吗?”

电话的另一端一时没有回应——远在北京的邓淑华,早已泣不成声。

等待半世只为与你相拥

2013年3月15日,黑河电视台,一场等待了50年的姐妹相会,在热心人的关注中变为现实。

妮娜在電视大厅焦急等待,怀中紧紧抱着镶有二人照片的相框。而刚下飞机的邓淑华,一路上不停捡拾着过去的记忆碎片,兴奋地与同行的人说个不停……

走进演播厅,邓淑华不由加快了脚步。

“妮娜!”“姐姐!”两位老人忘情地呼喊着,紧紧拥抱在一起,彼此深情凝望。

昔日的花季少女,如今已步入耳顺之年。妮娜抚摸着“姐姐”头上的白发,动作轻柔,为了这一刻,她盼望了整整50年;邓淑华凝视着“妹妹”,为了这一刻,她期待了整整50年。她们用汉语、俄语亲切地交谈着,时而大笑不已,时而泪流满面。

2014年至2019年,这对异邦姐妹在中国北京市、黑河市以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五次相聚。

妮娜夫妇的收入有限,去一次北京,往返费用颇高,几乎要花掉二人两个月的工资。2016年,邓淑华做了两次心脏手术。妮娜闻讯,心急如焚,立刻与丈夫启程,第二次赴京……一见面,妮娜瞬时泪流满面,握着邓淑华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后来,布拉戈维申斯克电视台慕名采访了她们。漫步在风景如画的公园,邓淑华高歌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有趣的是,当时现场并未配翻译,但采访过程却十分顺利。姐妹情深,无需多言,往往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各种情感便表露无遗。

一次,一位黑河的记者到妮娜家采访,一进屋便惊讶不已:这里和中国家庭别无二致——墙上贴的中国书法作品,出自邓淑华丈夫之手;案头摆着的中国名茶、茶具,是邓淑华所赠。妮娜穿着唐装、讲着中文,还会背诵唐诗,哼唱几首中国歌曲。

“我可是‘中国通呢!”妮娜笑着告诉来自中国的记者朋友。

如今,妮娜和邓淑华几乎每天都会通过微信聊天,这对中俄姐妹的传奇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猜你喜欢

妮娜黑河姐妹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当考拉离开桉叶
五姐妹(小说)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九月,我在黑河水边
厉害了,我的魔都姐妹
淘气鬼妮娜
清淡点缀的姐妹美甲
美食六姐妹